天文學家是通過什麼辦法來測定恆星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是那些恆星的光嗎?

北國小野草


方法有很多種,包括但不限於三角視差法、分光視差法、星團視差法、統計視差法、造父視差法和力學視差法。

我們科普倆比較好理解的方法。第一個三角視差法。如下圖所示,較近距離,我們測得兩個點連線直線,與目標方向的角度,又知道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在這個三角形裡就可以計算出目標距離我們的距離。

太陽系之外的其他恆星距離較遠時就需要兩點之間的距離遠一些,才有明顯一些的角度。所以在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測量兩次地球連線與目標恆星的角度,才可以算出來它的距離。

這種方法目前測量了一萬多顆恆星的距離。再遠一些,幾百光年以上就不能用這種方法了,因為角度太小几乎沒變化。

下面說另一個稍微好理解的方法,利用造父變星測距。

造父變星有個特性,就是其光變週期和他的光度成正比。這樣我們觀測造父變星週期,就可以知道他的絕對星等,然後通過其視星等比較,就可以計算出他的距離。

是不是有點蒙,我們換個說法。假設造父變星是個神奇的燈泡,這種神奇的燈泡閃爍頻率和其功率成正比。比如每秒閃三下,就是三瓦的功率,每秒閃五下,就是五瓦的功率。我們看到一個遙遠的神奇燈泡,每秒閃了八下,就知道這個燈泡是八瓦的,我們找另一個距離我們很近的八瓦燈泡,測量一下他的亮度,然後對比一下剛才那個遙遠的燈泡的亮度,就可以計算出距離了。

測量遙遠星系的距離,就尋找這個星系中的造父變星,這樣就知道這個星系距離我們多遠了。


蛋科夫斯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