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爲何看五國被滅而不相助?是昏庸無能?還是另有所圖?

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戰亂最頻繁的時期之一,因為此時有七個國家同時存在,還有一大批野心家不甘平凡,東齊、西秦、南楚、北燕、中有晉國分裂而來的趙魏韓,而且這七個國家還都想著統一天下,因此戰爭連年不斷,各個國家的人口一年比一年少,百姓苦不堪言。

齊國為何看五國被滅而不相助?是昏庸無能?還是另有所圖?

就這樣在戰爭中過了幾十年,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滅掉其他六國,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直到秦王嬴政在歷史中出現。

秦王嬴政是一位具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他以統一天下為己任,在其剛繼位時,先穩定國內局勢,再發展國內經濟,在李斯、鄭國、蒙摯、蒙恬、王剪等一大批能臣武將的支持下,使秦國成為了七國中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具備了統一天下的能力。

齊國為何看五國被滅而不相助?是昏庸無能?還是另有所圖?

於是秦國就採取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逐一滅掉了趙、韓、燕、楚、魏、齊六國。其中六國中趙國是除秦國之外最強大的,而秦國也是第一個滅掉的它。

齊國為何看五國被滅而不相助?是昏庸無能?還是另有所圖?

齊國是最後一個被滅的,史書記載,齊國君主懦弱無能,既不敢參與合縱抗衡秦國,又不敢在秦國滅六國時幫助其他六國,最後只剩自己一個孤家寡人被秦國滅掉。難道齊國的君主當時真的這麼昏庸無能嗎?可能並不是這樣,也許是他另有其他打算。

齊國為何看五國被滅而不相助?是昏庸無能?還是另有所圖?

因為當時在歷史上還沒有過一個國家可以統一天下,齊國君主也想著自己去完成這一雄圖霸業,但是齊國的國力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持他完成統一天下的偉業。所以他就想了另一個辦法,讓秦國先去滅掉其他五國,這樣不但可以削弱秦國的軍事力量和軍事物資,齊國可以在此期間休養生息,還可以讓被秦國滅掉的其他五國的能人志士來到齊國,壯大齊國的力量,這樣一強一弱,齊國就有能力和和秦國一爭天下。

齊國為何看五國被滅而不相助?是昏庸無能?還是另有所圖?

可是不得不說勝利的果實不是那麼容易撿的,因為等到秦國滅掉五國之後開始準備收拾齊國的時候,齊國發現自己完全不是此時秦國的對手。驚慌失措之下,齊王調集所有的軍事力量到前線去抵抗秦國軍隊的入侵,但是齊國軍隊士氣非常低迷,而且秦國軍隊還巧妙地避開了齊國的主力,繞道而行直搗黃龍,齊國國君下令投降,齊國被滅,至此秦國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齊國國君被關在一個小樹林中活活餓死。

齊國為何看五國被滅而不相助?是昏庸無能?還是另有所圖?

不得不說,這種情況也說明了秦國遠交近攻戰略的成功,加快了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使得天下百姓少受一點戰亂之苦。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出現

齊國為何看五國被滅而不相助?是昏庸無能?還是另有所圖?

歷史上像齊國國君這樣有小聰明的數不勝數,但是大多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一敗塗地而被人遺笑萬年。因此歷史也告訴我們:唯有失敗可以不勞而獲,想要成就一番偉業,必須經過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