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古代年齡稱謂一覽,你知道「總角」是幾歲嗎?

我們都知道,對於古人的年齡,不像現代人習慣用數字來表示,比如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選擇用其他稱謂來表示。

從嬰孩呱呱墜地到百歲老者,每個年齡段都有其特定的稱謂,而且男女也是有區別的。那麼,你知道古代每個年齡段的稱謂都叫什麼嗎?一起來看看吧!

漲知識!古代年齡稱謂一覽,你知道“總角”是幾歲嗎?

幼 年

初度:

小兒初生之時。《離騷》記載:“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也代稱生日。

  湯餅之期:

指嬰兒出生3日。舊俗中,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赤子:

未滿週歲的嬰兒。因為嬰兒的皮膚微微泛紅,顏師古:“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發,其色赤。”(赤子之心,說的就是一顆如同初生兒一樣纖塵不染的純潔心。)

  牙牙:

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指1歲。

  孩提:

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韓愈詩中:“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現如今,很多人常用“孩提時代”形容自己的童年。

  始齔(chèn):

男孩8歲,女孩7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垂髫:

亦作垂齠。3、4歲至7歲(女)、8歲(男)的兒童。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總角:

8、9歲至13、14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詩經》中有:“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九齡、指數之年:

9歲。

  黃口:

10歲以下。本指幼鳥,後指兒童。《孔子家語·六本》:孔子見羅雀者,所得皆黃口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不得,何也?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

  幼學:

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外傅之年:

兒童10歲。

漲知識!古代年齡稱謂一覽,你知道“總角”是幾歲嗎?

少 年

  金釵之年:

指女子12歲的年齡。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豆蔻:

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杜牧有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舞勺之年:

指男孩子13-15歲期間。《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二七之年:

女孩14歲,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陳後主《車飛伯勞歌》:“年時二七猶未笄,轉顧流眄鬟鬢低。”

  及笄(jī):

指女子15歲。笄,即女子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盤發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齡,故稱。

  志學之年:

指男子15歲。《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束髮

男子15歲。到了15歲,男子要把原先的兩個總角解散,紮成一束髻。歸有光 《 項脊軒志 》:餘自束髮讀書軒中。

漲知識!古代年齡稱謂一覽,你知道“總角”是幾歲嗎?

青 年

  成童:

15或15稍上的年歲。

  舞象之年:

古代男子15歲-20歲時期的稱謂。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

  破瓜、碧玉年華:

女子16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加冠:

古代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即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結髮:

束髮,紮結頭髮,古代漢族男子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

  弱冠:

年滿20歲的男子。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桃李年華:

女子20歲。

  花信年華:

指女子的年齡到了24歲。也泛指女子的年齡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而立(而立之年):

男子30歲。立,有立身、立志之意。《論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以後稱30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

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

正當壯年,古代30歲為壯。

  半老徐娘:

女子30歲。

漲知識!古代年齡稱謂一覽,你知道“總角”是幾歲嗎?

中 年

  不惑(不惑之年):

男子40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艾:

50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男子50歲。知命,有知天命之意。

“知天命”,許多人會誤解成聽天由命的意思,其實,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苛求結果

  六九年:

即54歲。

漲知識!古代年齡稱謂一覽,你知道“總角”是幾歲嗎?

老 年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

均指60歲。60歲,是一個平靜的年齡。

  花甲:

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後來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高齡:

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qí):

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

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

61歲的壽辰。

  古稀、從心之年:

70歲。孔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均指70歲。

  耄(mào):

古稱八十歲至九十歲的年紀,形容年老,引申為昏亂之義。

  耋(dié):

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喜壽:

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

均指八九十歲。

  傘壽:

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

指80歲以上。

  米壽:

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

90歲為上壽。

  白壽:

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

指百歲高壽。《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茶壽:

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

140歲。古稀是70歲,雙稀即14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