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改革下的中国体育何去何从?未来还会好吗?


重磅改革下的中国体育何去何从?未来还会好吗?


【文眼】以行政手段强行推行大一统的概念,背后还是“金牌至上论”在作祟。通过推行大锅饭的模式,“劫富济贫”,甚至有可能干预到中国体育的长远发展。


作者丨张宾

图片丨来自网络

重磅改革下的中国体育何去何从?未来还会好吗?



重磅改革下的中国体育何去何从?未来还会好吗?



中国体育改革又传来了爆炸性的消息。

据“中国篮球”公众号透露,体育总局日前向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足协、篮协下发了《中国国家队联合市场开发方案》。

根据方案要求,体育总局将收回各中心、协会下属国家队自主招商权,改由体育总局以“中国国家队”的概念统一管理和招商。

这是国家队商务开发模式颠覆性改变。消息一传出来,舆论哗然。署名“杨毅”的网友评论道:“中国体育改革倒退30年。”这条评论点赞数超过了1000条。

在我看来,这一改革举措并非绝无益处,但弊远大于利。以行政手段强行推行大一统的概念,背后还是“金牌至上论”在作祟。通过推行大锅饭的模式,“劫富济贫”,甚至有可能干预到中国体育的长远发展。

开发方案为奥运而生


重磅改革下的中国体育何去何从?未来还会好吗?



“中国篮球”公众号展示了《中国国家队联合市场开发方案》中的一个关键细节:“统一开发取得的现金收入预计80%左右主要用于各项目中心(协会)奥运备战保障、类别占用补偿和存续商业合同赎买,具体分配方案将根据各项目承担奥运备战重点任务、金牌目标完成、财政资金缺口、市场价值与潜在收益、存续商业合同金额等情况统筹拟定后报总局领导批准执行。其他现金收入用于中国国家队品牌宣传、保护和赞助商服务等必要支出和扶持电视转播等重点领域工作。”


重磅改革下的中国体育何去何从?未来还会好吗?



先来划重点,这里面涉及三个维度的问题。首先,需要拆东墙补西墙,现在很多国家队都有赞助商在身,需要先行赎买这些国家队存续的商业合同;其次,”劫富济贫“,要根据财政缺口进行统一调配;再次,强化”金牌至上论“,在分配方案中特别指出了奥运备战重点任务和金牌目标完成情况。

先来说这种大国家队模式所带来的好处。通过行政手段,扶持一些奥运重点项目,短期内有利于个这些项目的迅速崛起。

从目前呈现出来的情况看,中国军团在东京奥运会上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一些传统优势项目正在受到东道主日本队的冲击。2022年北京冬奥会迫在眉睫。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成绩惨淡,四年时间实现冬季项目的全面崛起任务艰巨。

《中国国家队联合市场开发方案》是一剂强心针,能够迅速为奥运夺金项目输血。然后,之于体育而言,这是否是饮鸩止渴呢?

大一统的中国国家队招商潜力存疑


重磅改革下的中国体育何去何从?未来还会好吗?



《中国国家队联合市场开发方案》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显而易见。即便要执行这一方案,也应该在现有存续合同结束之后执行。

存续商业合同赎买,会影响到整个体育系统的商业信誉。赞助商们与各支国家队签下的往往都是多年合同。合同中是否存在赎买条款尚未可知。如果不存在类似条款,强行赎买的结果往往就是对簿公堂。即便存在类似赎买条款,或者赞助商选择息事宁人,单单赎买也代价不菲。

打包的中国国家队联合招商情况还是未知数,先要补偿存续赞助商,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说也并不可取。

而且,以统一的中国国家队概念进行招商,招商金额一定高于各国家队单独招商的总和吗?在大国家队的概念下,很多赞助商会因赞助金额的剧增、赞助缺乏针对性而望而却步。

考虑到上述种种因素,大批赞助商会退避三舍,赞助招商难度可想而知。假如这种招商模式效果尚不及国家队各自为战,大一统的意义何在?

“金牌至上论”重现江湖


重磅改革下的中国体育何去何从?未来还会好吗?



受影响首当其冲的是中国男足、中国男篮,以及中国乒乓球、中国羽毛球队等这些受关注度较高的项目。

它们本身并不缺赞助商,这是市场决定的。虽然中国男足、中国男篮不具备在奥运会争金夺银的实力,但关注度高,更受赞助商追捧。

若《中国国家队联合市场开发方案》按计划执行,这些项目受冲击最大。他们要牺牲自身的利益,去扶植”老少边穷“项目。这对于这些项目的运动员公平吗?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盖因“金牌至上论”成为了那只看不见的手。中国体育发展这么多年,对于奥运金牌逐渐形成了理性的认知。2016年里约奥运会,杜丽没有夺金,孙杨400米自由泳未能卫冕,照样赢得了公众的尊重。傅园慧并不是奥运冠军,却更受欢迎。

当然,这并不是说奥运金牌不重要。而是公众逐渐认识到,金牌数量并不是衡量中国体育的唯一标准,也并不是国力的象征。像俄罗斯那样为了金牌在兴奋剂方面无所不用其极,更令人唾弃。

相比奥运金牌,中国体育健康发展以及国民体质的提升更为重要。这一方案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向奥运金牌倾斜,与时代潮流相违背。以牺牲市场程度较高的项目为代价,扶持奥运重点项目就更不可取。

长远影响更值得警惕


重磅改革下的中国体育何去何从?未来还会好吗?



如前文所述,这一方案的实施将带来体育系统商业美誉度下降、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利益受损、赞助总金额减少等问题。

这些是直观影响,短期内就能显现出来。而从长期来说,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可能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重拾“金牌至上论”并不会改变公众的认知。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不可违逆。在面对奥运金牌方面,公众变得更加理智和理性。雅加达亚运会,网友排队向刘翔致歉就是例证。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当时咒骂刘翔的言语如巨浪滔天。

真正影响的是体育项目的均衡发展。

诚然,一些奥运夺金项目现在面临着选材难的问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孩子以及家长们在进行体育项目选择时,向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倾斜在情理之中。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们从事一个更有前途的项目。足球、篮球越来越受推崇,从事举重、体操、跳水等项目的孩子所占的比例却在下降。

这表明中国体育的结构在市场化的指引下变得更加合理。《中国国家队联合市场开发方案》有可能打乱这种均衡。

足、篮国字号选手利益受损,导致他们为国效力热情下降,国字号队伍影响力自然随之下降。这将辐射到职业联赛以及青少年的培养中。正在推行足篮市场化改革势必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在利益的驱动下,冷门项目受到追捧,但这些项目天花板有限,发展很容易抵达瓶颈。

而且,大锅饭的弊端显而易见,冷了足篮国字号选手的心,也未必改变冷门项目的窘境。那个曾经的“大锅饭时代”离我们现在并不遥远。

怕的就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网友“杨毅”所说的“中国体育改革倒退30年”,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决策者当三思而后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