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炒肝”明明就是煮的,为什么叫炒肝?

萱子家维修工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早点都有自己的特色。南北方的差异更大,比如在上海,早点的选择会比北方要多得多。汤包、生煎、牛肉汤、鸡鸭血汤、馄饨、阳春面等等,一应俱全。记得北京美食作家赵珩老先生说过,有次与一位上海朋友谈到此南北方的早点,那位朋友说:“你们北京的早点还要吃一大碗勾了芡的烩猪肠子,难道不腻?”——这里的“烩猪肠子”,指的就是北京早点中的炒肝儿。

炒肝是老北京的特色早餐和小吃,以猪的肝脏和大肠等原料,加上蒜末,用淀粉勾芡而成。做好的炒肝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汤稀而不澥。吃炒肝时,既不用勺子也不用筷子,要手托着碗底,嘴唇沿着碗边,转着圈地喝,别有一番情趣。

炒肝的源头是宋代的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清朝同治年间,饭馆以不勾芡的方法制作炒肝,流传着“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

据资料记载,炒肝是由老字号“会仙居”发明的。当时“会仙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酒馆,老板效仿白水羊肉的做法,买来猪的肝、肺、心等,将猪肝切条、猪肺切片,猪肠切段,猪心切丁,然后放上花椒、大料、盐等,用白水煮成

“白汤杂碎”

但是由于“白汤杂碎”做法简单,口味单调,不够受欢迎。“会仙居”的老板受到当时《北京晨报》主持人杨曼青的建议,将白水杂碎里的猪心和猪肺去掉,只留下肝和肠,再加一些酱色,然后勾芡,起名叫“炒肝”。

至于为什么叫“炒肝”,回答曰“肝炒过,更为鲜香”。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炒肝,香气扑鼻,浓郁可口。在《燕都小食品杂咏》里有一首竹枝词,生动地赞美了北京人喜爱的炒肝:

“稠浓汁里煮肥肠,交易公平论块尝。谚语流传猪八戒,一声过市炒肝香。”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回答得还不错,欢迎点赞和转发~

一只爱吃的小肥虾,带你领略美食背后的趣味与文化。^_^

虾吃


北京炒肝其实是煮出来的,而为什么叫做“炒肝”,这主要是因为这个“炒”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在滚油里翻炒,而是一种老北京话里的烹调方法,具体就是用小火把食材慢慢地煮透,直到熬成浓厚的稠汁。类似于这么叫的还有一种把新鲜红果加上冰糖熬成浓厚红汁的甜品,叫做炒红果。

不光北京的炒肝不是“炒”的,而且它的主料还不是猪肝,而是肥肠,猪肝也会有,但是只能按数量来说,只能算是配料了。尽管这么“名不符实”,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北京人的日常早点里的汤饮,特别是冬秋时节,大清早的时候享用这么一碗温热的炒肝,搭配着猪肉包子,心里别提多滋润了。一碗好的炒肝要颜色呈酱红色的最佳,肠肥不腻,稠稀得当,所以这就要在做法上很讲究了,像猪肠要切成一寸长短,蒜要捣成泥状,达到有蒜不见蒜。不仅做炒肝要这么讲究,就连“喝”炒肝也很讲究的,老北京都叫喝炒肝的,而不是吃炒肝,因为炒肝端上来之后不会立即动筷子和勺,而是一只手托着碗慢慢倾斜的转着,同时把嘴凑到碗边上让炒肝流到口里,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不过炒肝不宜多食,都说:一碗香,二碗够,三碗就臭了。

老北京人喜欢吃猪下水,像这一类的美食有炖吊子、卤煮还有炒肝等等,这些呢,有些人就有些无法接受,而我都是比较喜欢吃的,尤其是炒肝,吃早餐的时候来上一碗,炒肝味浓不腻,蒜香浓郁,再来几个包子,蘸着炒肝的汁吃,那味道没得说了!



亚洲食学论坛


我作为一个山东人,来回答一下吧。我在北京的庆丰包子吃过一次北京炒肝儿。但是只吃了一口,请注意,只吃了一口。我就再也没动过。

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所谓北京炒肝儿里面其实只有一两块干。其他全都是大肠!那种味道应该是没怎么经过处理的。可以说是原味大肠!

在座的如果有山东人,可以想象一下。只是把一块大肠剪下来用白开水冲一下就放进一碗胡辣汤里面,对,就是那种感觉,你们能吃的下去吗?

反正我是不能。那口味也太重了吧。


轩尼诗911


首先更正一点,炸酱面烤鸭不能算在老北京小吃行列。北京的小吃确实不行,可以说只要是一线大城市,小吃没有水准一流的,无论北京上海包括广州都算上。因为这些大城市,当年都是流民闯荡者的聚集地。小吃大都是周边人迁徙过来后,养家糊口不得已的手段,这些人的水准在当地可能连二流水平都算不上。水平高的,一般在当地日子就过的红红火火,没必要四处去闯荡。所以吃小吃,一定要在大城市的周边去吃,才能吃的舒服。北京小吃里的油炸糕,糖焦圈糖耳朵豆腐脑灌肠爆肚之类,大部分外地人还是能接受的。豆汁炒肝属于重口味小吃,老北京人也不是都能接受。过去属于口味重的穷人补品,也不是天天能吃到。流民汇集的大城市,很多人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些苦难,上海北京香港人最有体验。虽然现在这些城市的老住户的貌似身家不斐,但他们经历的困苦艰辛也是巨大的。有些艰涩的小吃在当地流传,正是他们苦难生活的写照 。他们吃的是一种回忆一种记忆,外地人吃出满嘴的困惑和惊讶。


咖啡91403


就跟卤煮火烧、豆汁什么的一样,北京炒肝也是挺有名的北京小吃了,确实名字挺怪的,说是“炒”其实是一碗勾芡的浓稠羹汤,咱们今天就说说炒肝吧。

炒肝这个奇怪的东西连吃法都不一样,基本上是不用勺的,因为一搅和芡就澥了,所以老北京好这口儿的是遛着碗边儿喝炒肝,这吃法说是“忒儿喽”着。“炒肝”这个命名有个来源说法,其实就是一个想撩拨起人们好奇心的小噱头。

“炒肝”名字的由来:

据说当初是北京一个叫做“会仙居”的小店老板去世了,他的三个儿子受隔壁卖白水汤羊铺子的启发,效仿其做法用猪下水加上香料白水煮,起名叫做“白水猪杂”,但是生意没什么起色。之后一个《北京新报》的记者因为跟这三兄弟很熟,给他们出主意,把猪肺、猪心去掉,配上酱料,勾浓芡,改名字叫做“炒肝”,觉得这样能勾人好奇,明明是煮的为什么叫做“炒肝”。如果有人问起,就让三兄弟回说肝在煮之前炒过,应付过去。从此之后,这个吃食就叫做“炒肝”了。

其实小吃之类的东西,还是得从民俗。就好比广东这边的“捞面”,这个“捞”外省人很难形象的套在那个食物上,其实就是差不多“拌面”的形式。但是你去点单,你说“云吞捞面”老板听的懂,你说“云吞拌面”就不一定能立刻理解你要吃啥了。这个事情也不必深究,只要东西合自己的胃口就好了。

希望能够解答你的一点疑惑,顺便帮我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哦!


哑巴美食家


不知道炒肝由来的,自己百度就知道了。或去天兴居店里看看介绍,十条地铁口就有。还有那些说北京小吃不好吃的。只能说要么没吃到真东西,要么确实不对您胃口。炒肝,豆腐脑是个早点摊就卖,很多都是外地人或者外行再做。就连分了家的小肠陈也不是每家口味都一样。更别说清真馆子都在卖的面茶,羊汤,爆肚了。晚上开的卤煮店也是很多。吃到容易,吃到正经的好吃的,难。另外,全国各地风土人情差异大。很多小吃在其他人眼中也不是都好吃。广西螺狮子粉,安徽臭桂鱼,大凉山传统做法的坨坨肉。。。尊重别人饮食习惯。爱吃就吃,不爱吃换家馆子。您说是不?


抓狂的小土豆


北京炒肝是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也是北京传统早点。


根据记载,炒肝已经问世百余年了。炒肝主要由猪大肠和猪肝等制成,加淀粉勾芡,肥肠一般还要比肝多一些。



据查资料,名字叫炒肝,主要是要吸引人。一般都会说肝炒过,引来更多顾客。菜单写的都是“炒肝”两个字,如果念,要念作“炒肝儿”,要加儿化音。


希望可以帮到你!


谢谢。


Julio陈惠立


炒肝本是由会仙居刘氏兄弟所创制。刘氏兄弟哥仨,起先经营白水杂碎,但时间一长买卖并不景气;哥仨商量着如何改进白水杂碎的做法。恰好当时《北京新报》的主持人杨曼青常常光顾北京小吃店,与刘氏兄弟很熟,知道他们的想法后,便给他们出主意:你们把白水杂碎的心肺去掉,加上酱色后勾芡,名字可不能叫烩肥肠,就叫炒肝,这样或许能吸引人。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叫炒肝,你们就说肝炒过。


五废馆主


北京的豆汁、卤煮、炒肝,外地人若没有做好翻肠倒胃的心理准备,切莫轻易去尝。知道西南少数民族有道“牛瘪”的菜肴吗?对,北京上述食物就与牛瘪同一等级,以前专供下层民众果腹增加蛋白质的,现在人人避而远之,如你真想吃,你就得有科莫罗龙、鳄鱼、鬣狗吃腐肉的勇气,否则你啦,还是去吃驴打滚得了。


燕赤霞二世


我喜欢吃 我不是北京人 以前因为不喜欢吃肝 就一直也没想过要吃这个 偶然的一次到北京谈事情 早上起来 被朋友带去吃包子 他要的炒肝 还有几个外地的朋友 所以也不好意思打矫情 就硬着头皮吃了 结果 哈 一发不可收拾 喜欢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