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被譽爲「東亞之窗」經濟發達,可曾經形勢兇險差點被俄國占領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邊上,有一座很特殊的城市,它的西部靠近蒙古,北部又和俄羅斯接壤,其中城區常住人口的民族眾多,除掉漢族外還有蒙古族、回族、朝鮮族和俄羅斯族等20多個民族的人口。此地的地理位置和人文上,包含了中國、蒙古和俄羅斯的三國風情,因此此地還有個別稱,名為“東亞之窗”,它就是著名的口岸城市滿洲里。

此地被譽為“東亞之窗”經濟發達,可曾經形勢兇險差點被俄國佔領

現在,大家都看到了滿洲里的輝煌,但是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的是,滿洲里的歷史也曾相當兇險,還差點被俄國人佔領。

17世紀末。俄國人開始頻繁侵犯清朝邊境地區,兩國還在雅克薩城爆發一場大戰,戰爭結束後,雙方協商簽訂《尼布楚條約》,重新規劃兩國邊界。

此地被譽為“東亞之窗”經濟發達,可曾經形勢兇險差點被俄國佔領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雖然換回邊境地區的穩定局勢,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眼前的情況只是暫時的,俄國人並沒有因為條約的簽訂而放下繼續向東征服土地的野心。果不其然,俄國人後來又頻繁出兵,先後逼迫清政府與其簽訂《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

1910年,清政府為了改變中俄邊境局面,曾主動向俄方提出勘探邊界的建議。清廷派出的是當時的黑龍江巡撫周樹模,俄方也派菩提羅夫作為代表前來談判。

此地被譽為“東亞之窗”經濟發達,可曾經形勢兇險差點被俄國佔領

邊界的實地考察結束後,兩國代表決定一起坐下來共同進行商議,但是會議之前,俄國人頻繁“秀肌肉”,多次向邊境增兵,對清朝施壓。

會議上,俄國人對滿洲里的土地提出要求,但是以周樹模為首的清朝代表們據理力爭,堅決不同意,但是面對俄國威脅,清政府還是被迫讓出周邊領土滿足俄國要求。

2008年,中俄重新簽訂界約,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

此地被譽為“東亞之窗”經濟發達,可曾經形勢兇險差點被俄國佔領

如今的滿洲里,中俄交流頻繁,大街上的俄羅斯人也是隨處可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