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的出租变迁……

改革开放40年的出租变迁……

出租车的故事来自街头巷尾,来自百姓生活,有不计名利、乐善好施,还有酸甜苦辣、温暖人生。西安的哥的姐以提升服务谋求生存,没有豪言壮语,却时时涌现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和人间真爱......让我们一起为他们感动吧!

40年的爱心接力!40年的沧桑巨变!从出租汽车这个小小的视窗,我们看到了西安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变化,无不凝聚着的哥的姐的劳动、付出和奉献,他们创造了生活、便捷和感动,历史为他们见证!

如今,大家伙的出行离不开出租车,但是,40年前的出租车您可能没见过。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老司机,一起听听他眼中西安出租车的故事。

改革开放40年的出租变迁……

坐出租车是大家一种非常重要的出行方式,在西安12000多辆出租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你带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可如果将时光倒退40年,那时候想“打的”可没那么容易。

改革开放40年的出租变迁……

采访

西安市出租汽车总公司雷锋车队副队长王志忠

“七八十年代,西安有一句顺口溜,坐出租,喝高橙,抽三五,那是倒爷的象征,当时能坐起出租的,都是倒爷级,挣钱的人,一般老百姓,工薪阶层,看见出租车不敢坐。”

改革开放40年的出租变迁……

提起出租车,58岁的西安市出租汽车总公司雷锋车队副队长王志忠有说不完的故事。作为西安最早的一批“的哥,王师傅从80年代就开始开车,至今已经

安全行驶了33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0多圈

改革开放40年的出租变迁……

采访

王志忠

“70年代,80年代,真正出现了像样的汽车模型的出租车,那个时候比较杂,比较乱,大家戏称为万国牌的出租车, 拉达、奈斯,这两辆车我都开过,我正式给自己开车的时候,就咱们秦川厂生产的奥拓,红颜色的。”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人力三轮车、三轮摩托车是西安第一代出租车。而四轮轿车进入出租车行业,则到了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4月,以15辆“上海牌”出租车为开始,西安出租车行业进入了“万国牌”时期,菲亚特、波罗乃兹、拉达、皇冠,这些都是80年代人们常见的车型。那时候,这些出租车还没有计价器,也不是现在的招手停。

采访

王志忠

“说价位,比如说从钟楼,带西门,三块钱,五块钱,统一咱俩就成交,最低低不了三块钱,万国牌的时候,出租车雏形,还没有正式的计价器,还有一段时间就是驻点的,派单式的,有乘客需要要出租车,就到某一个站点,按照6毛钱计算 随即就走,送到客人以后,返回原点,继续等。90年往后,那个时候,就形成了所谓的巡游车,那个时候走到哪里拉到哪里,乘客招手我就停。”

改革开放40年的出租变迁……

改革开放40年的出租变迁……

改革开放40年的出租变迁……

改革开放40年的出租变迁……

90年代后,人们富裕起来,对出租车的需求也变了。这个时期,奥拓、夏利、富康、捷达这些车型逐渐进入市场,这时候西安街头的出租车已经有将近一万辆,起步价也从原来的四块八涨到了五块到六块。

采访

王志忠

“90年代,奥拓车起价5块,夏利车是6块,当时很多人在马路边看,奥拓车来,赶块招手,便宜一块,夏利车6块钱 没人坐,那个时候出现了两个车型两个价位激烈的竞争,隔了一段时间,政府采取了一个办法,给夏利车降一块钱因为奥拓车坐四个人的标准,夏利车坐五个人的标准,车体宽大。”

从业30多年,王师傅驾驶过的出租车是一辆比一辆好,也见证了车费从“上海牌”出租车0起步价,8毛钱一公里,到现在9块钱三公里,超出部分两块四一公里的过程。30多年里,出租车费水涨船高,但王师傅觉得这样挺好。

改革开放40年的出租变迁……

采访

王志忠

“八九十年代,那部分坐车的,完全是先富起来的倒爷们,有钱人坐的比较多,再一个,南方来的老客,包车的比较多,后来逐渐发展成白领阶层,上下班坐车比较多,尤其是这几年打车的阶层已经变成最平民的,这种普遍现象已经变成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我认为,人经济收入的提高,才有了如此反差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的出租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