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感覺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火拚愈演愈烈?

49973812


因為兩家公司的規模都比較大,所以競爭激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吧。現在國內的互聯網公司由BAT三足鼎立變成了AT雙寡頭階段,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將會處於均衡狀態。自然會看到到處都是他們的身影。不光騰訊這麼搞,阿里也在這麼搞,所以看上去才特別正常。


而且騰訊和阿里不是一個類型的公司,二者的較量很難說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讓它倆對比,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思。


能“較量”的位置基本上是和電商相關,這方面二者是互有勝負的。騰訊沒有佔上風,阿里也沒有遙遙領先。就算是雙方正面剛的支付領域,其實也是定位不完全相同的。微信支付更傾向於零錢化支付,支付寶更傾向於大額支付----但是,這已經挺讓支付寶顫抖了,畢竟本來零錢化支付也是支付寶的重要領域之一。

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或許是因為經常用微信聊天的緣故,我手機裡的微信後臺是經常開著的,買東西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選擇微信支付,目前的QQ和微信用戶普及率都特別高,從小孩到老人,聊天工具幾乎不是QQ就是微信,這樣的流量這樣的用戶成本,也是支付寶難以企及的。


玩過電商的小夥伴都知道獲取用戶的成本,騰訊培養了幾億青少年用戶,將來薅羊毛的成本幾乎為零,對於阿里來說,或許這才是應該保持競爭,並且始終讓自己堅持將進步的根本吧,確實無論公司規模多大,都不能掉以輕心。


科技抱拳奧特曼


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火拼的確愈演愈烈!

其原因主要是,這兩大互聯網巨頭,最近幾年賺錢都太厲害了。因此,他們開始利用手中的鉅額資金來實現再生產,再發展。而收購發展勢頭良好的中小企業,就成了他們的主要競爭點。比如最近這幾年一直很火的共享單車,騰訊一開始押寶摩拜單車,阿里則押寶ofo,但是後來阿里發現ofo的發展理念和風險控制等與自己不同點太多。因此果斷髮展自己的小藍單車。而騰訊則於2018年指示自己旗下的美團全資收購了膜拜單車。從而使得,ofo舉步維艱。而小藍和膜拜成了共享單車行業的代表。也預示著阿里系和騰訊系在共享單車上的火拼仍然要持續下去!而在其他領域,這兩大巨頭也頻頻出手,尤其是移動支付方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爭相推出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客戶。

但是,我覺得作為中國最成功的互聯網科技企業,應該更多的將資金投入到研發中去,積極應對未來的人工智能等的發展。畢竟,只靠收購最多就是聯想,而永遠成不了蘋果!


地震博士


在美團、頭條、滴滴三家互聯網小巨頭不斷崛起之時,小米、美團等紛紛遞交 IPO 申請書,阿里在電商領域佔據絕對優勢,騰訊在社交遊戲領域一家獨大。不管是主要的業務上還是投資的公司上,雙方都想在對方的擅長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那為何阿里系與騰訊系的火拼似乎愈演愈烈?

我們不妨簡單以下幾個方面簡單剖析一下:

1、阿里的電商和騰訊的社交。騰訊最擅長的領域是社交,主要產品是微信、QQ,而阿里最擅長的領域是電商,主要產品是淘寶、天貓。在最擅長的領域上,主要做社交的微信基本已經普及中國大陸,但騰訊社交的國際化擴張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而阿里的電商在國內和國際化擴張都具備很大潛力。

阿里和騰訊都想在對方的領域的插一腳,阿里從來往到釘釘,騰訊從拍拍到拼多多,背後無一不是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火拼。

2、阿里和騰訊都旗鼓相當的支付領域。阿里掌控著支付寶,騰訊則掌控著基於 10 億左右用戶的微信支付,某種程度上來說,螞蟻金服略佔優勢,主要是螞蟻金服市場份額稍大,但微信支付用戶量大也是不容小覷的。

阿里系的支付寶在騰訊 QQ 和微信上可謂是褥了不少羊毛和流量的,而微信則憂於龐大用戶量的流失,封殺支付寶後,支付寶也是直接做了一個複製打開粘貼持續引流,騰訊也是毫無辦法。毋庸置疑,背後仍然是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火拼。

3、阿里的社交和騰訊的電商。騰訊擁有微信這個社交巨無霸,於是阿里投資的微博和陌陌這兩個在社交領域稍微有點名氣的產品,但目前看來基本沒有機會撼動微信的地位。阿里擁有淘寶的這個電商巨無霸,於是騰訊投資了京東,並且京東因其特有的自營模式,頗有對飆淘寶的氣勢,當然,藉助於微信的熟人社交關係鏈,如今在三四線城市正如火如荼的拼多多對淘寶來說慢慢的也有了一定的威脅。

因此,目前來看,在對方戰場的火拼上面,阿里系在社交上的釘釘用戶破 1 億,而騰訊系在拼多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阿里和騰訊的外賣戰場。在外賣領域,騰訊投資的美團外賣與阿里控股的餓了麼和口碑外賣,兩者的市場份額相差不大,但目前來看,還是騰訊的投資的美團外賣略勝一籌。外賣領域背後的燒錢,無疑仍然是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火拼。

5、阿里和騰訊的出行領域戰場。在網約車領域,阿里投資的快的和騰訊投資的滴滴合併後,快的基本目前基本不復存在,形同虛設,目前滴滴是網約車老大,阿里完敗騰訊;在共享單車領域,騰訊扶持摩拜,ofo 站隊阿里,阿里在網約車市場前車之鑑的思慮下,另外還投資了一個哈羅單車。

目前情況,在摩拜被美團收購,ofo 呈現強弩之末的跡象之時,阿里螞蟻金服投資的哈羅單車強勢崛起,連續融資,頗有共享單車之農村包圍城市的氣勢。因此,阿里系和騰訊系在出行領域的火拼上,阿里系前車之鑑,略佔優勢。

6、阿里和騰訊的娛樂遊戲戰場。視頻領域,長視頻領域競爭態勢已經形成,阿里繫有優酷土豆,騰訊繫有騰訊視頻,短視頻領域阿里繫有大魚號,騰訊繫有企鵝號,在不考慮今日頭條的情況下,騰訊投資快手,扶持微視,略佔優勢,但今日頭條似有倒向阿里的傾向。遊戲領域,騰訊系毫無懸念秒殺阿里系。

綜上所述,不管是從衣食住行的角度看,還是從電商社交遊戲的角度看,毫無疑問,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火拼愈演愈烈的背後,一是商業的驅動,二是競爭力的驅動。


stormzhang


6月12日,抖音首次公佈了自己的用戶數據:截止目前,抖音國內日活用戶突破1.5億,月活用戶超過3億。

在互聯網紅利消退之際,抖音以其迅猛的增長的態勢在短視頻領域殺出一條路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日活從0到1.5億,不斷創造高峰又超越自身。抖音的成功帶動了整個短視頻行業,更是讓傳統的互聯網巨頭看紅了眼。其中,反應最明顯的就是騰訊。

被動了奶酪的騰訊

從今日頭條、內涵段子,到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張一鳴在不斷開拓疆域擴大邊界的同時,難免動到了騰訊桌上的奶酪。

眾所周知,社交一直是騰訊賴以生存的根基,從QQ到微信,因為佔據著巨大流量,又是社交界的寡頭,使得騰訊在音樂、遊戲等各個領域都順風順水,直到字節跳動旗下的頭條和抖音試圖打入社交領域的產品一出現,被動了奶酪的騰訊逐漸感到了威脅。

Questmobile3月份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數據庫》報告顯示,即時通訊行業佔比明顯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8%;而短視頻卻呈現爆發增長趨勢,從去年的1.5%快速增長到了7.4%。

短視頻行業正在蠶食市場份額,這一點從互聯網女皇的報告中也可以得到印證,其數據顯示,傳統社交媒體的市場比例已經從2016年的60%下降到2018年的47%,視頻媒體則從13%增長至22%。傳統社交媒體每一點消失的市場比例都能從視頻媒體的比例上得到反映。

不僅如此,今日頭條的月度有效時長過去一年裡,不僅趕超了騰訊新聞,甚至將差距越拉越大。

一個是抖音的瘋狂發展,一個是今日頭條的超越,資訊平臺和短視頻大量的用戶和流量累積使頭條系隨時有可能進軍社交界,這讓騰訊感到很惱火,被動了“奶酪”的騰訊終於坐不住了。

騰訊反擊 從“口水戰”到“真刀真槍”

要說戰爭真正開始,還要從微信封閉外部視頻鏈接開始講起。

今年4月,以短視頻相關政策為由,拒絕抖音、快手等APP的鏈接在朋友圈、QQ空間直接播放。不過,騰訊承諾會對所有產品一視同仁,這自然也包括騰訊自家的微視。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封閉外鏈的理由是“外部鏈接不得在未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等法定證照的情況下,以任何形式傳播含有視聽節目的內容。”,而騰訊旗下的微視卻早就拿到了合法證照,這也是微視目前能在朋友圈分享的原因。

這一做法看似是針對了“抖音”,但似乎也做到了一視同仁。張一鳴有苦說不出,開始將矛頭轉向騰訊重金扶持的微視,稱其抄襲抖音。

今年6月,騰訊以今日頭條“不正當競爭”和推送騰訊“負面新聞”為由,將其告上法庭,並且名正言順地終止了與今日頭條系的合作。

從“口水戰”到“真刀真槍”,騰訊這一套組合拳打的抖音措手不及,只能以“弱者姿態”在互聯網上頻頻發聲,期盼得到輿論的同情。

騰訊抖音三槍對壘

目前騰訊進入公眾視野最多、並且投入資金最大的產品就是微視。被放棄過的微視捲土重來後,不僅增加了視頻跟拍、顯示歌詞字幕、AI美顏、秒變大長腿等功能,並且在流量上實現了與QQ空間、微信等騰訊自身流量入口的打通。

最為關鍵的是,微視還與QQ音樂、酷狗音樂達成合作,並且投入30億元扶持內容創作者。加上最近騰訊視頻自制選秀綜藝《創造101》的大火,微視在下載用戶上的增長已經初見成效,8號登上了App Store榜首。

微視從投入和流量獲取上來說,都已經可以抗衡抖音,但日活和滲透率卻遠遠比不上抖音。或許就是考慮到這點,騰訊在扶持微視的同時,5月推出了“下飯視頻”、“速看視頻”、“時光小視頻”三款短視頻APP,從而與頭條系的“西瓜短視頻”“火山小視頻”對壘,在短視頻領域全面開戰。

現如今,騰訊在短視頻領域不僅關閉了外鏈在微信的流量入口,也有了足夠對抗的頭條系的產品。騰訊和頭條這場戰役打的如火如荼,流量和資金扶持雙管齊下,最後誰能勝出還真不好說,不說騰訊系能完全打敗頭條系,但起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騰訊全方位的壓制會讓抖音不大好過。


牛科技


因為互相都動了對方的蛋糕,騰訊系的拼多多,社交電商動了阿里電商的蛋糕,此外還有京東天貓618二選一,微信給京東大力扶持,微信屏蔽阿里淘口令,阿里的內容電商也在瓜分騰訊公眾號的生態流量。移動互聯網碎片化流量入口的生態環境下,騰訊和阿里的生態界限也越來越模糊,似乎誰也無法圈地自萌,讓自己的用戶乖乖地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


1、社交電商動了社交的蛋糕,還是電商的蛋糕?

社交老大騰訊曾經堅定地抱著電商夢,先有拍拍後有易迅,本以為自己擁有數量龐大的社交用戶,能夠輕鬆堆砌社交電商的壁壘,結果反而被淘寶圍追堵截,利用qq和微信的社交流量發展著淘寶客業務和淘寶用戶維繫業務。

電商夢碎之後,騰訊投資了京東,把拍拍,易迅電商事業部打包出售給京東,並在微信九宮格上給了京東入口,可以說很大方了。

就這樣,阿里和騰訊雙方過上了,你看不慣我,你也幹不掉我的塑料兄弟人生,結果出現了個變數拼多多,靠著微信的社交流量玩裂變,拼多多發展得實在太快,據說連阿里都感受到了它的威脅,專門成立了淘寶特價版客戶端應對。

不管怎麼說,攪局者拼多多一頭撞破了電商和社交的界限,讓騰訊看到了社交電商的巨大想象空間。

在《財經》雜誌的一篇採訪中,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表示,相對於越來越重的淘寶,拼多多千人千面的信息流商品推薦以及社交裂變,優勢明顯。

隨之而來的618電商節,京東天貓二選一,騰訊微信在搜一搜給京東開了流量入口,搜索直達商品頁面,順便又屏蔽了淘寶淘口令,雙方摩擦再次升級。


2、內容電商截糊公眾號、小程序電商流量

最繁榮的內容生態要數公眾號了,賣貨的內容創業者,靠著公眾號文章導流,搭建商城,再加上小程序的助力,實現了自己的商業閉環。當然,這只是少部分人的選擇,更多的人仍然選擇開淘寶店,也就是說,他們正在把自己的微信粉絲用戶導流到淘寶店裡,以往,社交和電商是兩個互不干擾的場景,而如今,則變成兩個相互依託的場景。

看到了內容電商的繁榮,淘寶也緊跟著推出淘寶頭條,實現內容引流,並上線淘寶群功能,截流了公眾號和小程序的部分用戶。


3、二者的戰略佈局大致趨同,競爭在所難免

比起all in ai 獨自孤獨玩耍的百度,阿里和騰訊的戰略佈局大致趨同,騰訊有騰訊視頻,阿里就買下優酷土豆,騰訊投資美團,阿里買下餓了麼,阿里系的美團買下摩拜,阿里投資ofo和哈羅單車,微信重啟短視頻應用微視,阿里宣佈發佈短視頻應用獨客,連阿里最引以為傲的支付寶,騰訊也養出了微信支付這個強敵。

大家彼此彼此,各不相讓,市場就這麼大,用戶就這麼多,互聯網發展了二十多年,移動互聯網也發展了6、7年,流量紅利已經在消退,線上線下獲客成本都在增加,往後的每一步發展都至關重要。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未來3-5年的主戰場還是阿里系PK騰訊系,它們基本已形成圍繞消費的生活服務,涵蓋“衣、食、住、行、娛、育”的產業生態,兩家市值超10000億美金的互聯網巨頭,已經統一了中國互聯網江湖。阿里在電商領域佔據領先優勢,騰訊在社交遊戲領域一家獨大,除自身優勢外,兩家巨無霸還對處於風口的行業不斷投資,企圖在各自青睞的領域搶佔一席之地,自然免不了正面交鋒。

1、移動支付領域競爭最為激烈。

支付渠道能擁抱鉅額市場的同時,還是一切商業行為的入口,阿里與騰訊對於生態支付入口必然是寸土必爭。阿里最早開始佈局網絡支付平臺,後期推出的餘額寶一舉打破銀行多年來的壟斷地位,在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份額中,阿里的支付寶已經佔據了53%的市場。而騰訊推出財付通與微信平臺對接,不斷侵蝕支付的市場份額,2017年終於突破了40%,直逼阿里。

2、新零售之戰愈演愈烈,兩家目前在新零售領域的佈局都是超重量級,靠買買買廣泛佈局。

阿里:O2O平臺端(餓了麼、口碑)、電商基礎(淘寶和天貓)、進軍線下商超(盒馬鮮生、銀泰、入股高鑫零售、歐尚、大潤發)、完整的物流基礎設施(菜鳥系統、點我達)

騰訊:O2O平臺端(美團點評、滴滴,流量優於阿里)、電商(拼多多、京東)、進軍線下商超(每日優鮮、永輝、沃爾瑪等)、物流體系偏弱(京東物流)、社交平臺優勢(微信、QQ等)

3、佈局交通出行平臺。

阿里投資ofo、哈羅並自創永安行單車,以支付寶為入口滲透地鐵、公交、高速收費站等交通領域,阿里投資滴滴、高德、小鵬汽車、車來了、立刻出行等,在地圖數據造車領域企圖佔得一席之地。反觀騰訊投資摩拜、滴滴、蔚來汽車、特斯拉、四維圖新等,佈局出行市場,與阿里一一抗衡,不過雙方的投資目前都處於前期佈局,尚未進入收穫階段。

4、外賣戰役。阿里放棄美團轉投餓了麼,餓了麼與百度外賣聯手合併,扶持自身品牌口碑,騰訊投資新美大,幾大風口上都是阿里和騰訊的身影。


天方燕談


中國互聯網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教科書上說: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發展不平衡導致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又激化國內外矛盾,所以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通俗地說,本來大家都是搶殖民地來支持國內發展,但搶來搶去發現沒啥好搶的了,到最後只能是帝國主義之間互相懟。

今天大家只關注騰訊更新iOS版,推出了看一看、搜一搜兩個功能,認為相當於德蘇、德美直接開戰。其實昨天另一個新聞更值得玩味:騰訊最新財報顯示,微信月度活躍用戶即將突破10億。

這是個什麼概念?中國大陸滿打滿算14億人口,天天玩微信、月月用微信的,也就10億左右。殖民地快被搶光了。

當然不是都被騰訊搶光的。目前中國互聯網的流量大戶,主要是BAT+京東+網易+微博+四小花旦,四小花旦就是小米+滴滴+新美大+今日頭條。這10家公司基本佔據了中國互聯網產品剛需、高頻兩個最重要的市場維度。帝國主義寡頭已然形成。

當用戶增量市場越來越小的時候,只能調轉槍口,向存量市場進攻。誰的地盤大,就搞誰。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這麼爆發的。

2010年周鴻禕為什麼單挑馬化騰?那一年,中國基於PC互聯網的網民數量在環比增幅上,第一次開始明顯下降,這也就意味著,PC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正式進入衰退期。

360很難再搞到PC端的增量市場了,只能向最大的存量市場進攻。騰訊是最好的選擇。當年騰訊體量大、口碑差,360怎麼打,都不會輸。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3Q大戰結束不到一年,360在美帝上市了。日本在一戰尾聲趁火打劫,拿下了德國在遠東最重要的基地和軍港——青島。這是存量市場的二次交易。

2017年是個什麼光景?據預測,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在3.5%左右,明年降到不足3%。而在2013年,這個數字是將近15%。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所以有人要掀桌子。這次微信推出的看一看、搜一搜,都被解讀為針對今日頭條和百度,再加上此前的小程序,好像是騰訊要挑事。得出這個印象很簡單,因為騰訊是中國互聯網的大哥大,出手必有迴響。

地主與地主互相懟,之前在中國互聯網戰場並不少見,比如淘寶幹翻eBay、百度做掉谷歌,乃至360單挑騰訊,這些基本都是雙邊戰爭,不涉及第三方巨頭。

但這一次有很大不同,就是巨頭之間、巨頭的兒子之間、巨頭的盟友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誰和誰都可能是敵人:

騰訊和百度。PC時代,騰訊也做過搜索(搜搜),沒做起來,只能先投了搜狗,繼而又投了知乎。現在乾脆在微信上自己做搜索。相當於騰訊有兩個兒子,一直被百度欺負,現在老爹要自己擼起袖子幹。未來雙方在人工智能戰場也必有一戰。

騰訊與今日頭條。一個是老大哥,一個是小新貴,放在五年前,誰也不會想到這兩家公司會在同一個賽道上遭遇。當微信越來越像基礎設施,它在上面做什麼都不奇怪。

讓騰訊感到奇怪的是,為什麼你今日頭條就不從了我?沒有機會收購你,只能把你幹掉。所以騰訊自己做天天快報、投資快手、微信上推出類頭條功能;而今日頭條除了直接懟,就是自己做火山小視頻、抖音,圍攻快手。

今日頭條與百度。兩家最初的基因都是技術流,只不過後來百度基因變異,有了醫藥味。無論怎麼變,在信息分發這個賽道,它們和騰訊是第一梯隊。但百度的問題在於,它的優勢幾乎全部來自PC時代的遺產。過去三年,Robin在焦慮,張一鳴在賣萌。

今日頭條與微博。從投資人變成敵人,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體驗?這得問張一鳴。微博很早就參與了今日頭條的融資,而據最新的消息,微博已經從頭條退出。

幾乎與此同時,頭條宣佈了自己的社交化戰略,並且瘋狂拉名人入住,就像當年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幹過的事一樣。

此外,過去一年,今日頭條在內容上最大的發力,就是短視頻。無論是自己的APP還是內部孵化的項目,短視頻都是重中之重。而微博則是秒怕的大股東,阿里是微博的大股東,優土是阿里的乾兒子……

新美大與阿里。王興與張一鳴是老同事兼老鄉,張一鳴經歷過「股東變敵人」的事情,王興早就體驗了。阿里2011年就投了美團,一心想讓美團按照UC、高德、優酷的劇本前進,無奈王興刺頭,寧死不從。

所以阿里怒了,一手重整口碑、一手控股餓了麼,幾乎在O2O的每個細分領域,都直接開戰。

新美大與滴滴。出行是O2O領域最具想象空間的事情,所以王興要做網絡約車、要投資摩拜。

程維也不是傻子,出行不只是汽車,所以改名叫「滴滴出行」。既然叫滴滴出行,那麼投資ofo也就順理成章了,將來再做機票、酒店、民宿,也一點也不奇怪。而這些,新美大都在做。

滴滴與百度。沒錯,這是一對正在路上的冤家,它們的賽道叫無人駕駛。百度請來陸奇,滴滴融資50億美金,所有的看點都在無人駕駛(人工智能)。

當然,作為開胃菜,百度的糯米和滴滴投資的餓了麼,一直較勁。

京東與阿里。這是兩條路線的戰爭,路線之爭歷來關乎生死存亡。阿里市值突破3000億美金,京東也闖過500億美刀,目前是馬爸爸領先。但與京東更像的美國亞馬遜,已經接近5000億美金,淘寶小時候的模仿對象eBay,現在不到400億美金。好戲還在後頭。

網易與騰訊。不以體量計算,這兩家公司其實是最像的:起家都是靠網絡通訊工具(IM和郵件)、都是很早就找到了互聯網的盈利模式(遊戲)、都有對股價起支撐作用的前瞻性業務(騰訊是微信、文娛,網易是嚴選、音樂、豬肉……)

當然,雙方最直接的戰場還是在遊戲。遊戲領域只會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壟斷;小的玩家機會越來越少,巨頭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直接。王者榮耀和陰陽師還會有,但最有可能姓趙。

這是中國互聯網從未有過的亂世:隨便拉出兩個巨頭,就有可能是冤家(或者正在醞釀情緒的冤家)。

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百度的冤家最多,今日頭條最生猛,騰訊與阿里手中的牌最多。

表面上看,是二戰的局面,實際上更像冷戰。美蘇才是爸爸級的存在。看看騰訊與阿里的戰場分佈:

在支付領域,微信支付VS支付寶;在社交領域,微信VS微博+陌陌;在電商領域,京東VS阿里;在O2O領域,新美大VS口碑+餓了麼;在共享單車領域,摩拜VS ofo,兩個巨頭同時又是滴滴的股東。爸爸們無處不在。

這是史上第一次發生在互聯網巨頭之間的軍閥混戰,有帝國戰爭,也有代理人戰爭,我兒子跟你懟,你侄子跟我懟,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BAT的叫法快10年了。據說過去五年,三家巨頭共投資了30家已上市公司和幾百家未上市公司;中國互聯網未上市創業公司估值前30名的公司,80%有BAT的投資。

以前,大家不適應的是BAT什麼都做;如今,大家習慣的是BAT什麼都做。

以前為什麼不適應?因為巨頭專門幹創業公司,所以騰訊成為全民公敵;今天為什麼習慣?因為巨頭掐巨頭有好戲看。神仙打架,首先要拉攏小鬼。

以大打小,是讓中國互聯網無路可走、寸草不生;黑社會火拼,是街頭利益重組,讓小商小販安心做生意。

顯然,在這場勢力範圍爭奪戰中,騰訊和阿里走到了前面。更重要的是,這是在原有核心業務以及新興業務同時獲得迅猛增長的前提下實現的

而關乎百度未來的業務似乎依然在未來,更悲催的是,其核心業務居然正在被兩家成立才5年的創業公司(頭條和滴滴)蠶食。

以前有個說法,行業老大與老二打,最有可能掛掉的是老三。京東距離百度還差100億美金的市值,網易還距離200億美金。據說未上市的滴滴,估值也在500億美金左右。稍微有個風吹草動,早已不復BAT之實的百度,真有可能會把BAT之名都丟掉。

誰能接棒?

丘吉爾說,這不是結束的開始,而是開始的結束。二戰即將結束,冷戰即將上演。


接招方浩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火藥味變得越來越濃,曾經BAT三足鼎立局勢,隨著百度的掉隊,演變成了騰訊和阿里的楚漢相爭。如今互聯網以及逐漸涉及多個生活領域,繁衍出多個行業,騰訊和阿里的體系越來越廣,競爭越來越多,火藥味越來越濃。



騰訊和阿里最大的競爭屬於支付競爭

智能手機支付增長的勢頭越來越強勁。無論是購物、就餐還是打車出行。使用手機付款購物已經成為常見現象。過去,阿里是移動支付領域的主要公司,通過網購的方式增加用戶數量。但微信用戶的增長,推動了騰訊加入移動支付市場的節奏。截止18年7月,微信支付用戶約8.3億,遠超了支付寶的6.5億用戶。



電商格局逐漸明顯

阿里,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旗下的淘寶擁有超過5億的註冊用戶,每天有超過6000萬的訪客,日均商品交易超過8億件。騰訊看到電商的發展趨勢,投資京東和拼多多。而京東2017年用戶數據達到2.633億,截止目前,拼多多的用戶數量超過3億。



騰訊社交為國內龍頭

騰訊旗下的社交產品一個是QQ,用戶群體為年輕人,月活量達到8.99億;另一款社交產品是微信,月活量超過了8億。微信與QQ是中國最主要的社交軟件。而阿里成立的二手物品買賣社區閒魚,成了阿里的社交,2017年3月,閒魚的用戶超過2億。

外賣市場的競爭

國內的外賣市場,無疑被美團、百度外賣和餓了麼瓜分,雖然前不久滴滴插足參與他們的競爭。美團和餓了麼,以補貼為手段,吸引消費者關注。在兩家外賣企業瘋狂燒錢的背後,是以騰訊和阿里作為依靠。



隨著騰訊和阿里對線下服務的力度加大,移動支付場景的拓展,服務內容的質量,日後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首席發言者


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火拼必然會愈演愈烈,為什麼呢?阿里和騰訊現在最賺錢的是網絡支付和網絡金融服務,而最賺錢的這個板塊的業務,阿里系和騰訊系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在國內阿里系和騰訊系目前沒有競爭對手,或者說其的競爭對手還沒有能力與阿里系和騰訊系競爭。

阿里系和騰訊系10年前還沒有競爭關係,或者說還不明顯,可是現在是越來越清楚,雙方最賺錢的業務最大的攔路虎是對方,市場和流量到最後能賺大錢的最後都是網絡支付和網絡金融服務,網絡支付和網絡金融服務是雙方未來增值空間最大的業務,當雙方明白這個道理後,阿里系和騰訊系就從小打到大打,而且後面雙方真正的大戰還沒開始。

目前雙方只是在試探對方,看對方的反應,然後找到對手的薄弱環節再下重手。所以,阿里向騰訊的社交平臺下手,騰訊向阿里的電商平臺下手,雙方都想來個黑虎掏心。

當然站在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考慮,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競爭有利於提高我國互聯網產業的競爭力,只有公平競爭才能提高整個互聯網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加快我國互聯網產業超過美國的互聯網產業。

因此,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競爭是好事,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競爭才剛開始,雙方短時間還難分勝負,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競爭大戰序幕才剛剛拉開。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

。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也歡迎私信提出,在評論中提出也許會忽略看不到,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騰訊系和阿里系的火併會激烈,都是為了爭奪流量,入口,用戶,從而帶來收入,阿里巴巴和騰訊作為中國的兩大科技巨頭,自身的實力已經很強大異常,阿里依靠電商起家,不斷向外延伸,騰訊以社交起家,不斷投資擴展。


公司不斷髮展壯大之後,遇到的對手也是越來越多,但是騰訊和阿里這兩個公司在諸多互聯網領域和其他領域都大戰著,或者通過代理公和子公司的形式火併著,背後都是存在阿里巴巴和騰訊的身影。

最拿目前很火的外賣領域來說,外賣行業主要有餓了麼和美團外賣,而餓了麼是屬於阿里陣營,美團外賣屬於騰訊陣營,外賣這場大戰持續的時間很長很久,耗費的用來補貼的資金也是巨大,為什麼都願意不斷燒錢來火併呢?為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可以打敗對手,但是實際上面,由於兩家都有能力持續燒錢,並且得到的資源,技術,人才都是差不多的,所以都是不會徹徹底底完全擊敗對方。



阿里和騰訊火拼的背後,也是兩種不同的模式火併,阿里和騰訊都有收購和投資的動作和行為,而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更加偏向於收購,就是完全購買公司,比如收購優酷,收購餓了麼,都是阿里以收購為主的表現,而騰訊則是以投資為主,很多的公司都是由騰訊投資,然後給與騰訊系強大的流量支持,包括技術資金,扶持被投資的公司和阿里陣營對抗,比如在電商領域投資京東,拼多多,在生活服務領域投資美團,點評等,都是騰訊以投資為主的操作。



目前來看,這兩種火併的模式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未來或許可以暴露出更多的問題,高低之分或許就可以出現了。

阿里和騰訊火併,說白了,就是不斷擴大自己的版圖,不斷完善和構建自己的商業帝國,對於自己的核心業務也有著強大的協同和支持的作用,擴大版圖可以增加更多的用戶和流量,有了用戶和流量,還怕不賺錢嗎?火併的本質就是利潤和鞏固核心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