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爲什麼會失敗?一代霸王項羽的一生《3》

項羽為什麼會失敗?一代霸王項羽的一生《3》

公元前208年十二月,項羽破秦軍於鉅鹿,諸侯軍皆屬項羽。項羽一戰封神,這一年,項羽二十五歲,劉邦四十七。

第三次屠殺:新安大屠殺

項羽是一個將軍,卓越的軍事才華並不能消弭他心中的殺戮慾望,公元前207年正月,項羽虜秦將王離,二月,破章邯軍,七月,收降章邯,十一月,坑殺秦降卒20萬人於新安。當秦軍主力被盡數消滅之後,項羽即率諸侯軍向關中挺進,而迎接項羽的不是秦軍,而是已經攻破咸陽的劉邦!

第四次屠殺:殺秦王,燒咸陽

鉅鹿之戰之後,已是天下諸侯之主的項羽攜40萬大軍駐紮於新豐鴻門,此時的劉邦十萬大軍駐紮灞上。然而,此時的劉邦還遠不遠不是項羽的對手,不得已率領一百多騎兵來見項羽,也就是後來著名的鴻門宴。

鴻門宴上,項羽與蔣介石犯了個同樣的錯誤,以為天下已經在他的手中,陰差陽錯之下,一向兇殘的項羽,這次卻放過了劉邦。項羽率軍進入咸陽,殺秦王子嬰,火燒阿房宮。

此時此刻,處在人生巔峰的項羽意氣風發,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諸侯:

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齊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等十八個諸侯王。

項羽為什麼會失敗?一代霸王項羽的一生《3》

分封諸侯的對錯暫且不論,最大的錯誤是項羽放棄了關中,曾有人勸項羽說關中富饒,可以成王霸之業,項羽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於是項羽回到了楚地。這一年,項羽二十六歲,劉邦四十八。

楚漢之爭

項羽出身即是貴族,劉邦一市井無賴;項羽二十六歲分封諸侯,而劉邦此時已年近半百。在項羽看來,秦軍主力被自己所滅,劉邦才能順利先抵達咸陽,而在劉邦看來,自己第一個抵達關中,接受秦王投降,那麼被封為關中王應理所應當。然而,項羽不可能真正將關中之地封給劉邦,而是將劉邦封在了漢中,是為漢中王,於此同時,項羽將關中之地分給了三個秦朝降將,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合稱“三秦”,以此牽制住劉邦。

劉邦憤怒異常,帶著三萬士兵前往漢中,此時,他聽從蕭何的建議韜光養晦,到漢中後,一個人的到來,直接影響了楚漢的戰局走勢,這個人就是——韓信!日後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此時是項羽帳下執戟郎中,不受重用。項羽是一個何等高傲的人,論軍事能力他自認為自己天下第一,韓信的才能在他眼裡,雖強,卻還是看不上,韓信的傲氣註定他無法在一個更驕傲的人手底下施展才華。

公元前206年,十一月,山東齊地叛亂,項羽率軍平叛。劉邦終於迎來了他的機會!此時,項羽二十七歲,劉邦四十九。而項羽在平叛的同時,也做了一件錯事,密令九江王英布遣將殺害了義帝。

被蕭何評為國士無雙的韓信,正式登場!

韓信的目標直指關中三秦之地,以韓信的軍事才能,數月之內,將關中之地收入囊中。戰事進展的異常順利,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的報應來了,關中是大秦的老巢,人人對項羽恨之入骨,項羽將關中之地封給了秦朝降將,更不得人心。

劉邦平定三秦之後,終於東向與項羽一爭天下,楚漢戰爭正式爆發。公元前205年一月,項羽聞知劉邦已兼併三秦,且準備東進伐楚,項羽並沒有放在心上,正面戰場對決,項羽有著對自己絕對的自信,此時的項羽在山東各地平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