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書大器晚成的名人之勾踐

歷史書大器晚成的名人之勾踐

勾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24歲即位,28歲兵敗臣服於吳,38歲擊敗吳國,47歲徹底消滅吳國,之後北上稱霸,年終55歲。

“越王勾踐是春秋最後一位霸主,也是越國最廣為人知道的君主,而他也是一名大氣完成的君主。從職位階層上來說,勾踐算不上大器晚成,畢竟年僅24歲就做了越王。他的大器晚成更多的是指心性上的磨練,意志上的成功。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他,那麼忍辱負重是最為恰當的。忍辱負重者,必成大材,越王勾踐就是最好的證明”

哀兵必勝,首戰告捷

公元前494年勾踐父親允常去世,允常死後,年僅勾踐24歲即位,成為新一代的越王。年輕的越王即位之初就遇到了最大的挑戰——世仇吳國的入侵。吳王闔閭見允常去世,越國正值權力交替之際,便向越國發動了戰爭。面對吳國乘虛而入的挑釁,剛剛即位的勾踐並沒有怯懦,卻是沉著應對吳王闔閭缺乏道義的行為(雖說春秋無義戰,但是趁別人家發喪發動戰爭,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勾踐派敢死的勇士向吳軍挑釁,排列三行,前往吳軍陣營前,齊聲吶喊自刎身亡。在吳軍看得出神之際,越軍趁機偷襲吳軍,結果吳軍大敗。

兵敗求和,深入敵境

吳王闔閭也在戰鬥中受了重傷,臨死前告誡夫差:一定不要忘記向越國報仇。吳王闔閭死後,夫差即位。夫差謹記父親的遺志,打敗越國成了他生命中最大的心願。吳王夫差開始勵精圖治,訓練軍隊。三年後,勾踐聽說了這個消息後,打算先發制人,不聽范蠡勸阻,執意攻打吳國。面對越軍的挑戰,吳王夫差派出了全部的精銳部隊,大敗越軍,圍困越軍於會稽。勾踐兵敗,後悔當初沒有聽取范蠡的建議,無可奈何落得如此地步。此時,謀臣范蠡和文種向勾踐建議,求和於吳國。最終,勾踐被迫帶著妻子和范蠡去了吳國,給吳王夫差做奴僕。夫差每次出去,勾踐都為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認為勾踐已經真心歸順,便放勾踐回了越國。

臥薪嚐膽,十年磨劍

勾踐回國後,怕安逸的生活消磨了他的報仇雪恨的壯志雄心。因此,他時刻讓自己保持著一種危機感。晚上,他不睡舒適的床鋪,而是誰在柴草堆上,並且每天都要嘗一嘗苦膽的滋味。用艱苦的生活不斷告誡自己亡國之痛。同時越國雙管齊下,對內對外都做出了相應的舉措。對內,在范蠡和文種的輔佐下,任用有才德的人,發展生產,獎勵生育,營造戰船,訓練軍隊,不斷壯大越國的綜合實力。對外,越國對吳國採用美人計和離間計。用美人消磨殆盡了吳王的意志,使吳王從此不理政事;又用離間計破壞了吳國的君臣關係,一代名相伍子胥被夫差殺害,再加上吳王夫差好大喜功連年征戰,大興土木。從此,吳國的國力日益衰微。

歷史書大器晚成的名人之勾踐

劍鋒出鞘,終成霸業

越王勾踐的劍終於出鞘,直指吳國。公元前482年,夫差北上與晉國爭霸地位之際,越國軍隊趁吳國國內空虛,長驅直入攻打吳國,包圍了吳國的首都,殺死吳國太子,又大敗匆忙回國的夫差。從此,吳國軍心渙散,國力也一蹶不振。同時,越國不斷的用兵吳國,加快了吳國的滅亡。公元前473,越王勾踐率領大軍再一次攻打吳國,把夫差圍困起來。夫差悔恨自己當年不聽伍子胥的忠告,最終自殺而死。

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越王勾踐的報仇復國之劍一磨就是二十年,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吞滅吳國。吞滅吳國後,北上爭霸,終成霸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