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煤而建的淮南支線鐵路

■彭道德

安徽的淮南市有“煤都”之稱,因煤而建的淮南支線鐵路使得市區境內火車站多達16座。在國內城市中,淮南支線鐵路里程之長、車站之多都曾創下城市鐵路之最。

1933年,淮南鐵路建成初期,淮南市區只有九龍崗、大通和洞山3個車站。1945年日軍投降後,淮南煤礦和鐵路仍然由宋子文操縱的淮南路礦公司繼續管理開辦。1949年,淮南煤礦解放,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由工人組成的路礦自衛隊嚴密保護起來的鐵路和煤礦回到人民的手中。淮南煤炭儲量豐富,開採條件好,煤礦分佈集中。淮南解放不久,任華東財經委員會主任的曾山來淮南視察工作,當他了解到新莊孜煤礦鐵路運力不足導致大量煤炭積壓的情況後,當即要求鐵道部研究制訂修建大通至八公山鐵路的方案,簡稱大八支線。當年4月,大八支線工程正式動工建設,同年12月,大八支線建成通車。

1950年,鐵道部決定成立蚌埠鐵路分局,在九龍崗設立地區黨委,領導淮南市各鐵路單位運輸生產。

1963年11月,淮南礦務局和上海鐵路局簽訂了投資修建孔集煤礦鐵路專用線的協議書。1964年3月,鐵路動工建設,1966年建成通車。這樣,大通至八公山鐵路又延伸到了張樓站。八公山至張樓支線建成不久,淮南礦務局便把大張鐵路正線資產移交給了上海鐵路局管理,大八支線也改名為大(通)張(樓)線。

1978年,國家投資修建阜淮鐵路,把洞山站更名為淮南站。新建的淮南站從原位置向東北方向移位180米,從鐵路南側移至北側。1980年,被譽為“千里淮河第一橋”的淮南淮河大橋鐵路通車。1987年,大張線又改名為淮(南)張(樓)線。同年1月7日,隨著阜淮線正式建成通車,淮南市鐵路又延伸到了阜淮線。2000年9月,蚌埠鐵路分局成立了淮南鐵路支線公司,負責這條支線的運輸生產和貨運業務。2005年5月,隨著鐵路局直管站段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淮南鐵路支線公司和淮南車務段一併撤銷,劃歸淮南西直屬站統一管理。

鐵路客貨運輸為促進淮南的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強有力的運力支撐,尤其是在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鐵路客貨運輸的作用更加充分地顯現出來。

淮南市地處煤礦區,居民多生活在點多線長、分散的礦區鐵道沿線,火車便是他們聯繫外界的橋樑和紐帶。為了滿足城市人民生活的需要,鐵路在淮南地區開行了綠皮車。這些綠皮車被當地居民親切地稱為淮南小票車。四通八達的小票車每天穿梭在小站與大站之間,成為城鄉之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當時,普通列車的票價十分低廉,受到城鄉居民的喜愛。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小票車又成了淮南市區和鐵道沿線鄉鎮小商小販往返蚌埠、合肥等地做小買賣的主要交通工具。炎炎夏日,生活在淮南九龍崗、大通的職工家屬們會揹著一個正方形的木箱子,裡面裝著滿滿一箱子淮南生產的雪糕,坐小票車來到水蚌線的爐橋、武店、西泉街等小站叫賣;還有沿線鄉鎮的小商販肩挑手提著雞、鴨、魚、蛋、肉和各種時令水果蔬菜到蚌埠、合肥等地出售。為了解決沿線城鄉小商販的乘車難題,鐵路部門還在每趟慢車後面加掛了一節代客棚車,解決了小商販們乘車難的問題。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鐵路的發展,淮南支線上的10個車站(淮南站除外)和阜淮沿線的6個車站的客運業務一律停辦,令鐵道沿線鐵路職工家屬、城鄉居民一往情深的淮南小票車也向他們揮手告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