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38:對董卓來而言,滅族汝南袁氏比廢帝遷都更難

在董卓的主導下,東漢將都城從洛陽又遷回了長安。在遷都的過程中,董卓幹了不少壞事,比如乘機劫掠富戶、火燒洛陽城、挖掘皇族及世家大族的祖墳等。從旁人角度看,董卓乾的這些事真是十惡不赦。可在董卓心裡,這些事的難度和重要性絕對比不上接下來他要乾的這件事——“殺太傅袁隗、太僕袁基,及其家屬以上五十餘人”,將“汝南袁氏”滅族。

十八路諸侯38:對董卓來而言,滅族汝南袁氏比廢帝遷都更難

圖1、汝南袁氏族譜

並不是世家大族出身的董卓,能從西北涼州的小山村一步一步走到東漢朝堂的最頂端,他自己有能力、能抓住機遇不假,但背後一定少不了世家大族力量的支撐。而從《後漢書》、《三國志》等史書上董卓的傳記中,我們能找到些許的痕跡。這痕跡就是汝南袁氏在董卓仕途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董卓進入東漢中央朝廷視野,是因為被公府徵辟,而徵辟他的人就是當時的司徒袁隗,也就是剛剛被他滅族的那個袁隗。進入袁隗的司徒府之後,董卓才有機會以羽林郎的身份進入到張奐軍隊中成為一名軍司馬,之後董卓才能夠一展身手步步升遷。再這之後,董卓在平定黃巾軍的時候因平叛不利被判無期徒刑,雖遇上大赦但能很快被啟用,而且被拜為中郎將,背後肯定少不了袁家幫忙。

十八路諸侯38:對董卓來而言,滅族汝南袁氏比廢帝遷都更難

圖2、董卓與袁隗的關係很深(《董卓進京》)

董卓進京前,一直和袁紹保持緊密聯繫和合作,兩人甚至配合著威逼當時在位的何太后下旨免除所有宦官官職。和袁紹同在大將軍何進賬下的董卓的弟弟董旻,因何進被宦官殺害,趁勢聯合何進部下弄死何進弟弟何苗。不能不讓人懷疑,袁紹、董卓當時是否真的是為當時在位的外戚何家著想,而不是另有所圖。

十八路諸侯38:對董卓來而言,滅族汝南袁氏比廢帝遷都更難

圖3、董卓和袁紹可不是一直這麼劍拔弩張(《董卓進京》)

董卓進京完全控盤東漢朝廷之後對袁家人的態度,也是一樣的忍讓,與董卓粗猛的性格很是不符。想換皇帝,第一個找袁紹商量,不想袁紹反對,二人鬧掰。袁紹扔下一句話:“你去找我叔叔商量吧”,然後掛印辭官跑到了冀州。董卓不但沒下令追殺逃跑的袁紹,反而被下面幾個人簡單一勸就給袁紹封了個侯,然後還拜他為渤海太守。而袁紹恰恰是在這個位置上起兵討伐董卓的。

對袁紹同父異母,但出身更為高貴的弟弟袁術董卓也是如此。之前只是虎賁中郎將的袁術,董卓一掌權就越了好幾級拜為後將軍。可袁術一樣不陪著你董卓玩,一樣辭官跑到了南陽。同樣是用董卓拜他的官職後將軍為名,起兵討伐董卓。

十八路諸侯38:對董卓來而言,滅族汝南袁氏比廢帝遷都更難

圖4、董卓弟弟董旻

在袁家人面前,進京之後的董卓不知道受了多少憋屈氣。以董卓的性格,要是換做旁人,或別的家族,早被他滅族八百回了。可誰讓他是袁家呢?對董卓有恩的袁家呢?董卓只能忍著,一忍再忍。當然對袁家好,不單單是袁家對自己有恩,更重要的袁家遍及天下的門生。可如今袁家的門生,都站到了袁紹、袁術一邊來討伐自己了。

而身在京城的袁隗、袁基也不是善茬,董卓深知這一點。當初宦官殺死何進,下旨任命樊陵為司隸校尉、許相為河南尹,就是袁隗和袁紹矯詔,將這兩個騙到宮中殺害的。如果趁自己不小心,袁隗是有能力再給自己來一下的。

粗猛有謀的董卓知道,到現在和袁紹、袁術再沒有握手談和的可能了。既然不可能,那正好一解我董卓心頭你們袁家人留給我所有的憋屈氣。於是董卓將袁家留在京城的所有人,一下子全殺了。

十八路諸侯38:對董卓來而言,滅族汝南袁氏比廢帝遷都更難

圖5、電視劇中袁紹的叔叔袁隗

再看一看下董卓殺袁家一族的時間點——公元190年農曆三月十八。董卓之前毒死了何太后、毒死了漢少帝,又把東漢經營一百七八十年的都城東漢一把火都燒了之後,才對袁隗、袁基一家動手。從做這些事的順序看,就可以看到殺汝南袁家一族,在董卓心頭是犯了多大的難。廢立皇帝、遷都在董卓心頭都只是一想就定了的事,可準備殺袁家一族,卻讓董卓一推再推,一直到皇帝都被他弄到長安之後,他才下定決心與袁家徹底撕破臉。

而那邊帶頭鬧事的袁紹、袁術兩兄弟,不會到現在才想到董卓會來這麼一手吧?或許,他們兄弟倆真是到現在才想到董卓會滅他們袁家的族,如果他們倆真這麼想的,之前的推論,可能性就要再提高不少百分點。真有可能,他們到這一會,才真正意識到,董卓這傢伙是會來這麼一手的,是會滅我袁家族的。

十八路諸侯38:對董卓來而言,滅族汝南袁氏比廢帝遷都更難

圖6、袁紹、袁術兄弟

對於董卓殺害汝南袁氏一族,史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袁紹、袁術的反應。他們的反應可以想見,也可以預測,但對形式的影響不大。畢竟,形勢已然如此。客觀的看,不是董卓要殺你袁氏一族,而是你們袁家兄弟逼著董卓去滅你們袁家的族。

《資治通鑑》裡在講了董卓殺死袁隗、袁基一家之後,接著就回顧了一件和袁家兄弟反應完全沒關的事——荊州刺史王睿被殺。不過這件事在歷史上的重要性,確實要遠遠大於袁家兄弟袁紹、袁術的反應。就這麼一件事,引出了東漢諸侯割據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孫堅、劉表。

這件事與刺史的被殺有關,東漢刺史的被殺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之前因為涼州刺史耿鄙、幷州刺史張懿接連被殺,加上東漢一鍋粥的局面,漢靈帝聽取了宗室劉焉的建議設立了州牧。但當時只任命了三個州牧,之後又有任命比如董卓任命韓馥為冀州牧。但直到190年,被任命的州牧還屈指可數,十三州里大部分還是刺史。被殺的這個刺史王睿,是三國時期最出彩的、那個有借無還的荊州的刺史——荊州刺史。

十八路諸侯38:對董卓來而言,滅族汝南袁氏比廢帝遷都更難

圖7、東漢十三州簡圖

在介紹這事之前,我們有必要和大家再說一個歷史上很出名的地理概念——東漢十三州,以便大家很好的瞭解和定位東漢時期那個荊州。荊州在今天只是湖北的一個地級市,面積不會比一個普通的地級市大多少,頂多佔一個省面積的十分之一。可在東漢荊州可不單單指現在的荊州市,那時候的荊州覆蓋了河南南部、陝西東南部、湖北大部、湖南大部、貴州東部、廣西北部、廣東東北部。如果單論面積,分現在的荊州可能百個都不止。

荊州怎麼會這麼大呢?這和當時人口集中在黃河流域有關。所謂的東漢十三州,是指東漢的十三個刺史監察區。十三州中的大部分都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司隸、豫州、徐州、兗州、冀州、青州,一共6個。北邊的幽州、幷州、涼州,一共3個。這樣只佔東漢國土面積三分之一不到的區域,卻已佔了十三州的大多數名額。

整個淮河秦嶺以南,面積佔東漢全部面積三個之二還要多的地方,加起來一共就4個州——4個刺史部,分別是益州、荊州、揚州、交州。因此這幾個州面積都特別大,交州因為地處最南端,有些特殊,只佔了廣西、廣東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剩下益州、荊州、揚州,從地圖上看,由西向東,這三個州每個州的面積要超過今天三四個省的面積。

之後,大家一定要記住,如果我們提起荊州、揚州或益州,不是指今天那個小的城市,而是幾個省面積大小的區域。就像這個被殺的荊州刺史王睿,他管理的區域面積相當於現在三四個省。這個荊州刺史王睿為什麼會被殺?他被誰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