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不知道?唐太宗原來的名字可能並不是李世民

李世民是大唐帝國的第二位皇帝,還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李世民出生於開皇十七年,和其他皇帝不一樣,他出生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異象出現,但是有一點和其他的偉大的人物是一樣的,就是李世民的少年時代,就聰明伶俐,而且不拘小節,武藝也非常高強。

你知不知道?唐太宗原來的名字可能並不是李世民

李世民少年時期就加入了軍隊,他曾經隨雲定興一起去雁門關拯救隋煬帝楊廣。後來又跟隨他的父親李淵,多次在山西境平定戰亂,抵抗外族突厥人的進攻,可謂是年少有為。

據說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戰亂紛紛興起,李世民看到隋朝大勢已去,就鼓動他的父親李淵起兵造反。後來經歷十幾年的征戰之後,最終平定天下,輔佐父親的李淵建立了大唐帝國。

你知不知道?唐太宗原來的名字可能並不是李世民

李淵稱帝之後,李世民也因為有建國之功而被封為秦王,封李建成為太子,由於李世民的功勞太大,李建成對他很不放心,也知道李世民不願意為人臣,就決定除掉李世民。李世民為了自保,也為了終於忠心於他的一些大臣的前途,就在房玄齡,杜如晦,秦叔寶,侯君集,尉遲恭等人的支持下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害了他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後逼迫李淵退位,李世民稱帝,次年改年號為貞觀。

你知不知道?唐太宗原來的名字可能並不是李世民

李世民稱帝之後不忘創業時的艱辛,決心勵精圖治絕不貪圖安逸享樂,對內他任用賢能,倡導勤儉節約,致力恢復國家經濟,使天下太平安寧。對外他多次派武將對外族用兵,平定了唐朝四方。後來經過李世民君臣們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終於使天下長治久安,開創了後人們所稱的貞觀之治,為後來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世民非常重視對於他的繼任者的培養,由於他立的第一個太子李承乾謀反,所以他對李治的培養格外用心,甚至在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他親自寫了一部書總結自己的功過是非,並把它傳給李治,希望李治以後能效仿古代聖賢治理國家。

你知不知道?唐太宗原來的名字可能並不是李世民

公元649年,唐太宗因病醫治無效,駕崩於終南山的含風殿中,千古一帝,最終落幕。後人們評論在中國古代的歷任皇帝中,最有資格去泰山封禪祭祀天地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而且李世民在位時期也有朝中大臣多次向他進諫去泰山封禪。但是大臣魏徵卻說:“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現在經過幾十年的勵精圖治,國家剛剛恢復穩定,不宜再勞民傷財去泰山封山。”於是李世民就放棄了去泰山封單的想法。所以李世民一生都是這樣,在盡力剋制著自己的慾望,時時刻刻想著“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你知不知道?唐太宗原來的名字可能並不是李世民

但是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唐太宗他原來的名字並不是李世民,據說在李世民四歲的時候,家裡面來了一位會算卦看相的書生,這位書生對李淵說:“您是一位貴人,而且你還有貴子。”當這位書生看到李世民的時候,他說:“這孩子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於是李淵就從濟世安民中取了兩個字作為李世民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