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100個基層院|這裡的法治小劇場倍兒哏兒

這裡的“法治小劇場”倍兒哏兒

——走進天津市河西區檢察院

走進100個基層院|這裡的法治小劇場倍兒哏兒

2010年9月26日,“法治小劇場”在天津市河西區友誼路街道文玥北里社區一所小學的禮堂內舉行了揭牌儀式和首場演出。時任河西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莊路明(左)和時任河西區檢察院檢察長王炳祥(右)共同為小劇場揭牌。經過8年的努力,“法治小劇場”已經成為河西區檢察院法律服務的一張閃亮名片。

 院情小貼士

●恢復重建時間:1978年12月

●現任檢察長:閆秀鎖

●內設機構:10個

●幹警人數:現有幹警133人,其中,研究生學歷31人,40歲以下幹警79人

●最高榮譽:2006年2月、2010年2月先後兩次榮獲“全國模範檢察院”稱號

“感謝檢察官的點評!大家說精彩不精彩,過癮不過癮?”主持人話音剛落,臺下立刻響起了熱烈掌聲。“您別急,更精彩的還在後面呢!”說著,只見幾位滿頭銀髮的社區大媽走到舞臺中央——由她們主演的普法短劇馬上開始了。

5月31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在天津市河西區大營門街道辦事處九江路社區小禮堂拉開帷幕。登臺表演的不是專業演員,而是社區裡的退休居民以及河西區檢察院控申部的檢察官們。表演的劇目,講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事兒。

小禮堂不大,離正式演出還有半個多鐘頭,觀眾區就坐滿了人。“艾大爺,您老可別緊張,咱都練這麼久了,肯定嘛毛病沒有!”檢察官黃秀秀已經記不清多少回為初次登臺的大爺大媽們加油鼓勁兒了——從揭牌之日算起,“法治小劇場”已經走過8個年頭。8年裡,黃秀秀始終堅守在社區普法第一線。

黃秀秀至今記得,2010年9月26日,小劇場的首場演出是在河西區文玥北里社區(現誼景村社區)的一個小學禮堂裡舉行的。當天,檢察官們一口氣演了4部原創的法治短劇,來自社區的百餘名群眾和轄區內在校學生共同觀看了演出。

“當時的條件跟現在沒法比。但是第一次的演出就給了大家一個驚喜——哦,原來普法還可以像演小品一樣,效果還倍兒好!”黃秀秀回憶說,小劇場一炮打響後,前來觀看的社區居民越來越多,王桂玲、王桂林、郭金妹、李玉金等社區退休老人也積極加入演出。

談起參加小劇場演出,居民王桂林如數家珍。他說,最大的收穫,就是因為演出,他變成了普法的志願者。

與時俱進是小劇場的一大特色。作為編劇,檢察官趙鐵亮琢磨最多的就是如何瞄準老百姓的需求,結合社會上和轄區內發生的典型案件及時編成情景劇。為了讓表演形式更豐富,小劇場還加入歌曲演唱、詩朗誦、三句半等,並且把“模擬法庭”也搬上舞臺,將法庭庭審全過程展現在觀眾面前。

“老李頭,你攤上事了。你兒子抓小偷,被民警帶到派出所去了。”臺上,年過七旬的章大爺聲情並茂地表演著。臺下觀眾個個睜大眼睛,緊張地關注著事件的發展。演出後,檢察官走上舞臺,對情景劇中涉及的轉化型搶劫、正當防衛等法律知識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檢察官點評”是每個節目結束後的“規定動作”。

檢察官謝幕時,河西區人大代表、區司法局大營門司法所所長朱力用力地鼓掌。她既是小劇場的合作者,也是熱心的志願者。“小劇場的最大特點就是接地氣。”朱力說,對老百姓而言,它寓教於樂;對社區服刑人員來說,通過參與小劇場的劇務工作,他們也受到了教育;對於檢察機關而言,小劇場拉近了檢察和百姓的距離。別看這麼一個小小的劇場,它承載的意義很多吶!”

一大早就趕來觀看小劇場表演的天津市人大代表李憲奇告訴記者,從小劇場第一次演出開始,他就對這項活動產生了濃厚興趣。8年來,他始終關注河西區檢察院在法律服務方面的創新做法,除小劇場外,“小山工作室”“志遠工作室”“小曦姐姐講故事”等,都是在全區乃至全市家喻戶曉的檢察工作品牌。“我連續三年擔任天津市人大代表,我積極建議,把小劇場的工作推廣起來,讓更多的老百姓從中受益。”

年初剛調任河西區檢察院檢察長的閆秀鎖,這天也成為臺下一名普通觀眾。看著社區群眾惟妙惟肖的表演,聽到臺上臺下熱情默契的互動,他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微笑。

今年4月,小劇場入選天津市精準普法“十大品牌”。“我們要努力讓小劇場在百姓中深深地紮根,永遠枝繁葉茂。”閆秀鎖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