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二):生命与尊严——道德抉择的冲突与困境

小时候,在某个明亮的教室里,老师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是:长大后,你的梦想是什么?问这问题的老师面带微笑,答这问题的孩子更是满脸憧憬。

于是你听到一个个略显稚气的声音说,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音乐家,我想当文学家。虽然后来大多数人都没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但毕竟还在这世上用力的活着。在清晨的慵懒里睁开双眼,在傍晚的余晖里回到家中,说不上激情澎湃,也不算斗志昂扬,日子像是一瓶沙漏,从这边流到那边,再从那边流回这边。内心早已对这细水长流安之若素,但总会有失落郁闷的时候,于是也免不了自己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本该属于诗和远方,本来就是才华横溢,怎么就成了个凡夫俗子泯于众人。只是矫情归矫情,第二天还是要送孩子去上学,还是要去单位去上班。

《我不是药神》(二):生命与尊严——道德抉择的冲突与困境

无论如何,即便对这生活再不满,他们还能体面的活着。

对于生命,对于活着,我们人类也赋予了复杂宏伟的意义:成功的事业,高贵的地位,或是灵魂的自在,内心的安宁。譬如三十岁前没有多少存款便是败者;又或虽然家财万贯但精神贫瘠,也令人睥睨。

但是如果,当生活将我们最后的那份体面都剥夺殆尽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活着?当命运已将我们仅有的那点尊严都反复蹂躏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抉择?

你渴望拥抱命运,但它却将你一次次摔打在地,看着你欲哭无泪,看着你绝望无助,然后像一个无辜孩子般现出天真无邪的笑。

你想破釜沉舟绝地反击,或是不再反抗与它讲和,但无论如何,它都只是一脸不屑和漠然,仿佛事不关己。

《我不是药神》(二):生命与尊严——道德抉择的冲突与困境

电影中的思慧为了女儿能够活下去而去夜店跳钢管舞,她不是不要尊严,她不是不想体面,只是她知道,只有这样,来钱最快;只有这样,才有药吃。

于是她每个夜晚都在烟雾缭绕里将自己的衣服一层层褪去,在喧嚣浮躁里将自己的灵魂一次次隐藏,那些被欲望包裹着的人们,不会知道台上的那个女人遭受着怎样的痛楚,背负着怎样的压力。

所以当徐峥用钱砸向那个男招待而最终令他在众目睽睽下跳起舞时,思慧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决堤般的洪流,也跟着旁边的观众大声起哄——而往常,在台上的那个人,是她自己。

在那一刻,她仿佛重新拾起了踩在地下的尊严,重新找回了失去已久的体面。她的呼喊歇斯底里,但眼中却噙满泪水,那是委屈,是是无奈,更是愤怒和不甘。

而电影中更为隐晦的一点是,为了孩子的生命,思慧可能跟一些“客人”做过更为龌龊的交易。

尽管我们可能试图寻找理由,但这现实却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世上之事,很多时候就是不能两全。而那些你习以为常的事情,对别人来说,却比登天还难。就像我们天然地认为生命与尊严必然是缺一不可的,但现实生活却往往将我们置于道德抉择的困境之中:我们都想体面的活着,我们都想自在的生活,但命运这出剧本,从来不会如温顺绵羊般顺着我们的心意进行。

《我不是药神》(二):生命与尊严——道德抉择的冲突与困境

当有一天连活着都成为奢侈,甚至只有出卖尊严才能继续延续自己和亲人的生命时,我们又该如何抉择?

可能这样的抉择并不困难,譬如思慧的丈夫,“在知道孩子病了之后就跑了”,但在这世界上,毕竟还有像思慧这样的人,我们又该如何评判他们的抉择?是同情他们的境遇,还是嘲笑他们的付出,抑或只是如看客般无动于衷?

大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抉择,而每个人也都无权评判别人的抉择。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关注即可订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