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悲觀情緒籠罩 公募基金上演「清盤潮」

簡介:截至8月底,今年來共有261只公募基金擬清盤或進入清盤程序。佔比最高的是德邦基金,18只清盤基金佔到清盤前基金總數的比例是25%。

添加:小財微信(caishangxiaocai),和聰明的小財做朋友-------

市場的悲觀情緒籠罩下,公私募基金“新基金難發難賣,老基金清盤加速”的業態正表現得愈發明顯。

Wind統計顯示,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有48只公募基金產品清盤,進一步來看,截至8月底,今年來共有261只公募基金擬清盤或進入清盤程序。

在7月間,進入清算程序的公募基金有42只,而當月新成立基金數為36只,從單月來看,首次出現了清盤基金數超過新成立基金數的情況。

深圳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現在權益類產品不好做,新發基金壓力也很大。老基金存續壓力大,是行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博時基金研究部總經理王俊稱,對於一些有剛性負債成本的資金來說,無論是受到資管新規還是受到投資模式的影響,這些“資金”或存在退出市場的情形,對市場來說也是一個重要風險點。

261只公募基金清盤

8月30日,中歐基金公告,鑑於中歐駿益貨幣市場基金已出現基金合同終止事由,該基金的最後運作日為8月30日,並於8月31日進入清算程序。

“自基金合同生效以來,本基金已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根據基金合同約定,不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本基金管理人應當依法履行基金財產清算程序並終止本基金合同。”公告指出。

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底,今年來共有261只基金擬清盤或進入清盤程序。

進一步來看,其中,靈活配置型基金清盤94只,中長期純債型清盤58只,偏債混合型清盤32只,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清盤29只,被動指數型基金清盤22只……這些種類的基金也是清盤的“大戶”。

根據Wind的統計,今年來還有8只貨幣市場基金進入清盤程序或擬清盤。其中中歐基金和德邦基金各有2只貨基名列其中。

對此,上海某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雖然今年以來基金清盤數量看似很多,但其實與普通投資者的關係並不大。從數據統計可以看出,今年以來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指數基金、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等合計清盤佔比僅為10%左右,其餘幾乎均為滿足機構客戶需求為主的偏債型、貨幣型基金,這部分基金在宣傳和渠道募集時就未面向普通投資者廣泛傳播。

此外,今年來,第一隻進入清盤程序的基金是保本基金,華安樂惠保本。今年來,共有9只保本基金進入清盤程序。保本基金清盤,事實上也早是在行業默認中。

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產品部人士認為,根據監管文件的要求,無論難度大小,保本基金都要進行轉型。

“而且難度也未必大。因為在原本的保本基金中都給出了相關的轉型條款,對於基金公司而言,如果由於無法找到擔保機構等原因,不用開持有人大會便可自動轉型為某一類約定好的產品。”他說。

需要看到的是,在清盤的基金中,仍然有一定比例的是被動指數型基金這種工具型產品。具體來看,天弘有6只被動指數基金清盤,景順長城、廣發也分別有4只、3只被動指數型基金產品清盤。

被動指數基金清盤,通常是發生在窄基指數身上。比如Wind統計的清盤的指數基金中,景順長城旗下的中證醫藥衛生ETF、中證800食品飲料ETF,天弘旗下的天弘中證全指運輸A和天弘中證移動互聯網A,都是這類型基金。

“這類基金不如綜合類指數行情的可預期性強,如果只是用來短線操作,相信受到清盤事件影響就會小很多。即使不幸被套,也不至於遭遇大面積的深度虧損。”分析人士指出。

德邦基金清盤比例達四分之一

今年來,出現清盤基金的基金公司有60家,佔據了行業近一半的基金公司。具體到各家基金公司上,今年來截至8月底,國泰基金有18只基金清盤,長盛基金有16只基金清盤,招商基金有14只基金清盤,信誠、鵬華、廣發均有13只基金清盤,清盤數量在10只以上的共有8家基金公司。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基金公司清盤基金在目前存量基金中的佔比情況。統計顯示,德邦、長盛、天弘、中信保誠、國泰、民生加銀、申萬菱信這七家基金公司清盤基金佔到當下基金數量的比例超過了15%。

佔比最高的是德邦基金,Wind統計顯示,目前德邦基金共有公募基金產品18只,清盤基金佔到現在基金總數的比例高達33.3%,清盤基金佔到清盤前基金總數的比例是25%。

長盛基金目前有基金產品45只,進入清盤程序或擬清盤基金佔到目前基金總數的比例也高達27.6%。長盛基金今年來清盤的16只基金中,有11只為靈活配置型產品,中長期純債型為4只。

深圳一家公募基金市場部人士直言,清盤的大多是一些“迷你基金”,“長期養著成本很高”。

“很多公司發現持續營銷的成本比較高,而且為了維持基金生存最低規模的持續營銷都有一些條件,搞的投資也不好做,意義不大。原來清盤的少,大家都不願意做第一個清盤的公司。但現在清盤公司多了起來,也覺得不是個事兒。經濟上不划算的話,就紛紛選擇了清盤。”上述深圳公募基金總經理分析。

去年,一些“迷你基金”數量較多的公司收到新的要求,如果基金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數量超過10只,將被暫停申報新基金;同類型“迷你基金”超過3只,也會被暫停申報同類型基金產品。

“一般清盤的基金涉及的社會持有人數量不多,比較小的基金清盤,對基金持有人而言倒是一種利益保護。比如一個規模不大的基金,管理費、託管費、銷售服務費加起來等成本不低,對持有人而言,還不如直接清盤。”他進一步表示。

分析人士總結,基金清盤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由於每隻基金需要支付的固定費用相當,若規模過小則會導致該部分費用侵蝕過多收益,同時投資運作的難度也會加大,無論從投資者還是基金公司的收益成本考慮,都會對這些基金進行清盤;二是委外基金一旦遭到資金方贖回,若市場上找不到其他委外資金,基金公司也會選擇清盤。

“今年來清盤的基金中,也有很多是屬於委外產品。今年投資不好做,銀行續做委外的動力很弱。再加上資管新規後,銀行資管的走向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梳理。”某公募基金債券基金經理也對第一財經表示。

華寶證券分析認為,主動管理股票型的基金規模持續低於5000萬元主要是由於歷史業績較差,同時基金的替代效應也是一部分原因。基金經理變更的影響不明顯,但也可能是因為基金經理變更後業績仍然沒有起色,另外還可能是因為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時候更關注基金的歷史業績而忽略基金經理這一重要因素。投資者結構方面則以個人投資者為主,並對業績表現關注度較高,而機構投資者佔比小,投資更謹慎。

調整超出預期

通常而言,貨幣或債券基金因為投資中波動不大,因此即便遭遇到清盤,也不會對收益帶來不利影響;另外,對於封閉基金而言,到期的清盤也不會造成既有收益的損失。

但需要看到的是,指數型基金的清盤或者混合型基金清盤,很可能導致基金投資者的收益損失。因為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還在虧損中就遇到清盤。

“市場並不應當對於清盤過度解讀,造成過度恐慌,反而基金公司能夠藉機重新優化梳理旗下產品線,未來可以進一步集中公司優質投研資源,更好地為持有人服務。”上述上海基金公司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事實上,不僅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今年來清盤基金數量也達到近2600只。

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前8個月,總計有2595只私募基金清盤,其中1~8月分別有437只、322只、513只、317只、325只、341只、203只和137只。進一步來看,清盤的股票策略基金有1436只,其次是複合策略類352只以及管理期貨類283只。

9月5日,A股再次迎來較大的調整。截至當日收盤,上證綜指下跌1.68%,報收2704.34點,今年來跌幅達到18.23%;創業板指下跌1.74%,今年來跌幅達到了18.4%。與此同時,政策面、消息面的各種變化也接踵而至,市場調整幅度幾乎超出預期。

在廣東富利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樊繼浩看來,私募證券基金產品清盤,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被動性清盤,另一方面是主動性清盤,被動性清盤主要是基金產品達到了合同約定的條款,主動性清盤主要指私募基金管理人因自身原因提起產品清盤,據瞭解,主動性清盤的比例更大一些,並非市場所認為的大量產品跌破淨值清盤線而導致的清盤。

“私募基金產品被動性清盤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產品達到了合同約定的止損線,目前一般的私募基金產品線設在產品淨值的0.7~0.8左右,由於私募基金產品在倉位、個股投資比例限制等各方面比較靈活,導致部分私募持股比較集中,今年個股行情的波動幅度很容易達到產品清盤線,總體行情來看,上證綜指今年從高點到低點下跌了25%,深圳綜指下跌了27%,部分個股的跌幅則更大。第二種情況是產品合同到期清盤,一般的產品設投資期限為3年,目前已經有一大批產品到期,到期的操作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清盤,另外一種是續期,肯定有一部分產品會選擇清盤。”樊繼浩告訴記者。

王俊指出,影響市場的內外因素趨於複雜,不確定因素增多,難以吸引增量資金入市,博弈資金也會離場觀望,加上頻頻發生的“黑天鵝”事件,都對市場造成了較為負面的影響。

他認為,下半年需要重點關注潛在風險點,包括外部環境變化,這是對經濟影響最大的一個風險點,亦會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樊繼浩進一步指出,有一部分產品淨值長期在止損線附近,操作難度加大,對公司的投資管理和品牌宣傳帶來一定影響,而選擇將產品清盤。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