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足球小将约书亚:广州是我的第二个家

“就算离开,我一定会经常回到广州,我幼儿园、小学、中学时期的朋友都在这里。”17岁的尼日利亚小伙约书亚用流利的中文表达着不舍。

3岁随父母来中国生活的他,吃中国菜、说中国话、过中国年,中国更是点燃他梦想的地方。他所生活的登峰街道是广州著名的非洲商人聚集区,而他一直热爱足球,并展现出极佳的天赋。为社区里爱足球的孩子有球踢,登峰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外国人服务部的社工,孵化成立了广州登峰街青少年足球队。这只由来自不同国家孩子组成的球队,已经在广州T联赛中取得了三冠两亚,约书亚正是这只足球队的队长。

尼日利亚足球小将约书亚:广州是我的第二个家

约书亚由此更坚定自己成为职业球员的目标,即便他终究要离开中国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是他一直说:“广州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第二个家。我永远不会忘记。”

足球成为文化融合的平台

约书亚4岁时开始踢球,在国际小学上小学时,就是校队的主力。小学毕业后他曾进入恒大足校,但是觉得外籍学生很难进入俱乐部梯队,就又转到普通初中,但是他一直坚持每周到一家业余俱乐部训练。“我从小就踢的很好,但是父母觉得学习很重要,曾经中断了训练,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约书亚说。

广州登峰街青少年足球队给了约书亚展示的平台,这只球队成立于2013年,是一只不折不扣的国际球队,成立之初便向各国籍少年开放。在约书亚2015年经朋友介绍进入球队前后,队里已经有几个非洲少年,还有哥伦比亚、意大利、阿塞拜疆等国的队员。约书亚加入后的三年里,登峰队在广州T联赛中取得了三冠两亚。

登峰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外国人服务部的社工王海戈创建了这只球队,他告诉记者:“我们去访问,发现很多在此居住的外国孩子都喜欢足球,所以觉得这项世界运动是促进融合的好途径。但是从来没有想过球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比起成绩,更重要是,在训练比赛过程中,中外的孩子中间学会相互包容、彼此尊重。

“如果他们2打1,没有关系,还有我和他在后面呢”,一头“脏辫”、身高达1米80的约书亚在球队里担任后卫,在比赛过程中,他经常用鼓励性的话语激励队友,这是担任队长应该起到的作用。约书亚说,踢球让自己交了很多朋友,也得到很多帮助。“我们有时不会买票,就让中国朋友帮我买,没有被拒绝过。”

王海戈说,球队一开始也有文化融合的问题,约书亚成为队长,不光是因为他中文讲得流利,还有他有超乎年龄的成熟,他常会陪着队友训练到最后,能够照顾其他人的感受。

尼日利亚足球小将约书亚:广州是我的第二个家

非洲小伙的中国情节

约书亚的成熟,在于他一直处在文化融合的环境里。他出生在韩国,三岁以前在尼日利亚。三岁时,经商的父亲就带着约书亚和哥哥、母亲来到了广州。

在广州,他完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业,即便换了很多学校,还是结交了很多中外朋友。除了尼日利亚英语、美式英语以外,约书亚不仅普通话说得很好,并且能说一些粤语。早些年在恒大足球学校踢球时,约书亚认识了一些东北朋友,还会说一些东北话。

来到广州不久,约书亚的弟弟出生了,因为严重早产,约书亚父母请了一位湖南保姆来照顾三个孩子的起居。这位保姆就带着女儿和约书亚一家生活,至今两家人已经发展成为了亲如手足的关系。“我们叫她干妈,她的孩子就是我的干哥干姐”约书亚说。

和中国家庭一起生活,带来的影响潜移默化。如因为湖南菜品辛辣、“干妈”做菜习惯放辣椒,约书亚和哥哥就养成了吃辣的习惯。约书亚的弟弟更是完全按照中国人的方式抚养长大,在饮食起居各方面都入乡随俗。

即便现在不住在一起,约书亚一家也常会去探望“干姐”和她的女儿,有几年还去到了“干妈”的湖南老家一起过春节。在中国生活14年,约书亚身上有深深中国烙印,反而对于非洲的习俗却不甚熟悉。

如今高中毕业约书亚,将告别足球队,在中国读大学。“我的父母希望我读医学,但是我还是想做一名职业球员。”约书亚告诉记者,如果他坚持这个梦想,他会在大学里坚持踢球,但也意味着他终将离开中国,去寻找更好的球员发展机遇。

虽然不舍得中国,约书亚说他也一定会经常回来。“就像在非洲有我的家人,他一定要回去探望,在中国有我一路走来认识的朋友,有干妈一家人,并且当我回中国探望他们时,这些家人和朋友也会招待我。”

约书亚说:“广州是我的第二故乡,第二个家。这点我永远不会忘记。”

文、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龙锟 实习生 胡心仪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刘桐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