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测光点如何选择?

悟能悟净


摄影的测光点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曝光的准确与否,所以测光点的选择还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光线比较平均,没有太大对比,我可以说你选哪儿都行,所以这个就不再多余讲了,讲究测光点的选择,主要原因就是光线对比强烈的时候,才会出现很多问题。我还是用图说明吧,这个更直接,也更直观。

以上三图,不管是背景是明是暗,测光点肯定是以主体为准,需要提醒的是,类似测光,要以点测光为好!
这种逆光照片,要以水面无反射区为准,以反光区测光,人物和水面基本都成通黑,以人物为准,估计就看不到反光,将是白花花一片。

拍摄光比较大的风光片,如果以暗处测光,高光处肯定过曝太多,以至于后期都没法拉回,所以要以高光处测光,可以稍过些,后期压高光提暗部。

前面讲过,后期补光,像上图,可以分别对1和2处测光并分别拍照,后期将两张照片合成,这样就能得到明暗都正正确曝光的照片。


南方之南


摄影的测光点如何选择?

在摄影中如何准确或是正确的曝光是拍摄的一项基本功,而能让照片准确和正确的曝光的关键是测光点的选择,所以如何选择测光点就很重要。

我这里一直说准确和正确曝光,是因为这是两种曝光思路,一种是让照片曝光正常,不欠不曝,细节丰富,一种是让照片按自己的思路与想法去曝光,很可能过曝或欠曝。

这两种曝光方式哪个叫准确,哪个叫正确还有争论,这里不多说这些,只说客观曝光和主观曝光两种方式测光点如何选择。


客观曝光测光点的选择

客观曝光这种提法是我自创的,只是为了说明曝光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张不欠不曝的照片,那么在实际的拍摄中如何选择测光点呢?

首先我们要确定相机的测光模式,在测光模式确定的情况下来谈测光点的选择,我们的拍摄目的是让照片曝光正常,所以最好选单反相机的评价测光模式,当然有的称之为矩阵测光,分区测光等等都是一种测光模式。

在这种测光模式下,传统的测光点选择方法是首先找到场景中最亮区和最暗区,然后把测光点放到比最亮区稍暗一些的区域来进行测光,这时不能对最亮和最暗区测光,尽量对中间亮度偏亮区测光,这种方法能保证高光不曝,但阴影区细节可能不多。为什么说是传统的,因为在胶片时代的曝光理论是宁欠勿曝

在数码摄影时代的曝光理念是向右曝光,就是说曝光稍过一些,让暗部曝光充分有细节,这时测光点的选择就要中间调偏暗的区域就可以。


主观曝光测光点的选择

主观曝光就是说按照我人个的想法来曝光,我就想拍高调过曝效果,或是暗调欠曝效果。这时最好用点测光的测光模式,然后根据需要选择最暗点或是最亮点来测光,或是其它亮度的点来达到你要的曝光效果就可以。


紫枫摄影后期教学


首先,从严谨意义上讲,说测光区域比测光点要更准确一些,因为即使是点测光模式下的“测光点”,也是一个有一定直径和面积的圆形测光区域;其次,测光点不是在任何测光模式下都能选择的,对尼康系列单反和佳能1D系列,理论上只有点测光模式支持测光点手动调整,而且是在设置点测联动的基础上,通过手动选择对焦点来实现的:

在矩阵测光等其他模式中,测光区域及权重由相机指定,不受拍摄者人为控制:

了解不同模式下的测光区域及权重分布,是正确测光的基础。仍以小k熟悉的尼康D750为例,相机共内置四种测光模式:

一、矩阵测光:测光区域为整个画面【平均权重】

整个画面的亮度信息均被测定,相机按照平均权重进行计算,确定最终的测光值和曝光量。这是数码摄影中最为常用的测光模式,拍风光和建筑等最为常用:

二、中央重点测光:测光区域为整个画面【中央12mm直径圆权重最高】

亮度信息测定范围仍然是整个画面,但中央12mm左右的直径圆权重是最高的。拍摄人像特写时比较常用:

中央直径圆的大小可以手动调整,但前提是采用了新版的数码镜头(尼康称之为CPU镜头,以区别于传统的AF头和MF机械头):

三、点测光:测光区域为以对焦点为圆心的4mm直径圆

这是唯一一种拍摄者可以自行确认测光范围的模式,在相机支持点测联动的前提下,测光区域为以对焦点为圆心的4mm直径圆。主要用于主体和背景光线差异很大的场景,通常是对主体较亮的部分进行点测,获得剪影效果或突出主体的作用:

很多黑色背景的花卉特写,也是通过对花卉较亮部位进行点测得到的:

四、亮部重点测光

这是尼康后出机型新增的一种测光模式,可以优先对画面亮部区域测光,但测光区域和面积大小同样不能手动指定。这种测光模式取代了一部分点测光的作用,特别适用于舞台整体人像的拍摄:

五、结论与建议:

正确测光的前提是测光模式的选择;只有在点测光模式下可以手动指定测光区域,其他模式下都是由相机自动控制,但拍摄者可以通过构图改变图像亮度信息和主体位置,从而获得符合预期的作品。

爱摄影、爱生活,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进步!


小k印像


摄影里面最常用的有三种测光模式:评价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一般相机里面也都是这样三种模式。下面我简单分享一下,供你参考。


评价测光

有时候也称为平均测光、矩阵测光等,意思都一样。它是指把画面分成很多歌区域,进行独立计算测光,然后再根据每个区域的测光数据进行平均测光。说白了就是测量画面的平均曝光值。

这种模式适合大部分日常的场景,比如顺光下的环境。对于明暗反差大的场景则不适用。因为它不够精确,就像一个10岁和一个50岁的人平均年龄是30岁,这样没有参考意义。


中央重点测光

这种模式的设定是为了迎合大众普遍的拍摄习惯,那就是喜欢把重点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央位置。而中央重点测光的意思,就是偏重画面中间区域的曝光准确。如果主体在画面边缘,则不适用了。


点测光

如果说评价测光是摄影的初级玩法,那么点测光就是高级玩法了。事实上也是这样,专业的摄影师在自然光下拍摄大多都会采用点测光,因为特别的精确,只对一个小区域进行测光。

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光线复杂的场合,你可以只对拍摄主体进行测光,会自动忽略其它区域。比如在拍摄舞台上的舞者时,在拍摄剪影时,都需要用这种测光模式。

之所以说点测光专业,是因为它的测量面积比较小,需要拍摄者对画面里的光影有熟练的判断,知道测哪里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效果。


写文章不容易,如果对你有帮助,麻烦点赞评论或分享,谢谢你

点击我头像关注学习更多


摄影的秘密


选择测光的模式是正确测光的前提。一般情况下,在光照比较均匀的场景下,拍摄大场面的风光照片、团体合影照片,使用分区测光比较多。在画面光线变化比较大,想要着重表现画面中的某个部分时,使用中央重点测光较多。如果照相机能调整测光区域大小,最好将测光的区域调整为与要着重表现的部分的大小相当,这样能提高测量的精度。如果要突出被拍摄对象的某个细小局部,那么要选择点测光。

人眼有极强的调节能力,很难判断光线强弱的变化,所以,测光点最好是选在你想突出表现的主体上。如果是拍人像,测光点一般是放在人脸上,更准确地说,是放在人眼睛上。如果是拍团体合影,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有2-3排人,测光点要放在第二排的人脸上。

如果是拍静物、生态,测光点是放在被摄主体上。如果是拍风光,那么既不能选风景的最亮部分,也不能选最暗部分,而是以中间亮度为测光点。


无花无花


老早玩胶卷的时候测光是个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胶卷贵,所以按下每次快门都要稍微的斟酌,当时也没啥ps,测好光至关重要。一个卷,三十来张,每次也就几张满意。商业片真的要正儿八经的几个面都要用测光表测。

如今数码时代,测光来说变得简单了,但商业片来说还是需要测光表的。而平常我们自己拍照或者婚纱摄影之类的,几乎全用相机自带的测光就行了。

测光点如何选择,还是取决于你要突出的主题。如果是人像,还是选择点测光,人物的曝光最重要。人像中比方有个黑人有个白人,我觉得中央测光或者点测光,针对白人的点测光再减一两档就应该好点或者选个黑白色居中的物体测光。而局部测光我们平时用的较少,除非你想表现一种手法。风景来说用多重也叫全局测光还有矩阵测光,评价测光,这些都是厂家的不同叫法,这种测光,可以拍风景,家庭照,人物物体众多的时候,它的优势就来了。

你拍的久了,测光还是会很简单的东西,多练习下之间的区别,反正我知道的很多婚纱照基本都是点测光,人物也不是很多,所以人物曝光正常了,自然觉得好看一点。测光有一点,宁可欠点,不要爆了。我现在几乎都用手动电影镜头,所以几乎不怎么考虑测光的事,因为现在直接就出片,看一下稍作调整就行了,科技越来越让摄影变得简单了。

下面这张是我自己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