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其實還有第四國度,一直存在很多年

我們一直以為當曹、劉、孫三家都稱帝立國時,中原漢地只剩三個割據政權了,其實是有誤的。因為當時除了這三個國家之外,還有第四個國度,這就是遼東的公孫家,說到遼東公孫家,要從公孫度說起。

三國時期其實還有第四國度,一直存在很多年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公孫度得知中原一帶正處於動亂之中,便對他親信部下柳毅、陽儀說:“漢皇室將要覆滅,我到了與各位商量圖謀王位的時候了。” 公孫度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繼則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又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

三國時期其實還有第四國度,一直存在很多年

公孫度太守在位時期

公元200年袁紹在與曹操的官渡對決中失敗,袁紹兵敗的4年後,公孫度去世,公孫康繼任遼東太守,公元205年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兄弟,前來投奔公孫康。不久張遼擊破了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公孫康失去了其父經營多年的東萊諸縣。面對著曹操的步步緊逼,公孫康選擇暫時退讓,將二袁人頭送往曹營。

建安十四年(209年),公孫康出軍進攻高句麗,攻破其都城,焚燒邑落,伯固子拔奇埋怨國人,自己為長子卻不能繼承王位,便與涓奴加各率自己統領的部署三萬餘人向公孫康投降。

三國時期其實還有第四國度,一直存在很多年

公孫康太守在位時期

公孫康死後,其子公孫晃、公孫淵年紀還小,遼東繼任者是其地公孫恭。後來因病喪失了生育能力,從此膝下無子嗣。

三國時期其實還有第四國度,一直存在很多年

公孫恭太守繼位時期


公元228年,年齡漸長的公孫淵逼迫自己的叔叔公孫恭退位,成了遼東新任太守。魏明帝拜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不久吳國來使要聯合抗曹,公孫淵害怕魏國討伐,於是斬送吳使首至洛陽,明帝拜其為大司馬,封樂浪公。十年後的公元238年,公孫淵,自稱“燕王”,並設置官署。

三國時期其實還有第四國度,一直存在很多年

公孫淵稱王時期

景初元年(237年),魏將毋丘儉前來征討,被公孫淵擊敗,不久公孫淵自立為燕王,建年號紹漢,並設置百官有司,儼然自成一國。他還遣使持符節,授予鮮卑單于印綬,給邊疆少數民族加封晉爵,並引誘鮮卑人去侵擾北方。又再次稱臣於吳,希望得到外援。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明帝召回太尉司馬懿,令其率兵四萬討伐公孫淵。公孫淵大敗,和幾個兒子一起被魏軍斬殺。

三國時期其實還有第四國度,一直存在很多年

公孫淵勢力被滅


遼東公孫氏歷任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淵三世,傳四主,對曹魏表面臣服,實則以獨立政權自居,先後攻滅了高句麗、擊敗了烏桓,自公元190年至238年,割據政權存在將近50年時間,對今天的東北的發展和民族融合做出了一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