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這座水利工程因戰爭而生,而今淪爲灌溉農田工具,靠旅遊爲生

廣西這座水利工程因戰爭而生,而今淪為灌溉農田工具,靠旅遊為生

好山好水好風光,嘻嘻嗨嗨看山河!在中國古代的大秦王朝時期,修建了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鄭國渠分別灌溉了成都平原和關中平原,而靈渠呢?萬萬想不到這卻是一條為戰爭而生的運河,助秦始皇統一了嶺南諸地。今天嗨走君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這條為戰爭而生的水利工程——靈渠。

廣西這座水利工程因戰爭而生,而今淪為灌溉農田工具,靠旅遊為生

靈渠位於廣西興安縣境內,在公元前214年人工開鑿成功通航。全長34公里,流向自東向西,將湘江和灕江的源頭聯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廣西這座水利工程因戰爭而生,而今淪為灌溉農田工具,靠旅遊為生

靈渠的主要由鏵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洩水天平、陡門、水涵、堰壩、秦堤、橋樑等部分組成,儘管構成靈渠的這些主要部分興建的時間先後不同,但它們卻互相關聯,不可缺一,共同承擔起靈渠的運轉,灌溉沿線的農田。

廣西這座水利工程因戰爭而生,而今淪為灌溉農田工具,靠旅遊為生

然而,不同於都江堰和鄭國渠,歷史不僅給靈渠賦予了灌溉農田的使命,最重要的還賦予了它戰爭使命,可以說靈渠這條運河是為戰爭而生,灌溉農田只是它附帶的功效。

廣西這座水利工程因戰爭而生,而今淪為灌溉農田工具,靠旅遊為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下令派50萬秦軍平定南方,攻打百越。然而由於嶺南地勢窮山惡水,後勤供應不上,秦軍無法推進,戰事陷入膠著狀態。這時候秦始皇下令“以卒鑿渠,以通糧道”,秦官史祿奉命開渠,終於在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同年,秦軍兵破百越,並設立了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劃入大秦版圖。

廣西這座水利工程因戰爭而生,而今淪為灌溉農田工具,靠旅遊為生

如今的靈渠,雖然不再為戰爭而服務,卻也是興安縣境內重要的農業灌溉水利工程,同時也是一大風景名勝之地,每年都能吸引眾多遊客前來遊玩、參觀。這裡不僅歷史古蹟清晰可見,而且自然風光也很幽美,是一個休閒的良好去處。

廣西這座水利工程因戰爭而生,而今淪為灌溉農田工具,靠旅遊為生

遊覽靈渠,一路不僅翠竹綠樹,碧水潺潺,間有小橋亭臺,行至大小天平分水壩,踏水走上鏵嘴,只見壩面用大小不一的石板築成,石板用鑄鐵燕尾隼接,分毫不差,工藝精湛。北去的湘江經此分水壩水源七三分,三成江水導入靈渠向西流入三十多公里遠的灕江,真是精緻而巧妙,不得不驚歎古人驚人的智慧。

廣西這座水利工程因戰爭而生,而今淪為灌溉農田工具,靠旅遊為生

去靈渠遊玩,我們不僅為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還能觀賞到諸如四賢祠、飛來石、三將軍墓、萬里橋等文化古蹟。興安縣,這個名不經傳的小縣城,也因靈渠的存在,招攬來的遊客,促進地區的發展,距今2000多年的靈渠,也因旅遊重新換髮出新的生命。

廣西這座水利工程因戰爭而生,而今淪為灌溉農田工具,靠旅遊為生

小夥伴們,對於興安縣的靈渠,你們怎麼看呢?喜歡的歡迎評論關注哦~

更多精彩旅行,盡在嗨走自駕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