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找到一皇帝墓,日本羞憤交加:當初白忙活了3個月

萬物皆載史冊,不分貴賤不分高低,只看先後不論好壞。很多人對於歷史都不理解,認為歷史就是對先者以及其所作所為的一本分析評價書,但是卻忘了寫下那歷史的並不是歷史本人。歷史只是將人請上這個舞臺,然後再與他們一一告別。歷史從不評價一個人的好壞,不看你是高低貴賤,只分辨你是否在這一群人中脫穎而出、耀眼奪目,成為他能夠記住的人。這就是歷史。有人說歷史像是一條濤濤東流的河,有人有歷史像是一本厚厚的塵封已久的書,但是小編覺得歷史更像一張藏寶圖,當你在拿著圖冊去海上航行追逐歷史的財富,你走過先人走過的路,看過先人看過的景,走到最後究竟是何物不得所知,就像尋寶一樣有風險也有驚喜。歷史還像一個哲學家,告訴你一句話一件事就讓你自己去悟,你能悟出什麼來呢?全然不知。所以每個人的選擇與道路也就此不同。歷史——太奇妙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場歷史奇妙夜,一起去聽一聽歷史會給我們講哪個名人名事的故事。

中國自古有個惡鄰,長期覬覦著中國的文化、財富和地大物博。清末,隨著中國國勢的衰微,日本便開始放開手腳劫掠。二戰期間,伴隨著武力侵略,日本甚至以“考古”的名義,直接在我國大肆盜掘文物。其中日本做夢都想找到的一座皇帝陵就是遼太祖陵,因為日本懷揣著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企圖能從中找到一項坑害中國的證據。

中國找到一皇帝墓,日本羞憤交加:當初白忙活了3個月


遼太祖,即遼國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契丹人,統一了契丹各部,於916年建契丹國,後改名遼國。耶律阿保機結束了唐末以來東北的分裂局面,但死得比較突然,就在征討渤海國的歸途中突然病逝,享年55歲。

中國找到一皇帝墓,日本羞憤交加:當初白忙活了3個月


關於遼太祖陵墓的位置一直是個謎,日本佔領東北三省後,不惜花費巨資尋找遼太祖的陵墓。在日本熱衷的表面下,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就是打算通過考古發現來分裂中國。如何分裂?因為渤海國曾被俄國、中國和日本都寫入過史書,日本想在遼太祖的陵墓找到點證據,來證明一千多年前的東北和蒙古地區不僅僅是一個不隸屬於中原王朝的政權存在,好為自己出兵東北策劃滿蒙獨立找到歷史依據。

中國找到一皇帝墓,日本羞憤交加:當初白忙活了3個月


1935年,日本組織了一大批人,帶著各種儀器,折騰了3個月,結果連墓道都沒有找到。

那麼遼太祖陵究竟在何處呢?據《遼史》記載“太祖陵鑿山為殿”,但在金兵入侵後,遭到了破壞,“金人破上京祖州之天膳堂,焚略殆盡,發掘金銀珠玉。”因此地面上的標誌性建築悉數盡毀,歷經千年,陵墓的痕跡更是難尋。

中國找到一皇帝墓,日本羞憤交加:當初白忙活了3個月


經過多次考察,2003年我國的考古人員終於確定了遼太祖陵的位置,就位於巴林左旗林東鎮西南約20公里的“祖山”,一個口袋形的山谷中。日本聽到這個消息後,羞憤交加,當年投入了人力物力,苦苦找了3個月都白忙活了。

2007年中國成立遼祖陵考古隊,對遼祖陵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2012年將遼祖陵列入申遺名單。

歷史的故事向來是讓人著迷的,就像小孩子喜歡聽童話故事,我們也喜歡著歷史的故事。歷史這條航線從來都不會停,即便是颳風下雨也能夠前行。聽完歷史講的故事,大家對歷史是不是更加喜歡了呢?歷史的航線是你窮盡一生也探索不完的,也期待著你繼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