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第一學歷?

白而不痴


句實話,現在的學歷五花八門,有不少小學本科生、初中研究生。如果僅從最高學歷來判斷一個人才,會讓用人單位找不到最合適最優秀的人才,而依第一學歷選人命中率高。

、根據第一學歷選人成功率高,出現偏差小。所謂第一學歷是指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學歷,畢業證書上表述為“普通高等學校(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書”的專業教育學歷。通俗地講就是你初中或高中畢業,考取的全日制中專、大專和本科學歷。這第一學歷基本能僅映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你大學或中專所讀學校也基本反映你的學歷層次、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用人單位據此選拔人才成功率高,出現偏差小,所以重視第一學歷。


、第二學歷取得途徑各異,有的含金量不高。在笫一學歷較低的情況下,不少人選擇成人教育提升學歷層次。不管是自學考試、函授學習、在職學習,還是網絡學習,拿到的本科、研究生學歷水分極大,出現了大量的小學本科畢業、初中研究生學歷。如果用人據此選人的話,會選上真正人才嗎?



、不能否定有的第一學歷低而持續不斷學習,成為高學歷的優秀人才。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專生,學歷低但智力水平高,有不少通過提升學歷,上本科,讀研究生,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也有高考失利沒考上重點本科,後通過大學努力考上名校研究生,後成為專家、大咖的。

以上是我的觀點,認同的請點贊、轉發,有不同看法的請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第一學歷,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僅僅通過最高學歷,已經不能夠有效的篩選人才。

應聘者因為第一學歷較低而受到歧視,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比如,35歲的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馮某,在應聘哈爾濱理工大學的時候,簡歷被直接退回,因為他的第一學歷是專科,不符合學校的招聘條件。

部分985或者211院校,在招聘碩士或者博士生的時候,也明確的註明本科、碩士、博士階段,均要就讀於985院校或者是211知名院校。

這種現象不僅是發生在一些公共事業單位,而且不少私營企業在進行招聘的時候,也存在對於第一學歷的歧視。

西安教育培訓機構,在一次校園招聘的時候就明確的說,應聘者如果是211、985院校的畢業生會優先錄用,如果應聘者畢業於非211、985院校,那就要經過上級領導決定了。

有應聘者吐槽,自己的碩士和博士就白讀了,十個證書也比不過一個985的學歷。

處在強勢地位的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對於招聘的時候比較重視第一學歷,也給出了相應的解釋,在他們看來應聘者即便是博士生或者是研究生,如果他的起點比較低,基礎總歸是差的。

學歷並不一定代表能力,那些畢業於名校的學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也不在少數。

用人單位明知道這些事實,還是以第一學歷來論“出身”和“血統”。可能真實的原因是,目前的大學生就業市場供給遠遠超過需求,讓用人單位處在強勢的地位。

可能很多在讀的學生對於大學生的就業市場不是很瞭解,但是很多在校生都有做過暑假工的經歷。

就拿暑假工來說,在2011年的時候想要去廣東的玩具廠,找到一份兼職的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只要自己不過分挑剔,是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份3000左右工資的暑假工作。

但是到2013年的時候,不少玩具工廠都開始提高暑假工的門檻,比如說要求7月1號前必須入職,工作時間不少於兩個月,如果中途離職的話,會扣15天的工資等。

再到2015年的時候,潮汕地區的一些玩具廠就不再招收外地的暑假工,除非是自己有特殊的關係,不然想找到一份暑假工的工作都變得非常困難。

大學的擴招讓通過高考改變命運變得非常的困難,現在的大學已經不再是精英時代的教育,在1977年恢復高考第一年的時候,當年考生有570萬,錄取人數只有20萬。而在2018年的時候,大學畢業生佔到了新增勞動力65%以上。根據相關的統計來看,2018年國家新增勞動力不足1300萬,但是新增的大學生達到820萬,回國留學的人數高達50萬左右。

但人才供給超過需求的時候,用人單位自然而然就開始要提高招聘的門檻。要想提高招聘的門檻,對於用人單位來說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提高最高學歷,第二種就是限制第一學歷。

大學的擴招,不僅讓人才供給超過了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學的擴招,讓高等教育的質量嚴重的下滑。

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和實際的需求嚴重脫節,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對於用人單位來說,不論是博士、碩士、還是本科,要想讓應屆畢業能勝任工作崗位,一般都要重新培養。

既然,對於大部分工作崗位來說,所有的應聘者都是一張白紙,那麼在招聘時候提高最高學歷,還不如限制第一學歷。

博士、碩士和本科生相比,不僅是沒有年齡上的優勢,並且在思維方式上往往都已經定型,要想重新培養難度很大。

何況不論本科生還會博士生,都是處在過剩的狀態,限制第一學歷也沒有什麼壞處,國家每年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組織高考,不久是為了刷選人才嗎?高考都已經篩選了一次,何必要自己再費力篩選呢?

最近有個畢業與二本院校的學生,因為不能熟練的運用辦公軟件,而被用人單位開除,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有的人覺得,這個學生就是活該,都大學畢業連辦公軟件也不會操作,還有的人覺得用人單位唯利是圖,壓榨員工。

如果社會上有一部分人是壞人,我們可以譴責壞人,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變成壞人的時候,真正應該受到譴責的應該是,那些讓大部分人變成壞人的人吧!

期望我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升學與考試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用人單位主要關心專業和學位問題,現在對第一學歷的重視已經漸漸成為主流。一個風氣的形成必定是有其道理的。那為什麼明明都是北大研究生畢業,本科非211的在招工的時候就比不上那些原生985的呢?你知道我當初有多努力才考上的研究生嗎?區別當然有的,而這也是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形成這種風氣的重要原因。



一、大學的氛圍、所能獲取的資源不同

重點大學因其所獲的資源,有更優秀的條件去培養學生。對於出身貧寒、原生家庭教育一般的同學而言,大學是他們獲取知識、接觸社會的重要途徑,對個人思想的塑造有著極大的裨益,而優秀同學的接觸也會形成良好的氛圍,畢竟能考上重點大學的同學都有著不錯的學習習慣,很難出現一般大學集體翹課寢室打遊戲的情形。而且重點大學的出身能讓他們接觸到更優秀的前輩,可以獲得第一手資料,一般大學的學生需要在社會歷練之後才能知曉的道理,他們早在學校的實踐中被點醒,從而在工作中能少繞彎路,為企業創造更高的效益。



二、跨專業,底子不牢

考研很辛苦,尤其是跨專業的同學的確勇氣可嘉更值得欽佩。但掌聲過後,我們依然會為他在兩年多的學習中感到擔憂,因為本科知識的欠缺,在本就緊湊的研究生學習中,他需要有不亞於考研時期的毅力去補習缺失的功課,才能達到本科是相同專業同學的程度。所以,跨專業,在研究生時期知識基礎沒打牢,參加工作很容易直接暴斃,這就給企業形成了不好的印象。



三、社會的固有印象

重點大學經歷這麼些年的發展,其學子經歷社會的檢驗,而且很多時候,行業內會形成集聚效應,比如騰訊的員工華中科技大學的最多,華為的員工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最多。他們在某家企業甚至某個行業形成群體之後,會福澤後進生,從而使得集聚效應更為顯著。

你在面試或晉升的時候被HR關注過第一學歷嗎?你覺得用人單位重視第一學歷科學嗎?


許悠然


隨著教育的不斷髮展,湧現出來的人才也是越來越多。以前家裡能出個大學生都不容易,現在的大學生是一抓一大把。除了少數是非常優秀以外,其實大多數人是差不多的。所以用人單位在招人時就會設置一些條件進行篩選,比如學歷。

很多用人單位只招聘985,211學校本科畢業的學生。即使你是研究生學歷,但是你的本科學校不好,用人單位也不一定要你。

什麼是第一學歷?

第一學歷”,即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學歷,也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最高學歷,排除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日制自學考試、成人高考脫產班、成人高考(函授,業餘)、電大、網絡教育(遠程教育)等形式的在職教育。

畢業證書上表述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的則為第一學歷。

那為什麼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第一學位了呢?

1.本科學校的好壞,大多決定你程度的高低

顯而易見,985,211的學校無論是教學條件還是師資力量方面都是比較有優勢的。好的學校自然入學門檻也高。也就是說這些學校的學生大多都是高考中的佼佼者。首先他們的層次是高於一般普通大學的學生的。

再者,好的學校學習氛圍自然濃厚。你在一個優秀的圈子裡,那麼你不自覺地也會向他們學習,你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確實再差的學校也可能有優秀的人,但是,好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確實是有一些優勢的。高考就是一場能力的較量,水平高低顯然易見。

2.研究生越來越多元化

研究生考量的不僅僅是學習能力,還有綜合素質。如今,研究生推免的名額越來越多,很多學校的學生,在統一考試之前就會被錄取。而且研究生考試的內容並不只有專業課,還包括政治等其他學科。另外面試成績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大。

也就是說你只要好好準備,即使你大學是二本學校你也有可能考上研究生。高考是同等學力測試,而研究生考試與唯分數論的高考相比就很難判斷學生程度的高低。因此,用人單位為了更準確地錄取合適的人選,一般會更傾向於第一學歷比較好的人。

——END——

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第一學歷為何含金量高。就在於第一學歷的標準衡量直觀,簡單,高效,公平。這是除了第一學歷之外的其他所不具備。

1.高考大學錄取一刀切

高考到大學錄取,絕大多數是唯分數論。在平行志願後更是如此。比如對山西文科而言,北大是610梯度以上的,人大,復旦是595以上,南開,北師大,南京是580以上,中山,廈大,武大等是570以上。去各地的生源層次很明顯。很明顯的區分清生源的區別。

其他省也是這樣,很均衡化。985錄取了一類生源。


就專業差別而言,錄取分最高的專業和最低的在一個維度。

雖然有自招,推薦等九條途徑,一是這些年逐步壓縮比例,一是佔比重小。自然更能體現高考公平性了。

2.研究生的多元

就研究生來源而言,在一線學校半數名額都是保研的。雖然保研很公平,但整體公平度比高考唯分數差很多了,和高考自招接近吧。

就專業而言,各類專業差別很大。經常有985的某些專業招不滿。就舉個例子,某校金融招20個,1000個報名。某專業招20個,200個報名,不考數學。某專業招3,報名4個,不考數學。同等條件下,很容易推斷難易。要是放一塊比,就知道差別在哪了。

就如此而言,研究生學歷的含金量在同等條件下會低於第一學歷,但依然很優秀。

3.在職,專碩,雙學位等

雙學位,在職讀就更復雜了。

比如我們學校雙學位是跟著人家專業學,一樣的待遇,相當於兩個專業。有的地雙學位就是週六日去上課。但這倆都是雙學位,用人單位沒法區分。

在職現在已經成為眾矢之的。有個朋友讀某校mba,給我講,只用週日去一下。然後給的全日制學歷,我都懵了。



至於各種圈錢的學位班,看巡視組通報。

總結

同等條件下,第一學歷更具有客觀性。所以更適合做敲門磚。其他也都很有含金量,多少略有區別。

在社會中,能力佔據絕對地位。英雄不問出身,只要你有能力,幹啥都可以。如果能力不夠,拿個學歷充門面,勉強頂幾下倒也不是不可以。


一枚明粉


當企業發佈一個招聘信息,學歷要求為本科,可是來了20個研究生和30個本科生應聘。20個研究生中,其中985碩士5個,211碩士8個,普通大學碩士7個。你作為用人單位的招聘主管首先怎麼辦?肯定是先把30個本科生斃掉,然後從20個研究生裡優中選優。

招聘一個人,本科學歷就綽綽有餘,而來了這麼多研究生,你接著會怎麼選?當然是先把聽都沒聽說過的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幹掉,然後從剩下的985和211裡選擇了。

進一步梳理發現,這批應聘的研究生裡,清華畢業的有1個,哈工大的2個,南開的2個,其他211大學畢業的若干個。扒拉來扒拉去,無論是學校名氣還是學科實力,感覺還是清華和哈工大的三個人比較優秀,於是,留下這三個進一步考察評價,其他的都淘汰了。最後上報領導,老闆一看,我塞!清華的碩士來應聘咱們公司,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啊!我一小學畢業生,竟然可以使喚清華大碩士,想想都令人手舞足蹈,還猶豫什麼,就清華這小子了。

其實,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不是什麼用人單位更加重視第一學歷,而是可挑選的餘地太大了。這就好比是你去菜市場買小蔥,同樣都是一塊錢一捆,有蔫了吧唧的(本科生),有斤兩不足的(普通大學碩士),有足斤足兩但是裡面有黃葉子的(211研究生),有分量又足成色又好的(985的研究生),你會選擇哪個?傻子都知道,當然是分量足成色好的啦。

歸根結底,這都是大學擴招惹的禍。每年那麼多本科生和研究生進入勞動力市場,而企業用人崗位需求有限,招聘門檻水漲船高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之所以重視第一學歷,根本不是什麼本科生知識更加系統之類的原因,而是一女多求,挑花了眼啊!這就是“學歷查三代”的根本原因。

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交流。

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我是來說大實話的。作為一名常年和用人單位打交道的老師,我來說說用人單位為什麼這麼重視第一學歷。

原因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那就是用人單位這麼做,可以省時省力省錢。

每年都有很多大學生湧向人才市場,好一點的單位每天都能收到成百上千份簡歷。簡歷堆積如山,來招人的單位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他們拿起簡歷,就看第一學歷。

第一學歷是985、211這類重點學校的,代表著學生從高中時代就很優秀。畢竟那麼多學生參加高考,能夠考上985、211學校的學生確實都是學霸。

第一學歷顯得牛氣的人,代表著他在一個好大學裡待了四年。好大學的學習氛圍和師資力量,遇到的老師、同學,接觸的培養理念都比一般學校強。這樣的學生畢業後,不會差到哪裡去。

再就是,這社會上還有好多人搞學歷造假。有的人壓根就沒有專業知識,卻拿個不知道從哪裡弄來的文憑,就敢在招聘時糊弄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把這樣的人招回去後,發現這些人壓根就幹不了專業的活,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被學歷造假坑多了,用人單位也就變聰明瞭,懶得去查驗你所在學校和成績的真假了,反正我就看第一學歷。第一學歷牛,代表著你也不會假到哪裡去。

因此,很多用人單位就憑第一學歷招人。

大家都是第一次見面,誰知道誰有多大的能力啊。為了省時省力,那就乾脆一刀切吧,用第一學歷篩選掉很多自考、成人高考、一般學校的求職者。這麼做,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用人單位的時間成本和精力。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問題專家。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給我發信息,樂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您的點贊轉發,都是在幫助他人。


柳柳很忙


如今很多大企業招聘的時候都會標明學歷要求,專業崗位更是要具備985,211高學府的畢業證書。高學歷真的就代表高能力嗎?很多人真的因為第一學歷而止步在名企門口,第一學歷的光環只能證明一個人曾經的努力,所具備的學習能力。而在假學歷不斷充斥的情況下,第一學歷是最容易得到印證,查明,可信度較高。雖然第一學歷只是過去式,代表個人在青年時代的學習能力,進入職場後不斷的提高和持續的學習能力顯得更為重要。

讓我們在來看看第一學歷除了代表曾經的努力之外,在企業中還有怎樣的意義。精英菌在跟名企專業崗位面試官聊天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解釋:

第一學歷畢業於高等院校的學生,所接受到的專業知識教育更加系統。而985、211院校的師資配備往往更偏重在專業學科中,有些系主任、教授甚至是行業內的領軍人物。專業知識的傳授,專業技能的薰陶會讓學生在校期間受益匪淺。好的學校更容易培養出優秀人才。這點從招聘的概率上來看,沒有任何歧視的的意思,只是用人單位會留下刻板的印象。

大學生涯中,本科的教育培養時間最長。從高中走向大學,這也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進入大學之後才開始真正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懂得給自己清晰、理智的規劃。而學校的氛圍,對於學生的培養理念,不同的師資和同學都會在無形中造成一定的影響。很多高等學府在重視專業知識傳授的時候更重視學生的課餘生活、實習開展。豐富多樣化的職前體驗,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走向職場崗位。

有些學生認為第一學歷不夠亮眼,制定了瘋狂的考研備考計劃,成天泡圖書館,自習室裡做題,把大學生活過成了高中的樣子。忽略了校內的課餘活動、忽略了與企業互動的實習機會。到頭來拼勁了所有精力,換來了最高學歷可是能力部分還是一片空白。

招聘中,學歷固然重要但是與學歷等同重要的還有個人能力。突出的個人能力或許會讓企業忽略或降低對於學歷的要求。因為企業並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才。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無憂精英網


如果為了得到更多的贊,我一定會說“不唯學歷重能力”,但作為資深HR,實事求是地說,用人單位不是傻子,他們重視第一學歷就是務實、接地氣的做法,而不是愚蠢、不懂潛能的做法。我在招聘應屆生的時候,不但重第一學歷,甚至重視高中學歷。你可能說我這種做法有“歧視論”,但在實踐中,恰恰是追求大概率事件的務實做法。

關於第一學歷有許多定義,我作為資深HR,認為第一學歷就是原始初始學歷。比如,你招聘時填的最高學歷是碩研,我不但要看你這個碩研是全日制的還是在職脫產的還是在職不脫產的,還要看你這個碩研是不是既有學位又有學歷;然後就要看你的本科學歷,是重點本科還是三流本科;最後再看你的高中學歷,是重點高中還是普通高中。查三代的說法,在現實中確實存在。

許多人責罵HR簡單思維、不懂識人,那你們為什麼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HR你怎麼思考?二十年前高考升學率是15%,高中升學率是20%,那個時候考上大學的真是百裡挑一。現在的高考升學率是75%,高中升學率是50%(偏遠地區達不到),每年應屆生1000萬,滿街都是大學生。可見現在的文憑(學歷)“水分”有多大?!

應屆生供大於求,“需求方”有權挑挑揀揀,就像你去菜市場買菜,菜攤果蔬琳琅滿目,你有權挑你喜歡的食材。用人單位給你發工資是為了讓你創造價值,他們當然有權挑選人才。當然,招聘也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人才也可以因為給你白眼、瞧不起你、工資少而拒絕用人單位啊。用人單位在招聘中被“文憑”和“光環”忽悠的事還少嗎?

一是高考升學率居高不下,高考分為名校、重本、普本、二本、三本、民辦等等,“按分錄取”,對絕大多數考生是公平的,至於“眼高手低”、“高分低能”,那是第二順序的問題,用人單位在招聘面試中,想辦法從重本生裡剔除掉那麼“可能高分低能”的人就行了。

二是在職學歷氾濫,良莠不齊。職場上,有點職位的人都搞第二學歷或在職學位,比如,某校文憑自己搞的不值錢了。一看簡歷,個個都是碩士、博士,但他們有那個學識水平嗎?他們認真上過學嗎?不看他們的第一學歷,不就被他們忽悠了?

三是海外野雞大學滿地跑。外國人就安好心了,多少野雞大學專門賺國人的錢,一句外語不會講,也能拿到海外大學金閃閃的文憑,有的野雞大學連個外國人都沒有,全是國人混文憑的。一看簡歷,挺嚇人,都是留洋的海歸。你不看第一學歷怎知真偽?

肯定有人反駁我,學歷就能代表能力嗎?我肯定地回答,不能。低學歷的人,憑什麼不錄用?我肯定回答,沒功夫。因為企業有招聘週期和預算,每一個職位對學歷和智商也有一定的要求,能力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檢驗出來,哪個用人單位會給你試驗的機會?成熟人才,你拿成果來敲門,用人單位肯定不看學歷看成果。但是應屆畢業生,怎麼看你的實踐能力呢?沒有辦法短期甄別,所以,為了追求大概率事件,設置第一學歷的門檻,也是比較務實、節約、快捷的通用做法。

如果你說我學歷低、我能力強、憑什麼用學歷歧視我?用人單位真的沒有功夫去歧視誰,你也別過于敏感了。最好的反證辦法,就是你憑能力做事,做出業績,有了經濟實力,收購這家用人單位,第一件事把當年羞辱你的HR開除。但實事求是地講,等你有了經濟實力,有了收購能力之後,你也會換位思考了,你就懂得當年HR的行為了,兩害相權取其輕。

好在這個時代,用人單位招人時設置門檻,但進入門檻之後,還是憑能力和業績吃飯的(那些二代現象暫且不談)。這個時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社會上,也是憑本事吃飯的,不看文憑的。與其抱怨用人單位設置學歷門檻,不如埋頭做好自己的事業,用實踐去證明自己的實力。最有力的反擊策略是,你小學畢業做出上市公司,專門招聘一批博士為你服務,你可以說學歷不代表什麼?其實,等你當上上市公司董事長之後,你還會按照崗位要求去選人的,也不會賭氣似的降低門檻的。


職場火鍋


用人單位一直都很重視第一學歷,何為第一學歷?第一學歷就是指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學歷。全日制高校教育的學生,畢業後能獲得畢業證與學位證。用人單位重視第一學歷,但不得歧視通過成人高考等方式提升學歷的人。


如今成人高考教育越來越普遍,但教育質量堪憂,很多人為了提升學歷相當於拿錢買個證書,並沒有學到知識與技能。

用人單位招聘人才,是看重第一學歷,但更看重個人能力。第一學歷能反映這個人是否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能看出這個人是否有真才實學。

企業招聘時,對方如果是重點高校畢業生,更能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特別是從985/211學校畢業的學生,他們在高中就刻苦學習,而在大學四年期間獲取的教育都是不一樣的。重點高校相對於其他院校擁有更高的平臺、更優質的資源,容易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很多企業爭相去重點高校校招,是不無理由的。


一個人的生活圈很重要。在網絡上看過不少學霸宿舍的新聞,因為周圍的人會影響著你、帶動你去學習。普通院校與重點高校相比,用人單位會看重重點高校的畢業生,因為直觀來講他們更上進,學習能力更強。這樣說不是代表普通院校的學生能力差,第一學歷低的人也是有能力找到好工作的。


活到老,學到老。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第一學歷,也不代表學歷低的人能力就差。努力提升自己的學歷,學習更多的技能,你就是潛力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