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成都级护卫舰(英文:Chengdu class frigate),即01型/6601型护卫舰,在20多年的服役期内一直作为解放军海军的主战舰艇,在完成海军的各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具意义的是经过翻译复制本型护卫舰等转让舰艇的资料,以及施工建造和试验试航等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设计和建造各类舰艇的专门人才,奠定了舰船科研设计机构和造船工业的基础。这些初等技术人员,积累了经验,在以后自建护卫舰、驱逐舰等舰艇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1950年代初中国向苏联购买了包括护卫舰在内的5种型号舰艇的全部技术图纸和一批材料、设备。1957年依靠这些设计资料和设备,根据中苏海军订货协定装配制造的苏联里加级(Riga)(b1)火炮护卫舰设计制造01型护卫舰。1955年到1958年在上海沪东造船厂装配制造,共完成4艘。1957年4月服役。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舰舰名"昆明"号、舷号505。

成都号、舷号506。

贵阳号、舷号507。(外媒也有称萍乡号,以官媒为凭)

衡阳号、舷号508。

武器配备:

主尺寸:长91.5米,宽10.1米,吃水深3.12米,排水量:1389吨

动力:20000马力,航速:28节,航程:2000公里,编制:190人

导弹:上游-1型(SY-1)双联装反舰导弹1座

火炮:100毫米单管火炮3门;61式37毫米双管火炮2门

火箭:65式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2座;64式432毫米深水炸弹发射炮2座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成都级前后共完成4 艘,至1994年全部退出现役。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上游"1 号舰舰导弹和相关系统设备的研制成功,为增强在役主战舰只的远程作战能力,适应当时舰艇导弹化的趋势,6601型进行了改装,拆除三联装533 毫米反舰鱼雷发射装置,改装一座国产双联装回转式"上游"1 号舰舰导弹发射装置,加装了与导弹配套的雷达和控制系统。此次成功改装代表了我军护卫舰主战武器由火炮向导弹的转变,为我国自研的第一代对海型导弹护卫舰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01型护卫舰是我国根据苏联的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种中型水面战舰。为我国后来自行研制大中型水面战舰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65型护卫舰(英文:Type 65 Frigate,北约代号:Jiangnan Class Frigates,中文:江南级护卫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全部采用中国产设备、材料建造的的第一型护卫舰。20世纪50年代,中国从苏联获得授权制造了01型护卫舰(即6601型护卫舰),中国海军有了一型实用的主战装备,中国造船工业也开始有了建造现代大中型水面舰船的能力。但是,因为只有上海江南造船厂能够建造护卫舰,而台湾海峡又被美国和台湾国民党海军封锁,使得已服役的新型护卫舰,均无法进入南海海域装备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另一方面,进入60年代后,由于南越在南海地区频繁挑衅等原因,南海地区形势日益紧张,只有一艘老式护卫舰"南宁"号(原为日本海军第一型-丙型-海防舰)的南海舰队,急需一种火力强、航程远、适航性好的水面主战舰艇,担任南海辽阔海域的巡逻任务。由此,研制一型新护卫舰的任务,提上中国舰船工业的议事日程。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实际上,1958年中国海军已经提出过一型新的护卫舰计划,代号022。但在"大跃进"风气的影响下,军方要求新舰排水量800吨以内,航速达到45节(至少为40节),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2门100毫米炮、3门57毫米炮、4座8联装反潜火箭发射器。因为燃气轮机等一系列关键设备无法落实的条件下,这一计划于后来被迫下马,但它为此后的护卫舰研制工作定下了一个基调--选用现有设备,采用成熟技术,以保证进度,满足急需。1961年12月,为了加强南海舰队的实力,海军提出利用现有材料设备设计建造护卫舰,在1965年前,造出首舰("65"舰的代号也是由此而来),并在"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内造出4艘。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65型火炮护卫舰,是中国首型自行研制的千吨级以上中型主战舰船,在研制过程中克服了资料不足、配套设备匮乏等极大的困难,根据既有的条件,不断优化舰只的设计,使该舰的实际使用性能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水平,经受了风浪和实战的考验。该型舰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船从仿制到走向自行研制奠定了基础。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65型护卫舰,是中国造船工业第一次自行设计建造的一型中型水面战斗舰艇,它不仅给造船工业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而且在舰艇设计中体现了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在整个工业基础有限的情况下,既保证军舰的性能,又保证交船日期,使舰艇的成本、时间、性能等几方面的关系取得良好平衡。而且,"万事开头难",仅为了一个空调系统,设计人员就收集了南海各港口的气象资料,中国舰艇电源从直流电改为交流电,也是自此舰开始。种种开创性的工作,使这型军舰在中国军舰发展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053K型护卫舰(英文:Type 053K Frigate,北约代号:Jiangdong Class Frigate,译文:江东级护卫舰),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型防空导弹护卫舰。60年代初期的中国海防也并不安宁,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海军经常出动舰艇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袭扰,而南海地区的形势也危机四伏,新中国海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海防压力。此时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型国产火炮护卫舰--65型护卫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少中型水面作战舰艇的问题,但从60年代开始,世界海军强国普遍开始对护卫舰实行导弹化,舰艇作战能力有了极大提高。中国海军也认识到护卫舰的这个发展趋势,在设计65型护卫舰的同时,用导弹装备水面作战舰艇也正式提上议事日程。053K型护卫舰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本级舰共建造2艘:531鹰潭舰和532舰,532舰因种种原因最终在1986年退役。531舰参与了1988年3月14日在南海与南越海军进行的"314海战",并参加中国军队收复南沙永暑礁等六岛礁的军事行动。现已经退役,为青岛海军博物馆永久藏品 。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HQ-61B型近程低空舰对空导弹双联发射器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祖国海疆系列之01、65、053K级护卫舰

37mm双联自动舰炮

053K型护卫舰,第一次装备了舰空导弹,新型全自动100毫米主炮、全自动37毫米副炮,三坐标雷达、折叠式减摇装置、18E390VA柴油机等一系列新装备。053K型护卫舰虽然没能成为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艇,在设计上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它对中国海军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053K型舰是中国海军第一种将众多新型武器装备集成在一个平台的护卫舰,比起当时海军装备的只有火炮和反潜武器的65型护卫舰和6601型护卫舰,它无论哪方面性能都有质的提高,已具备了现代意义上的导弹护卫舰特点,跟上了世界导弹护卫舰的发展趋势。该型护卫舰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当时的工业基础上,如此大量的使用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几乎是与舰体同时开始的研制工作,再加上研制时间正好与"文化大革命"重合,已经决定了这型舰本身将会遇到众多的困难。但这是中国海军现代护卫舰的第一次尝试,是经验、技术上的积累,虽然并不算是一型设计成功的护卫舰,但其建造却在不经意中带动了国内一系列雷达、武器系统的研制和发展,如舰上装备的"红旗"61舰空导弹,全自动中小口径舰炮,三坐标雷达等都在改进后成了新一代驱、护舰上的主战装备。

053K型护卫舰在电子设备方面有较大缺陷--没有电子战装备,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被动干扰器材,这虽然是设计时代决定的,但的确大大降低了它的生存性,尤其是这型舰应该会经常作为编队防空核心使用,这种缺陷此时更显得明显。053K型护卫舰,作为中国第一艘防空型护卫舰,与同期服役的国外具有防空能力的护卫舰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