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不過是賣棗殺豬的,沒有拜師學藝,爲何功夫卻天下頂尖?

尹靈忠


話說關羽,張飛是三國演義最能打的武將,和劉備成為拜把兄弟後,幫著兄弟提著傢伙就去打天下了。

看似豪情萬丈不過似乎有點不對勁。

後人對他們的功夫產生了懷疑?他們一個是買棗出身,一個是殺豬的,可是他們的武功都是哪裡學的?這麼能打的人早幹嘛去了?

後世對兩人武功的解釋也是十分的無理頭,可以說就是扯淡的,不過也十分有意思。

名著中有介紹張飛曾經是個殺豬的,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殺豬,並沒有現代這麼的省時省力。

我們也都見過殺豬,殺豬並不是用刀砍而是捅進去的,所以刀的作用就相當是矛類似的兵器一樣。

殺完之後還要給豬剃毛,而想要很好的毛全部剔除,在當時就是給豬肚子充滿氣,可是古代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機械或者工具,是可以打氣的。

所以張飛就是自己用嘴去吹,因此也給自己鍛鍊了強大的肺活量, 這給後來他在戰場上長時間的戰鬥,奠定了基礎。

張飛這個吧,好歹還是個體力活,不是一般人都能幹的。

關羽的就更扯淡了。

關羽當年就是在棗園摘棗的,可是棗樹一般都是比人高的。

古代的時候也並沒有現在什麼先進的摘棗的工具,所以就是自己拿著個棍子,然後吧棗子敲打下來。

當然如果為了快點完成工作的話,肯定就需要不停的快速敲打才行,因此在這個過程中,20多年關羽練就了非常持久的臂力和力量,因此在後面的戰場上關羽可以一戰群雄。

所以,就不用操心關羽和張飛的武藝是哪裡來的了。

人家本身出身不低,有人教授,後期再經過多次戰爭的洗禮,自然而然的就變得武藝高強,沒變強的都死了,你也不會知道他們的名字。


有書共讀


《三國志》及其它正史中,既沒有記載關羽和張飛的相貌,也沒有記載他們的職業出身,甚至也沒說他們使什麼武器穿什麼衣服騎什麼馬。所有的正史,一般都只做兩件事:記言和記事。《漢書·藝文志》上曾說:“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與“言”和“事”沒有關係的東西,正史都很少記載。

《三國志》只記載關羽是殺了人,亡命到涿郡。張飛則根本沒說是幹啥的。只是後來,劉備組織義勇軍平定黃巾軍之亂的時候,兩人加入到劉備的隊伍中。

(關羽劇照)

後來的演義故事及民間傳說,都是在關羽和張飛已經打出威名以後,倒回去對他們的穿著、相貌、出身、武器、戰馬這些細節進行想象,附會出來的。

之所以說關羽是賣棗的,我覺得很可能是《三國演義》中說關羽是棗紅臉,穿青衣,其形象簡直就是一顆棗樹的樣子,所以有這樣的附會。而說張飛是賣肉的,除了《三國演義》這麼說過以外,還在於張飛性格粗豪,所以與屠夫的形象很貼切。

不過,雖然我們並不清楚關羽和張飛的職業,但肯定他們不是豪門出生,只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是一般的老百姓,就肯定沒有受到了名師的指導,沒有經歷過系統的學習。那麼,他們為什麼還都是頂尖的高手呢?而且他們還被後世評價為“萬人敵”。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第一,關羽、張飛都是大力士。

唐宋之前,由於武器鍛造技術不是很高,鋒利度不夠,因此常常只能以重量取勝。這樣,在將領中,力氣大的人,就佔了很大的優勢。上古中古時期,凡是武藝高強的人,都是大力士。葛洪在《抱朴子》中曾說關羽張飛:“鹹謂勇力絕倫者,則上將之器。”也是說關張是大力士。雖然正史上並沒有關羽張飛是大力士的記載。但後世傳說關羽使用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張飛使用丈八蛇矛(雖沒說重量,但因為長,其重量應該不輕),這樣的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

(張飛劇照)

第二,關羽、張飛都不怕死。

關羽張飛原先只是跟著劉備一起攻打黃巾軍,一開始,他們可能與劉備的關係並不密切。但是,由於他們不怕死,因此漸漸地就在軍隊中脫穎而出,被劉備所器重。並且作為劉備的左膀右臂,隨時侍立在劉備身邊。可以說,他們都是優勝劣汰的結果。三國人物傅幹說:“張飛、關羽勇而有義。”同樣是三國人物的劉曄說:“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他們都講到了張飛、關羽之“勇”。勇就是勇敢,也就是不怕死。

第三,關羽、張飛在實戰中獲得鍛鍊。

關羽、張飛可能最初只是有一把力氣,同時不怕死。不過要說武功,或者作為一個將領的領兵能力,其實是有限的。南宋陳亮就說:“夫關羽好勇而無謀,恃氣而驕功。”三國呂蒙也說關羽:“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凌人。”不過,由於跟著劉備四處征戰,衝鋒陷陣,所以,武功也就練出來了,領兵能力也有了一些。

(劉備劇照)

其實我們看《三國演義》中對於關羽張飛武功的描述,我們會發現,他們並不是武藝精純。關羽和別人打仗的時候,主要是憑藉武器重量上的優勢,一刀解決問題。其拖刀計,也是利用敵人不注意,用重物一發擊中。張飛則主要是憑藉武器的長。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他的武器比別人長,打起仗來自然有優勢。

不過,雖然他們的武功不算高,但是在實戰中獲得鍛鍊,打出了威信,也讓他們具有了一定的帶兵能力。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三國志》裡記載關羽是河東解人也,亡命涿郡。張飛本身就是涿郡人。劉備於鄉里合徒眾,關羽和張飛就受招募從此跟隨劉備。

《三國志》裡沒說關羽是賣棗的,張飛是殺豬賣肉的。而且《三國志》裡也沒說桃園三結義,只說“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不過沒有記載關羽和張飛的父祖,也說明關、張出身也就是鄉徒。比如寫周瑜的時候寫到“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父異,洛陽令。”說明了周瑜的出身。

關、出身普通沒拜過名師這是肯定的。不過這在漢代不算奇怪,西漢開國功臣、絳侯周勃早先在鄉里還是吹鼓手呢,別人家辦喪事的時候吹簫奏輓歌。後來做材官,擅於拉硬弓。這說明在漢代雞鳴狗盜之徒能成為萬人敵的將軍不是罕見的現象。

讚頌項羽的詩有一句非常關鍵的話,說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只讚頌項羽力氣大,可沒讚頌他懂得多少路槍法,多少種刀法之類。可見在漢代,成為一個萬人敵的將軍最重要的一點是“有把子力氣”。周勃能拉硬弓就是力氣大的體現。關羽和張飛想必也是因為力大無比才能同樣成為萬人敵。

漢代打仗不是單打獨鬥,是敵我雙方的兩方對攻。作為一個將軍,如果有力氣能拿重的長兵器,衝殺時騎在馬上一定能威力無比。到後來南北朝時期就比較講較招式、技巧這一類。比如南北朝時期南梁簡文帝簫綱編輯過《馬槊譜》詳細記錄實於使用槊實戰的技術。


沅汰


關羽、張飛功夫是不是頂尖的,這個倒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關羽絕不是賣棗的,而張飛也絕不是殺豬的。至於他們到底是幹什麼的,請看在下細細分解。

1、關羽

關羽是個什麼出生,歷史上並沒有詳細的說明,根據《三國志》裡的記載,關羽是河東解人,亡命涿郡。這句話的意思關羽是河東人,“亡命涿郡”的意思是說他殺了人,最後逃到了涿郡。

也就是說關羽是因為殺了人,才跑到涿郡的,這說明關羽早年並不是什麼良善人家,不然也不會殺人跑路,所以他在涿郡賣棗可能是在跑路期間,找的一個掩護身份的職業。

2、張飛

張飛歷史上的記載說他是個“屠戶”出身,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歷史上的“屠戶”這個詞,可不是說這個人是殺豬的,而是指這個人祖上出聲不是貴族,雖然家裡有錢,但也只能說他是個暴發戶。

在漢代對於一個人的來歷,是非常有講究的,祖上做官、有貴族身份的才能收到士族的尊重,而那些祖上或者自己連個貴族身份都沒有的人,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暴發戶,再有錢士族也是看不上的。

這就是為什麼劉關張在桃園聚義的時候,為什麼要以劉備為尊,就是因為劉備是皇室後人,雖然是個編席子的,但是名分在那裡,這是一個正經的漢朝宗室,尊貴非常,自然在論大小的時候,就要讓劉備做老大了。


落下m


以我多年的研究,終於破解其中奧秘。今天就將我的研究成果與諸君分享。

關公威猛,全靠馬快刀亮!

縱觀關公一生大小百餘戰,從未有使用弓箭的記載。可見關公不擅長、甚至不會使用弓箭。弓箭這東西,必須從小練習,日積月累,方能出神入化。古代習武,弓箭排在十八班兵器之首,學武必練弓箭。關公不會弓箭,可知他是半路出家、自學成材,沒有系統性學過武術。那他為什麼那麼厲害呢?主要靠馬快刀亮!

關公與人單挑,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速戰速決,不過兩三合,就將敵人斬於馬下。一種是大戰數十回合部分勝敗。

我們分析,關公特別善於觀察,善於利用物理光照反射的原理。特意製作了一把青龍偃月刀,這刀就像一面大鏡子,臨陣之時,關公把刀一揮,用刀面將陽關反射到敵人的臉上,就在敵人被強光照射,閉上眼睛的霎那,關公催馬疾馳,轉瞬之間衝到敵方面前,一刀收割人頭。可見學點物理,是多麼的重要!後來得到赤兔馬,更加如虎添翼。

關公用這一招頃刻之間,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神威無敵。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這一招雖猛,也有缺陷,就是陰天不能使用,晚上也難發揮威力。所以關公極少夜戰,過五關斬六將不得已來了一次夜戰,也是在火把的掩護下進行的。至於陰天,關公往往與敵將大戰數十回合不分勝敗,比如戰黃忠、戰龐德、戰徐晃。可以說敗走麥城,很大原因就是南方陰雨天多呀!

真是成也物理學,敗也物理學。

張飛雄壯,全憑豹頭環眼!

張飛是屠戶出身,天天殺豬宰羊,自然練就一手解牛刀法,一身橫肉有千斤之力。這就是在勞動實踐中鍛煉出來的高強武藝,比那些花拳繡腿可厲害的多。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張飛的長相,豹頭環眼。

嚇人不。

像豹子一樣的頭,燈籠一樣的眼睛,這玩意誰碰著都要嚇一跳,偏偏張飛還會獅子吼,動不動就吼上一嗓子,還喜歡夜戰。大家可以想象,黑漆漆的夜裡,突然蹦出來這麼個豹子頭,瞪著個吃人的眼睛,一身蠻力,已經嚇得魂飛魄散,冷不丁再聽他吼上一嗓子,登時就能嚇得背過氣去!

關張二人,皆世之虎將,有萬夫不當之勇。以上文字,純屬扯淡,只為一笑,諸君莫怪。


上將噯福斯


首先張飛並不是殺豬出身,張飛在當時是世族之後,歷史的張飛也不是一個莽夫,張飛能夠識字畫畫,說明受教育程度不低。在東漢末年世家財閥掌權的時代,張飛的家族應該算是小勢力,但也被劉備要強。難道一個殺豬的真的能幫劉備起兵?而張飛在漢朝那種尚武的教育之下,從小就應該學習了拉弓射箭和騎馬。

並且張飛能成為萬人敵,也應該有很大的天賦意味在裡面,換句話說張飛天生就是一個力氣大的人。而且張飛謀略水平也不低,可以說並不比一些飽讀兵書的軍師差。在《三國志》中就對張飛給予了十分高的評價,還記載張飛是個懂禮節、知仁義之人,這可與小說有很大的出入。

而關羽同樣出身不會是平民,因為關羽識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標誌。關羽走到哪裡都手拿《左傳》,這表明關羽和張飛出身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關羽更加有俠客精神。同時關羽也是天生的力氣大,這使得關羽能夠揮動八十六斤的青龍偃月刀。力氣在冷兵器時代可是很重要的,幾乎決定著一個將領的一切。

在《三國演義》中,將領之間的軍前叫陣是不存在,更多的是兩軍之間公平的對壘,也就是雙方兵力相同,找一個合適的地方你一拳我一腿的打。而這種對壘考驗的就是將領平日練兵的水平,也就相當於將領之間的較量。而於萬人軍中取敵將首級這種事情,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這才冷箭或者刺殺。


小司馬遷論史


就服很多回答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甚至正史還是演義都分不清楚。演義本身就是文學創作,為了劇情需要,很多不合邏輯的地方,說不清楚的事就假借鬼神之說。所以我們通過演義來討論本來就沒有價值,和做語文試卷上的閱讀理解一樣。

至於關羽、張飛現實中為什麼這麼厲害,我認為十五個字“天賦異稟,生死搏殺,狹路相逢勇者勝”!

天賦異稟

現實世界其實就是不公平,有人天生就是萬中無一的練武奇才;每個人班裡就有那麼一兩個平時不用功,考試卻總能拿前幾名;有些老闆就是能夠一天睡四五個小時,一年365天無休;我們提個十幾斤就覺得重,有些人就是能夠舉個一兩百斤沒事人一樣。

所謂的武術,其實就是總結各種實戰技巧,合理的鍛鍊身體,並形成肌肉記憶,成為本能。會功夫的一定比同體格沒練過的強,但100斤的小個子就很難打贏200斤的肌肉巨漢,不然這個小個子就是一個看著小的肌肉大漢。這也是為什麼真正的武術大師都是虎背熊腰,為什麼說拳怕少壯,為什麼現代搏擊要分重量級。

(高手無一不是身強體壯,別看李小龍外表瘦弱,脫了衣服,這肌肉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比)

關羽、張飛長什麼樣,甚至連身高正史中並沒有提及,但是在《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側面的寫到:

“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

在《程昱傳》也的確記載有程昱的評價:

“ 劉備有英名,關羽 、 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

陳壽在總結時也曾提到,另外還稱二人為“世之虎臣”。關羽張飛是《三國志》中唯二獲得“萬人敵”稱號的兩人,而正史中上一個有資格被稱為萬人敵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魏營中,許褚典韋也是以長得高大威猛著稱,卻也沒有能夠獲得如此的評價。

可見兩人即使是在猛將如雲的三國強人群裡,也屬於頂尖的高大強壯。在冷兵器時代,更高、更壯、力量更大,就是最大的優勢,已經很難用技巧彌補。

生死搏殺

現實中很多名將都沒有老師,即使有學習的也不過是正常的鍛鍊方法和老兵存活技巧而已。如果能夠通過拜師學藝就能成為頂尖高手,那麼老師的老師,最初的老師是誰?或者現在人人都能買到《孫子兵法》,專家教學也很多,那不人人都成孫武、吳起了?

真實的戰場,生死搏殺才是最好的老師,因為沒學好的學生都不可能活下來!

關羽、張飛早年並沒有記載,甚至賣棗殺豬也都是文學家之言,瞎編的,我之後會另外解釋。

《三國志》中只記載: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張飛字翼德,涿郡人也,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只知道關羽是河東解人,因犯了事逃到涿郡,那時候劉備正因為黃巾之亂招兵買馬,於是關羽就投奔了劉備。張飛的生平更是不知,只知道是涿郡人,和關羽一起投奔劉備,因為比關羽小几歲,把光羽當兄長對待。

後來兩人充當劉備保鏢的角色,寸步不離,不避危險的保護劉備。

但中間有個問題大家考慮過沒有?劉備當時好結交豪傑,當地的少年都爭相依附他,後來又得到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的資助,得以招兵買馬。

那之後招集的人馬不提,就是前面依附劉備的豪傑也不少。但是到最後,除了關羽、張飛,我們知道的還有幾個?

劉備是通過平定黃巾之亂崛起的,不像後來成為諸侯,這時候都是親自帶頭上陣殺敵,關羽、張飛周旋左右保護安全,接觸到的危險肯定很多。

現實不是小說,最初追隨劉備的少年豪傑絕大多數肯定在黃巾之亂時就戰死了。而關羽和張飛兩人隨劉備從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經過一次次的生死搏殺,活到最後,也一定早就成了“高手”。

狹路相逢勇者勝

小時候打過架的都知道,兩夥人打架往往是更勇更狠的更容易贏。歷史上也是一樣道理,戰場上狹路相逢,一定是勇者獲得最後的勝利。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關羽曾經被流箭射傷,貫穿左臂,後來雖然好了,但是每到下雨天,骨頭就會疼痛。醫生說:“箭簇上有毒,已經入骨,需要劃開手臂,颳去毒素,才能夠根治。”關羽於是伸臂讓醫生按這個方法劃開手臂醫治,但是關羽和眾將喝酒吃飯,這邊血流如注,把盆都裝滿了,關羽另一隻手還在割肉喝酒,和眾將談笑和平常一樣。

正史中的刮骨療傷比演義中更讓人心驚肉跳,試問現實中對自己都這麼狠的彪形大漢站在你面前,膽小的估計直接就腿軟了吧。

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長坂坡上,劉備拋棄妻子而逃,命令張飛率騎兵二十人斷後,張飛據守斷橋,瞋目橫矛的喊道:“我是張翼德,來和我決一死戰!”當時曹軍雖有千軍萬馬,卻沒有一個人敢接近。

戰場上一靠身大力不虧,二靠機智運氣,三靠的就是勇氣。關羽、張飛之勇,讀遍世界歷史都是少有的,如此勇氣相同武力的人面對他們氣勢上開始就弱了三分。

這就和拼酒一樣,你的酒量也許是半斤白酒,但上來就面不改色的一口喝了一杯,大家肯定都認為你酒量很好,有些人雖有七八兩的酒量也會膽怯而發揮失常。

關羽張飛,賣棗殺豬?

蜀漢本身不修史,以至很多蜀漢名臣留下的記錄很少,連關羽張飛在跟隨劉備之前的記錄都不可考,以至於演義中瞎編了賣棗殺豬的身份。

不過,清初康熙年間,關羽墓磚的出土,讓我們知道了關羽的一些家庭情況。

關羽實際出身一個文人世家,祖父關審,字問之,漢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衝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訓其子,於桓帝永壽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

羽父關毅,字道遠。性至孝,父審卒後,在墓上結廬守喪三年,除喪,於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

關羽長成後娶胡氏為婦,靈帝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

漢代時,書籍是高檔奢侈品,普通人家一年不吃不喝都不一定買的起一卷書,而關羽出身一個文人世家,說明在當地至少是一個地主家庭。尤其是關羽好讀《春秋》,可是春秋曲筆,晦澀難懂,如果只是啟蒙識字是完全看不懂的,說明關羽從小經過專業系統的教育。只是因為犯了事情才逃到涿郡投奔劉備而已。

張飛的出身到現在還未知,但是據說張飛擅長書法繪畫,尤其善於畫美人,在四川還有很多遺蹟,只是其中不少被人證明是後世假託張飛的名字偽作。不過如果是真的,那麼張飛是殺豬屠夫的可能性就很小。商人在漢代地位低下,屠夫更是其中的賤業,何進因為屠夫出身,即使當上大將軍還是被人看不起。因此,張飛如果是殺豬出身,連識字都很難,更別說如此高的書法繪畫水平。

所以,關羽、張飛應該都出身於地主豪強家庭,這才能讓他們有足夠的營養長得那麼高大,同時有條件鍛鍊,接觸到各種兵器。正所謂“窮文富武”。

關羽靠刀馬快?

很多人分析關羽殺顏良文丑是因為馬快刀快,靠著偷襲,對方反應不及,但是兩軍對壘不是臉對臉,關羽騎的是和諧號嗎?能夠讓人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殺。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這才是真相,關羽遠遠望見的是顏良的麾蓋,知道那是敵人的主將。策馬衝入萬軍之中,刺死顏良,然後斬首而回,袁紹的其他將領都沒有能夠阻擋的。

而且關羽使用的應該是矛、槊一類的兵器,而非刀,實際上長柄刀要到唐宋之後才會出現。而偃月刀最早出自《武經總要》,是當時練武之人,日常鍛鍊身體用的,所以都非常的重,是絕不會帶上戰場上使用,這和你扛著槓鈴上戰場一樣古怪。


Rick潘維鏞


正史裡記載關羽張飛都說是萬人敵,可見武功高強。但他們出身平民,以賣棗殺豬為業,從沒有哪本書裡介紹過他們功夫從何而來,師傅是誰。那他們一身本領究竟從哪來的呢?其實這個問題很多年前我就想過,一時無確定結論,研究起來頗為費力,只能通過分析來尋找了。

我們通常喜歡說這句活,高手在民間。我想用在這裡是非常恰當不過了。高手隱於民間體現在各行各業,武術當然也在其中了。在冷兵器時代,武器自己就能鍛造,民間產生武術高手並不奇怪。再者自古以來民間就有練武習俗,人們用於外出防身之用,或幫人運送財物起保護作用(後來形成了鏢局)。再者,很多富人防止匪盜而募養家丁,招募的都是有功夫的人,如同現在的保鏢,功夫好的身價就會更高。因習俗的傳承,使得習武之風在民間從未斷絕,有的地方風氣很濃,我們也經常聽到說某地是武術之鄉之類的話。當然以此為職業的極少,大多數人可能為業餘愛好或作防身之用,也無明確的師傅。但也不泛有抱負有遠見的人,自學暗練,加上先天身體壯功底好,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功夫。平時低微的身份是無法出人頭地的,但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為什麼一旦天下大亂,用武之地凸現,就有各地豪傑頻出,就是這個原因產生的。關羽張飛無疑是這中產生出來的驕驕者。在後來的實戰中更歷練了他們輝煌的人生。




我們查閱歷史,古人記載的一般都是國家大事和重要人物的功績過程,民間產生的事情鮮有記載。關羽張飛當然是英雄人物,他們的功業當然記載在史書裡,故事流傳千百年,但他們出道前的經歷卻無人記載無從查找了。


說到民間武術,都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演變。中國武術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逐步發展形成了兩個方向,一是用於實戰,那是過去武將必備的本領。現在的擒拿格鬥,散打搏擊等,總的都來源如此。只是失傳得太多,已遠不能與古代相比,更不可能湧現關羽張飛式的人物了。二是傳統武術,因為和平時期總歸為多數,武術真正派上用場的機會很少,很多方面演變成了一種套路,不再作為防身,僅作為健身,保留基本功,講究優美。這些都統稱為現代的傳統武術。而這兩方面並存並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

抄襲必糾

@湘水微波


湘水微波


關羽、張飛不過是賣棗殺豬的,沒有拜師學藝,為何功夫卻天下頂尖?


首先《三演義》是一本文學鉅著,所述說的三國曆史,及歷史人物的活動等均與史實相距甚遠,平時常說的三分歷史,七分“三國”(演義),說得就是《三國演義》,正史中並沒有說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結拜為兄弟,而只是說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親如兄弟。大家肯定會吐槽,噴我胡說八道。可是,歷史就是歷史,它是不能造假的,演義就不同,它可以將“劉、關、張親若兄弟,寫成“桃園三結義”,雖然不是同日生,但願同日死!這本身就不符合邏輯思維,為什麼非要同日死呀!


再說,過五關斬六將,這五關相距甚遠,滑州在哪?宋代洪武三年(1374年)廢白馬縣入滑州,七年降滑州為滑縣,就是今天河南安陽市的滑縣。這關羽為啥要轉圈子呀?從河南許昌出發直道河北找劉備就可以了,為什麼要:東嶺關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孟坦;過氾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關羽攜帶二位嫂嫂繞這麼大一個彎呀?怎麼不走近路?而非得走河南的滑縣?羅貫中為了突出關羽萬人不敵的形象,不惜化費大量時間來杜撰這麼一個動人的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讓關羽一夜成名,成了“網紅”。


這就是文學的力量,至於說關羽,張飛師從何人,是上哪學來的武藝,這一點兒也不重要!古代兵荒馬亂的,哪家兒男不習武練藝,以達到保護身家性命?關羽、張飛,身材高大,加上從小耳染目睹,精通個十八般武藝也並非難事。

再說了,古代打仗並不是雙方將軍單打獨鬥幾百回合來決定勝負的,也是要運籌帷幄,決戰千里,用計謀,用兵法制勝的,比方說諸葛亮、周瑜、魯肅、陸遜;曹操、司馬懿、司馬師等等。單打獨鬥也只是“匹夫之勇”,是小說裡面的虛構而已。


老蛇正宗


一上戰場,兩軍對峙,雙方將軍快馬加鞭操起武器打一場,怎麼贏對方?一是力氣過人,二是膽量過人。管你有沒有功夫,話不多的狠人在力氣的加持下,還幹不過嗎?



關羽賣棗,張飛殺豬,他們的功夫恰恰來自所從事的生產,他們所用的武器也恰恰和生產的工具類似。

張飛殺豬,肥豬好歹幾百斤,能夠殺豬,力氣過人。殺豬先是一刀快準狠捅進豬的脖頸,然後用嘴巴對著豬的一個口子吹氣,接著棒打豬身。長久下來,人狠不說,臂力非凡,膽量過人。他所用的武器是丈八點鋼矛!



而關羽曾有過案子,逃亡時賣過棗,棗子從來來?棗園裡,拿著一根長杆,雙手舞動,棗子便下樹。時間一久,臂力驚人!棗園又是地主家的,敢打地主家的棗子,膽量過人,犯過案,人狠。他所用的武器是青龍偃月刀!

所以說張飛的功夫來自殺豬,關羽則是打棗。張飛嗜酒,雙眼瞪圓,肺活量大,一臉狠相,一呵斥,聲如巨雷,一閉嘴,滲人。而關羽是一身綠袍,棗紅臉,手持青龍偃月刀,赫赫有神。



功夫如此,二人身高不耐,關羽高九尺,張飛是八尺,換今天尺寸,差不多關羽一米九五,張飛一米五。

人高馬壯,力氣過人,狹路相逢,膽氣逼人,敢於亮劍。敵人怎不聞風喪膽?我最喜歡關二爺溫酒斬華雄裝逼,又喜歡他過五關斬六將,可惜了敗走麥城。

正如一位偉大的人物所說,生產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而武術正是由生產活動所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