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宇:算清帳、花的好,給非洲那600億美元就不虧……

邵宇:算清賬、花的好,給非洲那600億美元就不虧……

完整觀點 請戳音頻

各位朋友大家好,宇觀新時代給大家聊聊最新的經濟動態。

那這兩天因為北京的在召開,所以關於對非洲援助600億美金,包括免除債務的一些討論是比較多的,觀點分成了兩派:

一部分人覺得咱們自己實力有限,這個錢得省著點用。

還有一部分人覺得這可能是管理層總體戰略的一個部分,這筆錢或許是拿去跟別人交換資源等等,得從長計議來看這件事情......

因為現在環境已經很明顯,歐美在對中國施加貿易的制裁,美國方面有壓力,歐美市場開拓起來就比較緩慢。新的“亞非拉市場”很大,但是收入又比較低,風險比較高,擔心有些投入可能就有去無回。

大家有這種心態,我覺得很正常,有爭論也很正常......

邵宇:算清賬、花的好,給非洲那600億美元就不虧……

我們當然得全面評估這件事情,包括你可以從更大的角度來看,比如我們一帶一路的層面,大家都會擔憂基礎設施和錢投在這些區域中可能不安全,回報也很差。

那為什麼不投歐美這些發達地區呢?

我覺得如果歐美髮達地區能投,特別是好的技術要能花錢買得到話,當然必須毫無問題地去買!

比方說吉利去買戴姆勒、買沃爾沃,美的收購庫卡這種,螞蟻金服收購速匯金,這當然很好啊,成不成都要去進行嘗試。

那其實大家都很明白,包括這個貿易戰,貿易戰的核心跟貿易沒關係,實際的核心是“技術戰”所以,你真的想買的那些東西,別人往往不會賣給你。

然後以前買了好多東西,都是資源品,都買在高位了,因為這個石油跟大宗商品的週期性是很明顯的。

我們的海外投資,就跟我們一般散戶投資的是一樣的,都是追漲殺跌的。原油是140的時候去建倉,鐵礦石是最貴的時候去買的,那就不可能掙錢嘛,你就覺得賠錢,然後覺得這是個巨大的坑......

那你能不能反週期的操作?這個就跟你的研究判斷能力,戰略的水平是特別相關的,但我們這個水平不高,只能是這樣,所以經常會出一些問題。

可這並不意味著我不應該去做這些交易的,換句話說就是海外的這個資源收購的交易,包括技術收購的交易,只要價錢合適,能買的話還是儘量去買。

但是這些交易的一般都是用美元來進行,所以牽涉到一個最重要的對外投資的概念,就是我們的外匯儲備,我們如果用美元來進行投資的話,你必須精打細算。

還有一點就是投資到比較窮的國家,你能夠給到他的東西,無非就是產能、設備,然後再給一些商品。

你從他那裡換得什麼東西呢?大部分都是資源,因為包括像一帶一路上的亞洲大陸,包括非洲的不發達經濟體,大部分都是資源。這點無需諱言。

歐美之前對他們的換資源,包括去掠奪資源的過程,叫做“殖民主義”。

所以,他們現在也很雞賊,就是中國現在要做的不行,他給你安排一個名字叫做“新殖民主義”。因為那個時代過了,你能做我們不能做,那這個怎麼辦?

現在還有一種說法:中國給這些不發達國家借了這麼多錢,被稱作“債權帝國主義”或者“資源帝國主義”,說我們輸出這樣一筆債務,讓別人還不起錢.......

現實就是這個樣子,別人做了我們不能做,我們還得按照新的玩法來操作,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就是“這麼一個不太友善的環境”,所以大家要理解。

站在這個角度上,我們再來全面地看中國的對外投資戰略,特別是對這些不太發達國家,亞非拉,包括一帶一路的相應策略,你就會明白了。

其實也很簡單,以前我們的“中國製造”,輸出的是比較廉價的產品,像這個鞋子、襪子之類的東西,也包括廉價勞動力。

未來我們想要輸出的,是真正富有技術含量,技術密集型的中國製造的商品,包括像高鐵,核電等等,還有包括像成套的設備啊,5G,支付系統......

這個過程中的重點在哪裡?他是一個複雜的,聯合國家跟民間資本的共同行為。當如果你國家來做的話,可能都是政策性跟援助性的。所以,可能沒有辦法處理計算清楚每一筆所能換到的經濟價值,而且以國家的名義去做,通常它的經濟價值也不會那麼明顯。

因為真正掙錢的事情,民企能做就行了。

我們必須這樣考慮,如果我們在海外與這種不發達國家進行貿易。我們的投資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組合策略,或者最優化的策略?

邵宇:算清賬、花的好,給非洲那600億美元就不虧……

不是說對外就完全不能援助,可以援助的,但對於這個援助,要有一個整體的核算成本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你在這上面進行投資,對方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完成相應的清償?

最最重要的是,看似在輸出資本的動作, 也可能會構建新的國家經濟形態。

比方說舉個最簡單例子“日本”。其實大家都說廣場協議之後,日本失去了10年、20年......但其實你認真看,日本利用他比較強勢的日元,以及大量的海外有效投資,重新構築了一個新的日本。

比方說我們去東南亞旅行,也是這種不發達經濟體裡,看到大部都是豐田的車,很多都是日本的東西,為什麼?他在這個地方,完成了整個產能的設施佈局,汽車、家電、通訊、、鐵路啊,這些都是用日本的東西.....

日本再造了一個日本,日本的GNP國民生產總值,比它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要大得多。

這是我們的想法,在這關鍵時刻,我們想要形成的是一個人民幣的環流。現在我們投了很多美元,這個是划不來的,但是如果能用人民幣來投,就這個效率就會高很多。這一點其實是我們真正想達到的目標!

因為這個很複雜,而且有些具體的細節的,恐怕也沒有辦法一一跟民間交代的很清楚。所以大家會有一些擔心。

我覺得這個擔心也是很重要,而且很必要的,大家都關心自己的錢怎麼用,怎麼花的,畢竟是這麼多年的積累。

但更重要的是,這筆錢要用的比較當心,要實現效率的最大化,換得我們想要的核心的資源,核心的未來的投資跟成長,這才是更加重要的。

這就是我們對這樣一個投資,包括整個未來發展的設想。

當然,我也承認“魔鬼都在細節中”,怎樣做好每一個case,併購也好,這是加重要的。

前段時間,跟很多民間企業也做了很多交流,關於貿易戰的一個看法,我大致看到一個很明確的方向,其實也很簡單,對於進口替代類的這些企業來說,他大規模地要做研發,做自己的投入。

那麼對於這些出口替代型的,可能更多的就是要做全球化的佈局,全球的產業鏈,避免風險.....

這就是這次想跟大家聊的一個主要內容,今天先講到這裡,下次再見。

即可申請加入

參與更多 話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