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一做·每天一課」唱好新時代基層黨員教育工作「三部曲」

「两学一做·每天一课」唱好新时代基层党员教育工作“三部曲”

進入新時代,基層黨員教育工作任務越來越重,要求越來越高。當前,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中,部分基層單位存在“三難三怕三盼”的問題:對組織者來說,集中學習難,組織實施難,落實要求難;對黨員個人來說,怕空洞乏味,怕離基層遠,怕脫離實際;他們都盼形式多一些,盼方法多一些,盼載體多一些。對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

加強科學統籌,解決“難”的問題。剖析產生“三難”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根據實際搞好結合、控制節奏,致使教育出現“隨意性”“亂彈琴”現象。要強化“統籌”意識,做好統籌工作。統籌好時間,對學習教育時間該歸類的歸類、該分流的分流、該融合的融合。設置每月固定學習日,讓黨員提前做好工作安排;建立黨員學習APP、QQ群、微信群,突破時空制約,確保時間上有保證、能落實。統籌好內容,堅持用大的統籌小的、用具體的統籌普遍的、用重點的統籌經常的,把其他各項教育納入主題教育,使教育由零散變集中、由粗放變精細、由點上變面上,避免零敲碎打、雜亂無序。統籌好力量,建立“三級分工負責”運行模式,重大教育課題,重點由縣(區)領導講;一般性課題,組織優秀宣講員巡迴授課;現實性問題,讓基層黨員幹部“唱主角”。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師資信息庫,實現師資共享,保證授課質量,減輕基層壓力。統籌好考評,注重過程與結果相統一、定量與定性相統一、眼前與長遠相統一,把黨員學習情況與評優評先結合起來、與民主評議結合起來,對學習認真的黨員,在落實相關政策上優先給予支持;對於學習態度不積極、沒有完成任務的,限期補課,並進行通報曝光,切實促進教育在末端有效落實。

盤活身邊資源,祛除“怕”的問題。針對黨員的“三怕”,要找準黨員興趣所在、期待所在,利用黨員身邊看得見、摸得著、想得到的鮮活資源抓教育,使之在可感可觸、可親可信中入腦入心。善於用身邊的理啟發引導,將枯燥抽象的理論轉化為便於黨員接受的身邊事理來講,用易於理解明白的“大實話”“大白話”來講,同時注重真情實感、以情動人,讓人感到平實可信,切實明白大道理、悟出新認識。善於讓身邊的人現身說法,通過開設“黨員講壇”等,讓身邊的黨員骨幹走上講臺講理論、談體會,使個人心得經驗變為大家的財富;開展正反辯論、大家說法、網上論壇,引導黨員在平等交流中解疑釋惑,在集思廣益中增進交流,使零散的認識變成系統的理解。善於用身邊的事剖析明理。一方面,聯繫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具體事務,剖析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帶來的巨大變化,幫助黨員近距離感悟真理之光,深入把握理論精髓。另一方面,組織參觀見學,不斷加深對黨的理論的認識和感悟。

創新方式方法,回應“盼”的問題。要結合基層的“三盼”,與時俱進地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改進“教”的模式,在鞏固現有教育手段的基礎上,採取參觀走訪、案例教學、觀看電教片、聆聽先進事蹟報告等形式,定期組織黨員到黨校、教育培訓基地、經濟發達地區等參觀學習,開闊眼界,提高理論政策水平。探索“學”的方法,採取原原本本學、區分層次學、黨群互動學、聯繫實踐學等方法,廣泛開設黨員“流動課堂”,組織優秀黨務工作者、黨校教師、先進典型代表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當好學習理解的“輔導員”、討論交流的“引導員”、解疑釋惑的“諮詢員”。拓展“育”的載體,依託現代遠程教育、黨建網站等平臺,開闢有本地特色和實用性較強的欄目。運用互聯網、手機信息系統等載體,開展在線討論、競賽答題等活動,使教育形式更簡單直觀,增強教育吸引力。同時,把教育融入文化活動之中,使課堂內與課堂外、思想引導與行為規範、環境建設與典型引路有機融合起來,形成“時時有教育、處處受教育”的“大教育”格局。

來源丨黨建網

審核丨郭振宇

「两学一做·每天一课」唱好新时代基层党员教育工作“三部曲”

新浪微博紅山檢察

今日頭條:紅山檢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