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交代此人不能動,不然大明危險,崇禎不聽結果應驗了!

元朝末年,和尚朱元璋費了九年二虎之力,終於坐上了皇位,心理高興啊!他就想,我是翻身了,可要怎樣才能保證我的後代也能有今天一樣的地位呢?這江山是我打下來的,我得想個辦法來保住,不讓他有機會落入外人手中啊!於是他鑑於前朝制度,取消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一職。

這個職位不能留,他權利太大了,除了皇帝,就屬他最大了。這要是萬一哪天我還沒有來得及留遺言,就突然掛了,丞相在做點手腳,我這江山豈不是就易主了,所以這丞相職位是萬萬不能留的。

木匠皇帝交代此人不能動,不然大明危險,崇禎不聽結果應驗了!

這中間的道道朱元璋是明白,到並不代表他的子孫後代明白。在過了不到幾十年時間,後代一上位,就認為這沒有丞相朝廷不像話,但直接回復這個職位肯定是不行,因為這是老祖宗執行的,要尊重老人家。怎麼辦呢?

這時一個全新的職位就出現了——內閣,這個皇帝真聰明,知道直接換個名字,有弄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以至於在後面,這個內閣大學士的權利是越來越大,直接和皇帝對著幹。皇上說東,他偏要說西,皇上說這個不行,他偏要說這個行,處處和皇上較勁,甚至大部分還是有皇上來妥協。沒辦法,人家勢力大人又多,身為皇上的你幹不過人家。

木匠皇帝交代此人不能動,不然大明危險,崇禎不聽結果應驗了!

無奈之下,皇上就只好真人幫忙,找誰?當時整個朝廷沒人可找,除了太監。

我們仔細回頭過來看整個明朝,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外,幾乎每個皇帝會重用太監,這種現象,在明朝末年最為嚴重。

在木匠皇帝朱由校傳位給朱由檢的時候,就一再的吩咐,當你上位之後,除了張皇后不能動之外,還有一個人千萬不要動,這個人就是——魏忠賢。可見在當時太監的權利是多麼的恐怖。

木匠皇帝交代此人不能動,不然大明危險,崇禎不聽結果應驗了!

崇禎皇帝聽到木匠皇帝的囑咐是一頭霧水,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這張皇后不動說的過去,因為那是你心愛的女人嘛。可是這宦官魏忠賢是怎麼回事?權傾朝野,貪佔枉法,搞的朝廷是烏煙瘴氣,全天下人都道大太監魏忠賢是一個大壞蛋,你居然還說不能動?

這怎麼可能,在朱由檢上位,朱由校去世後不久,就對魏忠賢下手了,一個計策就將魏忠賢黨羽頭目給一鍋端了。說起來這崇禎帝確實厲害,剛當上皇帝沒有多久,就敢對身為朝廷的九千歲動手,這手段的確了得。

木匠皇帝交代此人不能動,不然大明危險,崇禎不聽結果應驗了!

按理說魏忠賢在朝廷身居高位幾十年,號稱九千歲,黨羽是遍佈大明整個天下。這朱由檢剛剛繼位,兩人勢力應該懸殊不大,兩人如果真的來一場皇位之爭,最後鹿死誰手也說不定,最起碼保命是不在話下。

但奇怪的是魏忠賢他並沒有這麼做,最後選擇了自縊而死。死之前還給崇禎帝留了8個字:我死之後,大明必亡!

當時朱由校聽到這8個字後,是不屑一顧,你一個小小的太監有什麼能力敢說這樣的話,真是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木匠皇帝交代此人不能動,不然大明危險,崇禎不聽結果應驗了!

可在他對朝廷逐漸慢慢的無能為力的時候,才終於明白兄弟朱由校為什麼會這麼慎重的囑咐自己,才明白魏忠賢為什麼在臨死前還敢對自己說出這樣的話。

雖然說魏忠賢此人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是不折手斷的來陷害忠良,在朝廷搞幫派,弄得整個皇宮是烏煙瘴氣。但是我們要知道,此人能從一個小小的太監,連大字不識一個,他居然爬到了一個權利的巔峰,憑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沒有一點本事的人能做到嗎?肯定不是,魏忠賢他靠的就是4個字——“恪謹忠貞”。

木匠皇帝交代此人不能動,不然大明危險,崇禎不聽結果應驗了!

其實在魏忠賢總攬朝政的這段時間,國家的經濟還算是可以的,最起碼沒有很明顯的下降。對外來說,這就可以說有功了,在周邊國家入侵時,朝中很對文臣都是選擇用和談 的方式來解決,但身為宦官的魏忠賢直接出戰,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這點比其他官員強多了。

可能是崇禎帝也意識到了對魏忠賢下手是錯誤的,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城的前幾天,也就是崇禎帝死前的前不久,他最後還是將魏忠賢的遺骸進行了重新的整理,厚葬在魏忠賢生前看好的地方,香山碧雲寺。這也算是崇禎最後對魏忠賢的交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