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爲買房發愁嗎?看看我國歷代房價,有趣

面對如今房價的起起伏伏,你會不會疑問,難道只有現代人才會面對如此緊張的房產問題?如果生活在古代,我們還需要為買房發愁嗎?今天就看看中國曆朝歷代的房價是什麼樣的,歷史中的國人們,究竟有“幾家歡樂幾家愁”。

1

西周

古代人为买房发愁吗?看看我国历代房价,有趣

在公元前919年農曆三月份,一個叫矩伯的人分兩次把一千三百畝土地抵押給一個叫裘衛的人,換來了價值一百串貝殼的幾件奢侈品,包括兩塊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條帶花的圍裙。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宗不動產交易。

2

漢朝

古代人为买房发愁吗?看看我国历代房价,有趣

漢朝時,陝西漢中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相當於現在的一線城市。西漢時漢中房價有多高是個未知數,但在東漢後期,漢中城內房舍最便宜的1萬錢一處,也有2.5萬錢和7萬錢一處的。這樣來看漢中的房價好像也不便宜。但由於東漢後期貨幣貶值,房價儘管高了,人們的收入也高了。按《後漢書·百官志》,等級最低的公務員(佐史),每年也能領到96斛米,摺合9600錢。這樣的年薪刨去開支,兩三年下來在大城市裡買一小套大概不成問題。

再看現在的公務員,別說北上廣了,你就說崑山,你能在兩三年裡憑著你的工資買套房嗎?不吃不喝也做不到!!!

3

南北朝

這個時代的房價最不靠譜,貧富相差極為懸殊,普通居民年收入只有幾千錢,房價則是幾百萬。世界銀行有個說法:當房價超出居民年收入的6倍時,就會對居民幸福構成威脅。而《南齊書》記載,“其民資不滿三千者,殆將居半。”也就是說,半數居民的收入只有幾千錢,那幾百萬的房價是居民收入的上千倍。

4

唐朝

古代人为买房发愁吗?看看我国历代房价,有趣

在唐朝全盛的玄宗時期,朝廷拍賣國有房產的碑文拓片上記錄:一座擁有房屋39間、佔地2.9畝的大別墅,拍賣成交價只有138貫,摺合13.8萬文。當時洛陽鬥米(約10斤)10文,唐玄宗年間1文銅錢的購買力相當於人民幣3塊錢,13.8萬文就相當於40萬元。只花40萬元,就能在一線城市買一棟大別墅。

一線城市什麼概念?北上廣啊,在北上廣買個別墅只要40萬!!!現在估計只能買個小書房吧!

5

宋朝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晚年(宋徽宗年間)在開封買過一所普通住宅,花了9400貫。而宋徽宗時朝廷僱人抄寫書籍,每人每月能掙3500文,相當於3貫多一點。也就是說,如果這位書記員在開封買一所普通住宅,得不吃不喝攢錢長達261年以上,才能買得起蘇轍那套房子。怪不得像蘇東坡、歐陽修等這樣的人,都沒在開封買過房,一直以租房為生。

看來宋朝的狀況堪比如今的北上廣啊,北京一套9萬一平米的學區房,100平就是900萬,年收入按15萬算,不吃不喝也要60年!暈,你能保證你能工作60年?你有那個想法,也要看看你的身體吃不吃得消啊!

6

明朝

在明代買房也不是件易事,當時小戶型房子,需要三四千兩銀子。而清河縣縣令,從七品國家公務員,每年薪水不過三百五十兩。就是說,就算縣長去買房,如果不貪汙的話,需要十年不吃不喝才能攢夠房錢。

7

清朝

史料記載,乾隆時期,清朝公務員的薪水為:“一品歲支銀180兩,二品150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兩有奇,從九品、未入流31兩有奇”。以上這些僅僅是基本工資,稱“正俸”;而“京員例支雙俸”,即在基本工資之外加發同樣數目的津貼;也就是說一個七品官的年薪為90兩,90兩是什麼概念呢?據記載,當時新街口附近的房子85兩,也就是說一個小小七品芝麻京官,省吃儉用刨去生活開支,大概兩年收入也足夠在京城買一套私宅。

8

民國時期

房價最便宜的時期當屬民國初期。民國四年(1915年),阜成門內王府倉衚衕四合院一處瓦房十一間,售價一百五十塊大洋。民國十六年,宣武門西大街四合院一處瓦房十八間,售價兩千五百塊大洋。民國二十二年,崇文區東柳樹井一處房產瓦房十間的四合院,大洋兩千九百五十塊,折算成今日價格,每平方米約合六百塊,百平米的房子只需六萬元就能拿下。

古代人为买房发愁吗?看看我国历代房价,有趣

看完之後,小編只想說,都不容易啊!很多朝代買房都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宋代。還有就是雖然古代也有買房容易的時候,可是那個時候的老百姓買房依舊是件大難事啊!說白了,有錢買房就簡單,沒錢,一個字,難難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