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爸寶媽,你的寶貝,是「火山小孩「嗎?

寶爸寶媽,你的寶貝,是“火山小孩“嗎?

一個12歲孩子觀察到的現象:火山小孩

我家小兒開心,12歲,上六年級。最近,他和我探討了一件有趣的事兒。

“媽媽,我在學校裡經常看到很多同學像小火山一樣,時不時爆發。”

小火山?爆發?這說法真有意思,我就問他:“他們都怎麼爆發呢?”孩子給我舉出了好多例子。

比如,本來就是不小心碰一下的小事,兩個孩子就打起來;

嫌老師留的作業多,就在教室裡哇哇大哭;

打籃球時沒先佔到場地,就跑到佔到場地的班級去找人打架;

老師越是不讓在樓道里追逐打鬧,越是打鬧不休,還經常搞到受點小傷;

自己有一點點不順心,開口就罵髒話……

最後小兒總結說:“你不知道啊,他們突然一下子就爆發了,而且爆發得特別嚇人,真可怕。”

我問他:“那你覺得自己是不是一座小火山呢?”

“我不是,因為火山爆發需要積累能量,我平時沒有積累那些能量。”

寶爸寶媽,你的寶貝,是“火山小孩“嗎?

火山小孩,其實隨處可見

小兒的發現,讓我想到很多媽媽的提問:

我孩子特別愛發脾氣怎麼辦?

我孩子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怎麼辦?

孩子一不高興就愛打人,甚至打媽媽、打奶奶怎麼辦?

其實,愛發脾氣、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甚至打人的孩子,真的是隨處可見。

他們和小兒描述的那些小學生一樣,都像是一座活躍的、但又沒有固定爆發週期的小火山,時不時爆發一下,搞到周圍的人難於應對,自己也瀕臨一場小崩潰。

不用說,爸爸媽媽和老師,遇到這樣的孩子,都會煩惱萬分。

寶爸寶媽,你的寶貝,是“火山小孩“嗎?

孩子為什麼會成為火山小孩?

為什麼有些孩子淡定、理性,有些孩子卻時不時像座小火山一樣爆發一下呢?

就是我覺得小兒的觀察特別有趣的地方:他找到了這些孩子不時爆發的原因——日常積聚的爆發能量。

就像火山的能量在岩層下不斷積聚,積聚到一定程度,岩漿就通過地殼的薄弱地段衝出地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能量積聚過程:

這個小要求被大人拒絕了,積累了一點小小的不開心;

想做點什麼事被限制了,又積累了一點小小的不開心;

想吃零食被批評了,再積累一點小小的不開心……

這些小小的不開心日積月累,就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能量,一旦遇到一個適合的小契機,就會噴湧而出,形成一次小小的爆發。

而我們現在的孩子,被焦慮的父母時刻督促著向前,一刻都不能停歇,積聚這樣的負面心理能量的機會實在是太多了。

寶爸寶媽,你的寶貝,是“火山小孩“嗎?

如何避免孩子成為火山小孩?

那麼,如何避免孩子成為火山小孩呢?真心媽媽個人認為,辦法只有一個——讓孩子做他自己、抗拒成人的能量有慢慢宣洩的機會,不讓它們積累到能造成爆炸式發洩的規模。

我們家兩個青春期的男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偶爾還有過一些小小的爆發,近十多年來,則幾乎沒有,讓很多爸媽色變的“青春期叛逆”,在我們家根本就沒有。

當然,他們並不是生活得非常壓抑,把這些能量深埋在心理,或者天生是特別“聽話”的小孩,從不產生抗拒的能量。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積聚起這些能量的機會。

辦法是什麼?我整理了一下,有這麼幾個:


1、讓孩子有說不的權利

在我們家,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可以說“不”。

“寶貝,咱們出去玩好不好?”“不,我想在家裡玩。”——每逢這樣的時刻,真心爸媽的回答都是:“好的,那咱們就在家裡玩兒”。

這樣的方式,一直延續到現在,貫徹到幾乎所有和孩子相關的事上,孩子不需要時刻按照父母的指示或者命令做事,內心就會很少產生抗拒。

其實,父母的對孩子的要求,絕大部分不涉及原則問題,也不涉及孩子的長遠發展,我們堅決要求孩子“聽話”,常常是為了維護大人的“面子”。

但是,跟孩子內心的平靜、孩子的不抗拒相比,大人的面子又算得了什麼呢?如果我們覺得孩子說“不”時自己面子有損,那麼就去調試自己,何必非要去用自己的權威壓制孩子呢?


2、讓孩子有自己做主的權利

在我們家,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有自行其是——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權利。想讓大人講什麼故事自己決定,想吃什麼自己決定,想玩什麼自己決定,想什麼時候做作業自己決定,要不要上興趣班自己決定。

孩子能自己決定的事情越多,需要壓抑自己、服從大人的事情越少,越少被壓抑,也就越少積聚負面的、抗拒的能量,自然也就不需要做爆發式的表達了。

曾經有一位媽媽問我:如果孩子經常說“我想如何如何”,是不是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會不會被慣壞呢?

按照我們的經驗,不會的。大人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更懂得尊重父母和他人,因為在自己做主的過程中,他會慢慢明白:你有自己的意見,別人也有自己的意見,需要別人尊重你的意見,你也需要尊重別人的意見。

寶爸寶媽,你的寶貝,是“火山小孩“嗎?


3、讓孩子有正面表達不滿的機會

在我們的文化中,孩子有什麼不滿,是不可以表達的,因為“爸爸媽媽做什麼,都是為你好”,如果你表達不滿,就是不懂感恩,不知好歹。所以孩子其實會在內心,積聚很多不滿,這些不滿不能對爸爸媽媽發洩的話,目標就會轉向別人,讓同學、老師、甚至不相干的人成為孩子的遷怒對象。

我們家的辦法是,經常詢問孩子的意見,問孩子有什麼不滿的地方,比如“你們覺得最近的早餐怎麼樣?有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孩子可能會說:“我覺得早晨吃煎餃有點油”,或者“早晨吃餛飩湯水太多,在車上吃不方便”。

經常就和他們相關的大事小事徵求孩子的意見,結果就是孩子不滿意的地方,都能及時表達出來,用不著日積月累,成為長久的不滿情緒。

當然,我們也會引導孩子,有什麼不滿,要用正面的表達方式,不可以用負面的方式。比如,全家出門旅行,我們兩個孩子如果孩子覺得行程太滿,他們會這樣表達:“我累了,今天不想去某某地方。”但是不會說:“你這安排的什麼破行程,累死我了!”


4、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

關於自己的事情,孩子有選擇權,也是避免孩子內心產生負面能量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們一直跟我們育兒群的爸爸媽媽們分享的一個辦法是:為孩子提供選項。比如:

你是吃這個還是吃那個?

你是今天去看電影還是明天去看電影?

這學期的校內興趣班,你是上籃球還是國學還是魔術?

爸媽習慣了給孩子選項,也就會習慣用上面說的這些句式。用這樣的句式跟孩子說話,孩子會明白:我是可以選擇的,爸爸媽媽不會強迫我一定選擇某個選項。

孩子內心有這樣的安全感,就不需要時刻警惕被大人強迫,很少被強迫,負能量自然也就很少產生。

寶爸寶媽,你的寶貝,是“火山小孩“嗎?


5、讓孩子有後悔或者放棄的權利

最後一個,也很重要,就是允許孩子後悔或者放棄。

我們跟很多爸爸媽媽交流,大家都有一個糾結:孩子上了某個興趣班,學了一陣子,就想放棄了。通常,爸爸媽媽們都會認為,不能讓孩子就這樣放棄,否則就會變得沒長性、沒毅力。

我們的觀點剛好相反:即便是自己做出的選擇,孩子也有後悔或者放棄的權利,這樣孩子才能發展出完成的自我意識,不必時時屈從於父母。

其實父母的力量是遠遠比孩子強大的,如果孩子經常屈從於父母,很可能會發生兩種情況:

一種是像彈簧一樣,被越壓越緊,最後不堪重負,強烈反彈;一種是孩子自我意識很弱,最後被壓得完全變形,失去內心的力量。兩種情況,對孩子的長期發展都沒有好處。

所以我們的選擇是:即使是孩子自己的選擇,如果真的是後悔了,想放棄,也沒有關係。當然,我們也會提醒孩子,下次做選擇時,考慮得再仔細一些、周全一些。


我們就是用這些辦法,讓兩個孩子,都長成了淡定、理性的小孩,而不是時不時爆發一下的“火山小孩”。

其實,這麼做,避免孩子成為“火山小孩”,只是收穫之一。更大的收穫在於,孩子很少受到父母的壓制,他們的“自我”會發展得很完整。著眼於讓孩子的自我得到充分發展,比以避免孩子經常負能量爆發為目標,要積極、有建設性得多。


那麼,你家的寶貝,是不是“火山小孩”呢?遇到孩子的突然爆發,你有沒有想過:讓孩子爆發的那些負面能量,到底來自哪裡?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客戶端搜索“真心爸媽”。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