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最近,电影界的大新闻真是一波接一波。

前有贾科长再入戛纳主竞赛,后有“平平无奇”古天乐终拿影帝。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不过真要说最近最大的影迷盛宴,还得是帝都的北京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对片方、投资方、电影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寻找合作的平台。但对影迷来说,这就是一场单纯的电影(狂欢)节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三百余部电影,涵盖各种类型,不论你是墨镜粉、诺神吹,或是老片迷、爆米花粉,这样一份片单总会有你心水的片子。

不过,之前在我苦心排行程时有朋友对我说了句:看看国内看不到的新片就行了,老片子完全没必要买票去电影院看啊?

这话有些问住我了。

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说,影院观影肯定是倾向商业大片的。毕竟简单粗暴的视效大片最能体现硬件上的感官差距。

用影院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高端设备体验“枪车炸”,比我们5.5寸的手机屏幕和earpods要好太多。而文艺片,似乎硬件上的升级对整体观感并无多少提升。

但就像我在文章中总提到的“影院也是个造梦机器”,在影院欣赏优秀的艺术电影其实更能有“恍如隔世”的观影体验,尤其是在电影节。

与数百位影迷一同在北京最高端的影院观影,这种朝圣般的体验直追演唱会。甚至,对部分大热影片来说,观感可以说是

周杰伦演唱会”级别的!

这回,趁着北影节的正式开幕,小编拿出自己的观影报告来带大家近距离了解一下“电影正确的打开方式”。

《阿凡达》

★★★★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4月6日,小编抵京后的首场就是九年前卡神引领3D狂潮的影史票房冠军《阿凡达》。

虽然小编的选片标准是“听过没看过”,即名声在外但一直没能欣赏的电影,但以视觉效果著称的《阿凡达》实在太特殊了。即便早已三刷蓝光,心里仍会留有去影院体验的心愿。

这场真的是如愿以偿!

之前在我们的“北影节专栏”中我也提到,《阿凡达》这种电影就是为大银幕而生的。

3D电影最厉害的绝对不是“溢出银幕”,而是把观众“拖进银幕”

多说无益,这种感觉必须得亲自体会了才知道。最近老斯的《头号玩家》在“沉浸感”上其实也有不错的表现,还不太理解的朋友可以去影院细品一番 ~

《假面》

★★★★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第二天,小编赶去中国电影资料馆观赏本届北影节最热的导演之一伯格曼的作品。

《假面》是一部1966年上映的电影。

对于本片,小编真的是爱不起来。在专栏中我也提到,每个人的观影历程其实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商业到文艺、从大众到小众,这是必然存在的观影轨迹。

而伯格曼的作品,毫无疑问属于绝对的后者。换句话说就是:

观影门槛很高

即便是齐聚各路资深影迷的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散场时仍能听到“睡着是不可能睡着的”这样的评价。

至于为什么会“睡不着”,大家可以类比一下恐怖片的观影体验(虽然本片并不是恐怖片)~

《末代皇帝》

★★★★★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首周片单里最期待的一部影片终于在第三天登场!

无需赘述,这部贝托鲁奇执导的“皇帝传记片”于1987年上映,在第60届奥斯卡上九提九中,包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并在豆瓣电影排行Top83: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在影院欣赏这样的影史传奇,真有一种“朝圣”既视感,尤其是教授的配乐: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Where Is Armo坂本龍一 - 末代皇帝 电影原声带 The Last Emperor (Original Soundtrack)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电影本身就是光影的艺术,“造梦”必然需要追求极致的“声”与“画”。

恍如隔世的163分钟,化身溥仪走进故宫,亲历20世纪。

这种演唱会般的体验,似乎只有在电影节才能享受到了。

《血迷宫》

★★★★

同Day3,在《末代皇帝》之后,小编又去万达CBD赶场科恩兄弟的处女座《血迷宫》。

科恩兄弟以环环相扣的黑色犯罪片著称,之前在《暴裂无声》的影评中我也提到过,目前国内许多口碑尚佳的犯罪片都或多或少地有科恩兄弟的影子。

用精巧的叙事结构包装犯罪题材,感觉这部影片很适合内地影迷啊 ~

而且本片的女主就是《三块广告牌》里的科恩嫂哦!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无爱可诉》

★★★☆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第四天,小编来到天幕新彩云影城。入场时就被这块“天幕”给吓到!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在这样的巨幕厅欣赏一部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的艺术电影,放在平日里实在难以想象。

毋庸置疑,巨大的银幕给本片的视听体验有了极大的加分。致郁的摄影在巨幕下显得愈加冰冷,虽然沉浸感不强,但仍能让人感受到一丝寒意。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不过,就情节上,本片的寻子主题映射家庭伦理是合情合理,但最后上升到政治层面还是有些突兀了。

《酒会》

★★★★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Day 5,来到三里屯的美嘉影城!

其实小编对《酒会》并无多少了解,只是对它提名柏林金熊但豆瓣口碑持续下跌的情况比较好奇。

不过本片的观感意外地不错。室内讽刺喜剧的设定虽不新鲜,但尬戏的大银幕观感实在因崔斯汀。某些高级笑点一爆就能惹得全场观众鼓掌,这就是电影节的魅力所在啊!

而且71分钟的篇幅足够短,最后一幕甩出的“punchline”剧力惊人!

推荐大家聚众观影!而且,本片还有诺兰御用的基里安·墨菲哦!

偷偷添一下

《布达佩斯大饭店》

★★★★★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Day 6 又一部五星五星五星!再美的词藻都无法形容我对布达佩斯的喜爱!

韦斯特色的强迫症构图与清新色调,黑色幽默与“摩登时代”式的段落: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配上Alexandre Desplat如流水般跳跃的音乐

简直就是艺术品!

鉴于韦斯的新片《犬之岛》即将登陆院线,就让我留到下回好好安利吧!

(小编16日晚就可以看到了哦,嘿嘿)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坂本龙一:终曲》

★★★★☆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嗯,Day 7 是教授的纪录片。经历癌症的教授似乎对世事有了新的看法,新专的音乐也加入了自己对生死的理解,音乐风格也更实验,于是纪录片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坂本龙一可以说是本届最热影人之一吧,《战场圣诞》与这部《终曲》都是一票难求,其配乐的《末代皇帝》又是大热。

但,在小编一个电影配乐的同好群中看到有人问道“为啥最近坂本龙一突然火起来了?”。

这样一说,确实,在《荒野猎人》时期,坂本龙一的受众似乎还只停留在乐迷,影迷群体对他的音乐关注都不多,更别说他的人了。

那么教授在北影节爆棚的人气究竟是因何而起?

难道是因为甜茶?

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吧哈哈 ~

《莫娣》

★★★★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Day 8 来到中关村。

《莫娣》这部也是2017年度电影榜单的常客,讲述了患有关节炎的民间艺术家追求人生理想的故事。不过对虐心故事一向无感的我,一直没有动力观影。

然而!看完才知道本片居然是一部清新的乡村爱情片??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美式乡村跟中式乡村是两种乡村!

而且本片主演是今年奥斯卡大热《水形物语》的主演莎莉霍金斯!

也许这种格调的爱情故事会更适合大陆观众吧 ~

《城南旧事》

★★★★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北京电影节自然少不了北京故事!

Day 9 来到MOMA百老汇,在港式的文艺气息中回味老北京,十分奇妙的感觉。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欣赏此类影片,更多的是一股时代气息。从影像中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走进当时电影人的思想。

《城南旧事》三个串联的短故事就跟散文一般,道出的不只是北京城南,更是时代的印记。

以及,承包所有笑点的张丰毅老师:

《圣女贞德蒙难记》

★★★★★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Day 9 的下午,小编又来到万达CBD影城欣赏这部来自1928年的电影《圣女贞德蒙难记》。

这部讲述圣女贞德被法官审讯折磨直至火刑处死的默片,虽是90年前的电影,但放在今日仍能震撼人心。

通篇用极大的面部特写展现角色的表情细节,以及形成鲜明对比的俯拍仰拍视角,压迫感极强!甚至有一种“耶稣”既视感!

一份来自北京的观影报告

所以,本片其实同文初的《阿凡达》一样,只适合大银幕。

毕竟能在手机上看完90分钟默片的人可比看XX不按快进的人还要少见 ~

— .. —

展映单元虽已过半,但其实北京国际电影节现在才刚开始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