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最近,電影界的大新聞真是一波接一波。

前有賈科長再入戛納主競賽,後有“平平無奇”古天樂終拿影帝。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不過真要說最近最大的影迷盛宴,還得是帝都的北京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對片方、投資方、電影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尋找合作的平臺。但對影迷來說,這就是一場單純的電影(狂歡)節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三百餘部電影,涵蓋各種類型,不論你是墨鏡粉、諾神吹,或是老片迷、爆米花粉,這樣一份片單總會有你心水的片子。

不過,之前在我苦心排行程時有朋友對我說了句:看看國內看不到的新片就行了,老片子完全沒必要買票去電影院看啊?

這話有些問住我了。

對絕大多數觀眾來說,影院觀影肯定是傾向商業大片的。畢竟簡單粗暴的視效大片最能體現硬件上的感官差距。

用影院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高端設備體驗“槍車炸”,比我們5.5寸的手機屏幕和earpods要好太多。而文藝片,似乎硬件上的升級對整體觀感並無多少提升。

但就像我在文章中總提到的“影院也是個造夢機器”,在影院欣賞優秀的藝術電影其實更能有“恍如隔世”的觀影體驗,尤其是在電影節。

與數百位影迷一同在北京最高端的影院觀影,這種朝聖般的體驗直追演唱會。甚至,對部分大熱影片來說,觀感可以說是

周杰倫演唱會”級別的!

這回,趁著北影節的正式開幕,小編拿出自己的觀影報告來帶大家近距離了解一下“電影正確的打開方式”。

《阿凡達》

★★★★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4月6日,小編抵京後的首場就是九年前卡神引領3D狂潮的影史票房冠軍《阿凡達》。

雖然小編的選片標準是“聽過沒看過”,即名聲在外但一直沒能欣賞的電影,但以視覺效果著稱的《阿凡達》實在太特殊了。即便早已三刷藍光,心裡仍會留有去影院體驗的心願。

這場真的是如願以償!

之前在我們的“北影節專欄”中我也提到,《阿凡達》這種電影就是為大銀幕而生的。

3D電影最厲害的絕對不是“溢出銀幕”,而是把觀眾“拖進銀幕”

多說無益,這種感覺必須得親自體會了才知道。最近老斯的《頭號玩家》在“沉浸感”上其實也有不錯的表現,還不太理解的朋友可以去影院細品一番 ~

《假面》

★★★★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第二天,小編趕去中國電影資料館觀賞本屆北影節最熱的導演之一伯格曼的作品。

《假面》是一部1966年上映的電影。

對於本片,小編真的是愛不起來。在專欄中我也提到,每個人的觀影歷程其實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商業到文藝、從大眾到小眾,這是必然存在的觀影軌跡。

而伯格曼的作品,毫無疑問屬於絕對的後者。換句話說就是:

觀影門檻很高

即便是齊聚各路資深影迷的中國電影資料館,在散場時仍能聽到“睡著是不可能睡著的”這樣的評價。

至於為什麼會“睡不著”,大家可以類比一下恐怖片的觀影體驗(雖然本片並不是恐怖片)~

《末代皇帝》

★★★★★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首周片單裡最期待的一部影片終於在第三天登場!

無需贅述,這部貝託魯奇執導的“皇帝傳記片”於1987年上映,在第60屆奧斯卡上九提九中,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並在豆瓣電影排行Top83: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在影院欣賞這樣的影史傳奇,真有一種“朝聖”既視感,尤其是教授的配樂: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Where Is Armo坂本龍一 - 末代皇帝 電影原聲帶 The Last Emperor (Original Soundtrack)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電影本身就是光影的藝術,“造夢”必然需要追求極致的“聲”與“畫”。

恍如隔世的163分鐘,化身溥儀走進故宮,親歷20世紀。

這種演唱會般的體驗,似乎只有在電影節才能享受到了。

《血迷宮》

★★★★

同Day3,在《末代皇帝》之後,小編又去萬達CBD趕場科恩兄弟的處女座《血迷宮》。

科恩兄弟以環環相扣的黑色犯罪片著稱,之前在《暴裂無聲》的影評中我也提到過,目前國內許多口碑尚佳的犯罪片都或多或少地有科恩兄弟的影子。

用精巧的敘事結構包裝犯罪題材,感覺這部影片很適合內地影迷啊 ~

而且本片的女主就是《三塊廣告牌》裡的科恩嫂哦!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無愛可訴》

★★★☆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第四天,小編來到天幕新彩雲影城。入場時就被這塊“天幕”給嚇到!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在這樣的巨幕廳欣賞一部獲得戛納評審團大獎的藝術電影,放在平日裡實在難以想象。

毋庸置疑,巨大的銀幕給本片的視聽體驗有了極大的加分。致鬱的攝影在巨幕下顯得愈加冰冷,雖然沉浸感不強,但仍能讓人感受到一絲寒意。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不過,就情節上,本片的尋子主題映射家庭倫理是合情合理,但最後上升到政治層面還是有些突兀了。

《酒會》

★★★★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Day 5,來到三里屯的美嘉影城!

其實小編對《酒會》並無多少了解,只是對它提名柏林金熊但豆瓣口碑持續下跌的情況比較好奇。

不過本片的觀感意外地不錯。室內諷刺喜劇的設定雖不新鮮,但尬戲的大銀幕觀感實在因崔斯汀。某些高級笑點一爆就能惹得全場觀眾鼓掌,這就是電影節的魅力所在啊!

而且71分鐘的篇幅足夠短,最後一幕甩出的“punchline”劇力驚人!

推薦大家聚眾觀影!而且,本片還有諾蘭御用的基裡安·墨菲哦!

偷偷添一下

《布達佩斯大飯店》

★★★★★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Day 6 又一部五星五星五星!再美的詞藻都無法形容我對布達佩斯的喜愛!

韋斯特色的強迫症構圖與清新色調,黑色幽默與“摩登時代”式的段落: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配上Alexandre Desplat如流水般跳躍的音樂

簡直就是藝術品!

鑑於韋斯的新片《犬之島》即將登陸院線,就讓我留到下回好好安利吧!

(小編16日晚就可以看到了哦,嘿嘿)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坂本龍一:終曲》

★★★★☆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嗯,Day 7 是教授的紀錄片。經歷癌症的教授似乎對世事有了新的看法,新專的音樂也加入了自己對生死的理解,音樂風格也更實驗,於是紀錄片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坂本龍一可以說是本屆最熱影人之一吧,《戰場聖誕》與這部《終曲》都是一票難求,其配樂的《末代皇帝》又是大熱。

但,在小編一個電影配樂的同好群中看到有人問道“為啥最近坂本龍一突然火起來了?”。

這樣一說,確實,在《荒野獵人》時期,坂本龍一的受眾似乎還只停留在樂迷,影迷群體對他的音樂關注都不多,更別說他的人了。

那麼教授在北影節爆棚的人氣究竟是因何而起?

難道是因為甜茶?

這個問題就留給大家吧哈哈 ~

《莫娣》

★★★★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Day 8 來到中關村。

《莫娣》這部也是2017年度電影榜單的常客,講述了患有關節炎的民間藝術家追求人生理想的故事。不過對虐心故事一向無感的我,一直沒有動力觀影。

然而!看完才知道本片居然是一部清新的鄉村愛情片??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美式鄉村跟中式鄉村是兩種鄉村!

而且本片主演是今年奧斯卡大熱《水形物語》的主演莎莉霍金斯!

也許這種格調的愛情故事會更適合大陸觀眾吧 ~

《城南舊事》

★★★★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北京電影節自然少不了北京故事!

Day 9 來到MOMA百老匯,在港式的文藝氣息中回味老北京,十分奇妙的感覺。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欣賞此類影片,更多的是一股時代氣息。從影像中瞭解那個時代的社會,走進當時電影人的思想。

《城南舊事》三個串聯的短故事就跟散文一般,道出的不只是北京城南,更是時代的印記。

以及,承包所有笑點的張豐毅老師:

《聖女貞德蒙難記》

★★★★★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Day 9 的下午,小編又來到萬達CBD影城欣賞這部來自1928年的電影《聖女貞德蒙難記》。

這部講述聖女貞德被法官審訊折磨直至火刑處死的默片,雖是90年前的電影,但放在今日仍能震撼人心。

通篇用極大的面部特寫展現角色的表情細節,以及形成鮮明對比的俯拍仰拍視角,壓迫感極強!甚至有一種“耶穌”既視感!

一份來自北京的觀影報告

所以,本片其實同文初的《阿凡達》一樣,只適合大銀幕。

畢竟能在手機上看完90分鐘默片的人可比看XX不按快進的人還要少見 ~

— .. —

展映單元雖已過半,但其實北京國際電影節現在才剛開始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