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的归宿

古堡的归宿

4月30日,少家堡

在布谷鸟的叫声中醒来,沿着湖边徜徉,有一丝寒意,晨阳洒在杨树上闪着金光。

早餐到一户农家吃当地特色—莜面糊糊煮土豆,因放了盐有些吃不惯。据说放盐是为了增加体力,就像骆驼吃盐一个道理。只准备了一人一碗,主人看见不够,又临时煮了一锅。喝带盐的糊糊也许会增加体力,口渴估计难免,临走不忘加满热水带上。

今天的第一站是少家堡,原名威胡堡,处在一片宽阔的河谷畔。爬上城堡对面的山坡,直到坡顶也无法让堡子的全貌进入镜头。

古堡的归宿

少家堡的城池瓮城建构还在,瓮城里面曾经修建的房屋根基尚存,大致能猜出哪座房子住哪些人员。

瓮城的墙头上一群喜鹊肆意而富有挑战性地欢叫,长长的尾巴随着叫的节奏一翘一翘,墙边的一株株杏花尽情绽放。在堡子找到几通石碑,好多因字迹漫漶无法识别。出了堡子就是村寨,村头的柴禾堆上倚着几个村妇,对堡子的历史并不知道所以然。

旁边院墙全是用城墙砖垒就,这也是堡子的命运。

军堡的功能是在明朝,几百年过后,其功能早已废弃,有的堡子还住着人家,有的已弃之不用,城墙转重新组合成院墙。

出了少家堡,直奔明长城遗址。

古堡的归宿

两天来只是一股脑地寻找堡子,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明长城。长城对面就是内蒙古,平展展的沃土有拖拉机在耕耘,也只有在这么广袤的土地上拖拉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动能。平鲁这边也有一户人家驾着拖拉机耕地,翻出的湿土乌金一般。地头系着头巾的妇女,热情地打招呼:看长城的吧。脸颊印着两朵漂亮的高原红。

天际马堡

中午时分,丁家窑乡一片安静,没有饭店,没有行人。在独守乡政府看门大爷那里讨了一杯水向马堡出发。

古堡的归宿

正值艳阳高照,路是用脚在荒草与棘刺中寻出来的。离堡子还远,眼前出现大片的农田,农人已经把犁铧犁到了天上了—此时感觉马堡就在天际。难怪街上没人,大家都在地里忙碌了。

及至山顶,终于抵达天际一般的马堡:沧桑的城池,遗世独立,四周高远。远处的山上有云团一样的羊群在蠕动,身后沟底的丁家窑乡隐约可见。

马堡里面全是耕地了,没有了任何能证明当年将士驻守此地的遗迹。在城垣的拐角处坐下,啃着干粮,听着风声,看着墙头的草在风中摇曳。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么高的地理位置,当年却遭到了胡人的偷袭,而且被洗劫一空。

沿着土墙一步步丈量,没有言语,思绪万千。

马堡很高

高出头上的汗珠

却高不过城头的草

词语很密

能组成千万诗歌

却密不过耳边的风

农夫的犁铧

在堡子里划过

是否能长出长矛和剑戟

云朵很美

在天上才是风景

掉到地上就泥了

摄影/高海平

— end —

撰文:高海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