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二十年坚持太极,不用开刀

我二十多年来在练太极拳中坚持逆腹式呼吸,现在只要往那里一站,心一静,手一动自然而然地就是逆腹式呼吸,不需要特意去想它,控制它。要注意的就是深、长、细、匀、柔的问题。我切身体会到逆腹式呼吸的好处。

纪实——二十年坚持太极,不用开刀

1、气感来得快,气感强。特别是双手的气感快、强,现在体会到什么叫"以气催形"了,凡是手伸出去的动作都似鬼使神差,好像有人帮你把手推出去一样,现在气感已到四肢和

腹部了。去年冬天我一趟杨式85式太极拳打到一半,全身都是热乎乎的,特别是下腹到双腿、双脚感觉特好,就像我们皖南农村冬天里双腿放在木火桶里烤火的感觉。

2、我几十年来早晨出去打拳,不吃东西,就喝一杯温水,这样在慢跑和行拳中可起到洗胃的作用,拳打到三分之一的路途.就开始"腹鸣",肚子里咕咕叫,在稍静的环境下别人也能听得我的腹鸣声。有时早晨出去时肚子有饿感,几趟拳一打,反而不饿了,而是肚子里有饱食感。

3、我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73年医生动员我开刀,我没同意,由于长期坚持太极拳及后来采用逆腹式呼吸,我的胃不但没动手术,反而好了。

4、我经常小便时要很长时间才解完,前年有段时间我小便急胀,估计前列腺有问题,就去医院做B超检查。医生说:你的前列腺很好,没问题。我想这与我逆腹式呼吸有关。因为逆腹式呼吸能够很好地按摩腹内器官。

纪实——二十年坚持太极,不用开刀

通过切身体会我认为逆腹式呼吸有如下好处。

1、在打太极拳时用逆腹式呼吸,气感来得快,且气感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心要静、意要专、身要松。

2、逆腹式呼吸能较快实现"腹鸣"的效果。那就是逆腹式呼吸,呼气时气沉丹田,由于腹腔内的内气不断积蓄,内气对内脏器官在压强忽大忽小的作用下,进行着全方位的按摩,且时不时地发出腹鸣声。

3、逆腹式呼吸能很好地按摩五脏六腑的脏器。特别对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慢性肝炎、肠炎、前列腺炎等慢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康复作用。

4、逆腹式呼吸对推动内气运行更为有利。如运气行小周天时,吸气时,内气从小腹内下行过会阴上行沿督脉到兑端穴,呼气时从兑端穴沿任脉下行回归丹田,气感很明显。久而久之,呼气时腹部充实膨胀,吸气时放松回缩.这里就形成一个呼吸的支点,这个点就是腹壁膨出后回缩时,四周压力向内聚集的中心点.以后呼气、吸气都从此点进出。这个点就是"丹田",叫"丹田呼吸"。丹田呼吸形成后,就能更加促进内气的运行。

5、增加吸氧量。太极拳要求深呼吸,目的就是多吸收氧气。逆腹式呼吸,实际上就是逆腹式深呼吸,其横隔肌下降一般有7~10厘米,肺叶气泡得到充分利用,吸氧量比安静条件下增加好几倍。氧是维持身体机能和产生运动能量的基本物质,正常人不吃东西可维持生命20~30天,不喝水可坚持5-7天,而缺氧10分钟大脑就要死亡。人体器官病变都和缺氧有关。练太极拳长时间进行逆腹式呼吸,比平常人多吸收了大量氧气,对身体健康当然大有裨益。很多人讲究进补,其实练拳增氧就是不花钱的大"进补"。

纪实——二十年坚持太极,不用开刀

逆腹式呼吸的专门训练法

1.身法: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微屈膝下蹲,两足尖平齐,虚领顶劲,松肩垂肘,两手自然下垂,含胸拔背松腰圆档,百会穴、会阴穴与两足心连线中点,三点形成一条垂直线,做到头平、肩平、胯平:双眼微闭,双脚涌泉穴微空。全身放松。

2、意念要求:排除万念,思想专一,意想丹田,两目内视气海穴。

3、做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小腹下行过会阴,经长强穴上行沿督脉过百会下行到兑端穴(该穴位于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呼气时意想内气从兑端穴沿任脉下行沉到下丹田。如此反复地练习,形成规律,达到"丹田呼吸"的目标。"丹田呼吸"形成后,就更加有利地促进内气的运行。

4、效果:丹田处有热、胀、充实感,且能出现腹鸣声,自己和他人能听得到。两臂两掌有麻、酸、胀、针刺感。两腿两足有热、胀感,两足底能感觉到自身的重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