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西漢京師糧倉

在西漢武帝時,首都長安人口驟增,關中雖自古以來有"天府"的美譽,但所產的糧食已經不能滿足需用。漕渠成後,流經今臨潼、渭南、華縣、直到潼關附近注入黃河,長達一百多公里,比經渭河的航運時間有明顯縮短,糧食的運輸和供應狀況迅速得到改善。運輸的增大以及從關東黃河用大船上運至渭河口進入漕渠必須換船,這就需要適當的中轉地點。選擇條件自然要便於轉運、儲存和離渭河較近的地方,華倉所處的位置當然是最理想的了。

華陰西漢京師糧倉

京師糧倉東臨潼關古渡,北望黃渭波濤,一面依山,三面崖,位置高敞,形勢險要,是古代一處難攻易守的之地

華陰西漢京師糧倉

1979年,沉睡了2000年的京師倉重新被發現。經考證,京師倉是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西漢糧倉建築遺址

華陰西漢京師糧倉

出土文物

華陰西漢京師糧倉

糧倉模型

華陰西漢京師糧倉

出土文物

華陰西漢京師糧倉

漢京師倉所處在磑峪鄉,磑同"碨",意思是碨小米的碾子

華陰西漢京師糧倉

由於有運船的號子聲聲,而創造了華陰獨有的劇種——老腔,被譽為“黃土地上的最古老的搖滾樂”

華陰西漢京師糧倉

由於守倉士兵的操練,產生了華陰獨特的民間藝術——素鼓,震撼西嶽、響徹渭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