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歷史上唐和宋之間的唯一一戰,一代軍神在此戰中大發神威

隋末的群雄中,杜伏威是割據在江南的重要勢力。但是他看到李淵所建立的李唐呈現出勢不可擋之勢後,就主動向李唐投誠了。

中國歷史上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叫“識時務者為俊傑”,在電視劇裡面經常出現,一般都是出自於反派角色之口。實際上這句話本意是出於讚揚的。

杜伏威的舉動,用這句話來形容正好合適。能夠看得清天下大勢,能夠有自知之明,杜伏威堪稱明智。人未必就一定要自立門戶,選擇歸於明主,讓天下早日太平,這種胸襟最起碼比負隅頑抗、貪圖割據稱王的跳樑小醜要強得多。

公元622年農曆七月,杜伏威前往李唐的都城長安。對於自己的這一片基業,他也做了安排,命輔公祏鎮守丹陽(今江蘇南京),王雄誕為副。

王雄誕雖然為副,但杜伏威將兵權交給了他,並且暗中囑咐:你要盯住輔公祏,不能讓他生變。

這是中國歷史上唐和宋之間的唯一一戰,一代軍神在此戰中大發神威

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了,王雄誕並不是輔公祏的對手。輔公祏略施小計就掌控了局面,並將王雄誕殺死。

不久後,輔公祏對外宣佈:杜伏威被李唐扣留,他命令我起兵反唐!

於是,輔公祏在丹陽登基稱帝,國號為“宋”。

此舉,直接將杜伏威害死,唐皇帝李淵沒有詳查就將他抓捕,第二年杜伏威暴病而死。

公元623年,農曆八月二十二日,李淵命趙郡王李孝恭為主帥,李靖為副帥,調集交、廣、泉、桂四個州的兵力討伐宋國。

同時命七大總管(相當於軍區的司令)從西、南、北三面進攻,所有攻宋部隊全部受李孝恭節制。

臨出發前,主帥李孝恭宴請諸將,讓人取點清水來。

接下來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情,清水取來後,突然變成了血水。

所有人都臉色大變。

李孝恭卻神色不改,他說:這就是輔公祏的斷頭血!

於是,把血水一飲而盡。

李孝恭的鎮定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大家也就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古人對於迷信的事是深信不疑的。出征之前,帥旗折斷之類的情形,都是會影響到軍心。所以,李孝恭所面臨的並不僅僅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突發情況。但他的處理,確實顯現出了大將的風範——沉著冷靜、處驚不變。

這恰恰就是一個主帥所需要的心理素質,在場的主將都對李孝恭心悅誠服——這個主帥值得信賴!

由於李唐兵力過於強大,攻宋行動進展非常順利,宋國節節敗退。

但輔公祏絕不甘心,他做了四手準備。第一,命令將領馮慧亮、陳當世率領三萬水軍駐守在博望山(安徽當塗縣西南)。第二,命令陳正通、徐紹宗率領步騎三萬駐守青林山(安徽當塗縣東南)。第三,在長江兩岸拉起鐵鏈,切斷長江的正常通行。第四,在長江兩岸同時築建了多個堡壘,連綿十幾裡。

同時,輔公祏命令將領們死守營壘,不許出戰。

這一系列防禦部署確實令人稱道。輔公祏所採用的堅守之策也算得是上策。在敵強我弱的不利局面下,堅守不戰,消耗敵軍士氣、糧草,相機破敵,一直都是名將們常用的策略。廉頗在長平之戰用過,陸遜在夷陵之戰用過,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唐軍抵達後,很快遇到麻煩。宋軍將領都堅守在堡壘中,不肯出戰。

遠道而來,絕不可能跟你們在這耗時間!

怎麼辦?

李孝恭很快就有了應對的辦法。他派人切斷了馮慧亮等宋軍的補給線,很快,宋軍就開始缺糧。

沒糧食吃,你總應該會出來吧?

果然,馮慧亮出動了。

不過,千萬不要把他當成一個任人戲耍的玩偶。馮慧亮很聰明。他選擇在夜間集結大軍突然間進逼到李孝恭的大營。

此舉非常兇狠。

一般來說,在古代,夜裡是不打仗的,原因很簡單,看不見。不過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採用“夜襲”戰術,很有成效。著名的例子就是秦將章邯襲殺項梁的定陶之戰。

馮慧亮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襲擊,如果唐軍在夜間守衛鬆懈,或者部署混亂,都是有機可乘的。而擊潰戰的打法,就是通過局部的戰勝,催生敵軍的全軍崩潰。項羽所指揮的彭城之戰就是如此,他的三萬騎兵對劉邦的指揮部強追猛打,使得整個漢軍五十多萬都陷入崩潰。

馮慧亮所尋覓的就是這樣的時機,一旦抓住,將會給唐軍致命一擊。

但令他失望的是,李孝恭的唐軍井然有序,毫不慌亂。

當士兵緊急向李孝恭報告敵軍夜襲的軍情時,李孝恭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

很明顯,他早就部署得當,胸有成竹,宋軍根本就不會得手。

馮慧亮的夜襲行動就這樣失敗了。

這是中國歷史上唐和宋之間的唯一一戰,一代軍神在此戰中大發神威

李孝恭還是那個李孝恭,沉著冷靜、臨危不亂。

按理說,宋軍將領們被斷了糧道,應該會迫不得已出戰,但他們並沒有這麼做。

或許,唐軍對於他們的後路並不能完全掌控住,也或許,唐軍的將士根本就急不可耐,連等都不願意等。

不久後的一次軍事會議上,唐軍的將領們達成一致意見:馮慧亮的兵力很強大,又佔據了水陸要道,我們短期內是攻不克的。還不如繞過去,直接進攻他們的老巢丹陽。攻克了丹陽,馮慧亮們肯定自然就投降了。

將領們的看法很有道理。當初李淵從晉陽進軍長安的途中,曾經遇到隋將屈突通的頑強抵抗,李世民就獻計繞過屈突通直取長安,後來長安陷落,屈突通失去了抵抗的意義,就投降了。

有李世民的珠玉在前,李孝恭覺得有道理,就打算採納。

在此關鍵時刻,李靖提出反對。

他說:雖然輔公祏的精銳大部分都在馮慧亮的手中,但實際上輔公祏那裡也有很多兵力。我們現在連博望的大營都沒有攻克,就更加不可能攻克堅固的丹陽了。要是十天半個月攻克不了丹陽,馮慧亮從後追擊,我們腹背受敵,就危險了。

丹陽就是著名的建業,後世的南京,曾經是“六朝古都”,城高強厚,周圍的地形又非常複雜,是江南一帶做都城的首選。當年李淵之所以輕易攻克長安,是因為隋朝離心離德,天下都反。而如今的丹陽,卻決然不同。

李靖冷靜地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這一提醒,如同醍醐灌頂,一語將李孝恭驚醒。

緊接著,李靖又說:馮慧亮和陳正通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的人,其實他們根本就不想死守,只不過是輔公祏下了命令而已。我們應該想辦法激怒他們,只要他們出來,只要一戰,我們就能破敵。

不愧是李靖,眼光非常獨到。

馮慧亮等人不過是一群盜匪,堅守不戰,才僵持到現在,只要出戰,一戰就能破敵。

三國時期孔融非常盛讚袁紹的顏良文丑,說他們是“勇冠三軍”,而荀彧則對此嗤之以鼻,他認為這兩人不過是“匹夫之勇,一戰可擒”。後來的的事情證明了果然如此。

李靖表現出的魄力和眼光與此相同。

於是,李孝恭全盤接受了李靖的建議。他故意挑選老弱殘兵去進攻宋軍的博望大營。結果被宋軍打得大敗。

宋軍可能覺得被侮辱了,就追著唐軍打,一連追出好幾裡。他們要把所有的不滿、鬱悶都發洩在這群老弱殘兵的身上。

此時,唐軍的主力正在這裡嚴陣以待。

他們看到宋軍,馬上發動進攻。宋軍大敗。

此時,唐軍的將領闞稜脫下頭盔,說:你們敢跟我打嗎?

闞稜是杜伏威的義子,在宋軍中很有威望,大家看到他,都喪失抵抗的意志,有的人甚至直接跪地叩頭。馮慧亮的大軍就這樣潰散了。

李孝恭、李靖乘勝進攻,一舉就將宋軍的博望山和青林山的兩座大營攻克。

馮慧亮、陳正通丟失了陣地,死傷一萬多人,逃回丹陽。

唐軍一路追擊,進逼到丹陽城下。

博望和青林兩座大營的失守,對於輔公祏的打擊非常大。當他看到李孝恭的大軍到達的時候,直接放棄了抵抗,率領幾萬人,棄城逃往會稽(浙江紹興)。

可惜,最終,輔公祏沒有到達目的地。

他在殺害王雄誕的時候就已經失盡民心。

這是中國歷史上唐和宋之間的唯一一戰,一代軍神在此戰中大發神威

當他逃到句容(江蘇句容)的時候,大軍就逃散了,追隨他的只有五百多人。

他到常州(江蘇常州)的時候,部將吳騷等人想把他擒送唐軍。輔公祏嚇得連妻子兒女都不要,帶著幾十人打開城門就逃。

要是說手下的士兵要殺自己是賣主求榮,這可以理解,但接下來的事情充分證明了,輔公祏早就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在武康(浙江德清縣武康鎮),當地的流民瘋狂進攻輔公祏的人馬,最後把他抓住送給了唐軍。

這件事令人想到了項羽。項羽垓下戰敗之後突圍逃走,本來是可以徹底逃脫的,但是途中遇到了一個鄉間農夫。這個農夫故意給項羽指了一條錯路,使得項羽耽誤了行程,終於被劉邦的人馬追上。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民間會有這麼一股力量自發地對這些帝王將相們進行干擾甚至攻擊?他們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對百姓都做了什麼?

可見,項羽的滅亡也好,輔公祏的滅亡也好,根本就是民心所向,而劉邦的漢、李淵的唐才是他們所期望的新王朝。

輔公祏在丹陽被殺死。他的黨羽也都被掃平。

自此,江南納入唐朝版圖。

到這裡,李唐平定輔公祏之戰就結束了。

輔公祏在李唐已經呈現出統一趨勢的時候,還想妄圖割據一隅,很顯然是痴心妄想的,這一點比之杜伏威要相差很遠。但當李孝恭的大軍前來討伐的時候,輔公祏所做的軍事部署非常得當,他根據險要地勢而設防,又採用了堅守不出的疲敵戰術,可以說是深得兵法精髓的。但非常可惜的是,由於手下的將領不具備獨當一面的才能,他們與唐軍的李孝恭、李靖等都相差太遠,最終的失敗就成了在所難免。

唐軍方面的勝利顯得並不太難,他們在國力、兵力、將帥等各個維度上都完全超越了輔公祏,可以說勝利是水到渠成。但李靖在此戰中及時指出了李孝恭的錯誤,避免了唐軍失利,他的分析能力,對敵我雙方形勢的估計,都令人歎為觀止。另外,在敵軍固若金湯,並無破綻的時候,李靖能製造機會,誘敵出戰,他的用兵才能也非常高明。

《中國古代戰爭100場》系列之唐平輔公祏之戰

劉弘文為您全面解讀中國古代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