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本帝國第一「軍神」,現在被日本學者評爲第一蠢貨

在舊日本歷史中提到“軍神”二字,乃木希典無疑是頭號人物,甲午戰爭中任旅團長,在遼東花園口登陸一馬當先擊潰清軍,馬關條約後出任日據臺灣總督,鎮壓臺灣起義。在日本躋身列強的日俄戰爭中乃木希典達到了自己軍事生涯的巔峰。出任第三集團軍司令官,以六萬日軍傷亡的代價攻克203高地,攻佔旅順口,犧牲的人中包括他的兩個親兒子乃木勝典和乃木保典,這樣的精神完全切合當時日本推崇的武士道精神。回國之後與對馬海戰高喊“

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升起日後著名Z旗,全殲俄國艦隊的東鄉平八郎一道被日本的宣傳機器並稱“軍神”。但是真正使乃木希典成為日本第一軍神的時間並不是他的戰功,而是他在1912年7月明治天皇去世之後,悲痛欲絕,每日為天皇守靈,最終在1912年9月與夫人商量後一同自殺殉主。由此乃木希典真正成為了武士道精神的象徵,死後當局大力宣傳,在多地建設“乃木神社”,一大批日本文學家思想家歌頌乃木希典,將其奉為日本第一軍神。

舊日本帝國第一“軍神”,現在被日本學者評為第一蠢貨

日本“軍神”乃木希典

但在戰後的日本,學者們漸漸從狂熱中清醒過來,開始正視歷史研究事實。乃木希典的原本形象也就暴露無遺。日本學者為乃木希典歷數以下“蠢行”。首先是在甲午戰爭期間,製造了日軍近代在中國的第一次大屠殺旅順大屠殺。導致兩萬多中國居民被殺,只有負責收屍的36人倖免,讓日軍野蠻殘暴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國際上形象大損,也使中日之間存下了無法緩和的仇恨,為日本日後的擴張失敗買下伏筆。

舊日本帝國第一“軍神”,現在被日本學者評為第一蠢貨

日佔臺灣期間標售的三等鴉片專賣許可

乃木希典行政能力備受學者批判的是在出任臺灣第三任總督期間的所作所為,乃木希典出任臺灣總督之際,臺灣剛剛結束浩浩蕩蕩的大起義,即日本歷史的乙未戰爭,日本以遠超甲午戰爭傷亡的三萬人的代價平定了臺灣局勢。此時的臺灣經濟被嚴重摧殘,物資緊缺物價飛漲。富人紛紛拋售田地移居海外,使臺灣固定資產價格雪崩。但乃木希典的總督府團隊不但不想辦法穩住經濟局勢,平緩物價。還通過行政手段干預壓低各種土地宅院的拋售價格,然後以第三方名義低價抄底,套取利潤。總督府官員利用職權囤積居奇,哄抬糧食價格。日本駐屯軍和總督府的文官、財團勾結,提交了一批方便他們剝削臺灣經濟的法案,乃木希典都大筆一揮批准。又以抵制中國貨為理由制定了超高的關稅和諸多稅種,實際上是方便了各級官員中飽私囊。導致當時的臺灣餓殍遍野,義軍再次席捲臺灣,直到乃木希典下任後才逐漸平定。在此期間臺灣在乃木希典的統治下完全成為了一個爛攤子,每年需要日本政府1200萬的軍費補助,飽受日本國民詬病。此時乃木希典再次展現自己的短時與無能。他評價日本統治臺灣一事“

就像一位叫花子討到一匹馬,既不會騎,還要被馬踢”。他說服了當時候首相松方正義和外務省的官員,準備模仿俄國向美國出售阿拉斯加,以1500萬法郎的價格向法國出售臺灣。這種行為明顯示乃木希典甩鍋,臺灣再他的統治下成為了帝國的爛瘡,只有賣掉才能將這筆賬抹乾淨。還好此時伊藤博文出任首相,撤換了乃木希典,臺灣在後任總督兒玉源太郎的統治下整治貪腐,大力發展經濟最終扭虧為盈,成為了日本的重要收入來源。這也更加顯現了乃木希典的無能,他本人差點成為了像賣掉阿拉斯加的沙皇一樣的千古笑柄。

舊日本帝國第一“軍神”,現在被日本學者評為第一蠢貨

乃木希典指揮下的日軍屠殺中國平民

日俄戰爭這個乃木希典軍事生涯的巔峰,乃木希典在此戰中的表現也經不起推敲。圍困旅順港攻打203高地一戰,身為集團軍司令的乃木希典帶著三口棺材在前線指揮,叫囂“俄軍死一個少一個,日軍要補充多少都可以“。大搞肉彈戰術,實施近乎不間斷的人海衝鋒。在俄國重機槍碉堡陣地前,日軍以絕對兵力優勢進攻了半年,付出了六萬人傷亡的代價卻未能前進一步,乃木希典甚至組織了3500人敢死隊綁白頭巾衝鋒的冷兵器時代的戰術,結果只是3500名年輕士兵一夜間屍骨無存。他的兩個兒子也躺進了他準備的棺材裡。日本國內震動,乃木希典在日本的家也被陣亡日軍家屬圍攻。但考慮到他兩個兒子犧牲,天皇頂住各方面的壓力沒有撤換乃木希典,退而求其次,再次派出當時日軍總參謀兒玉源太郎前往前線實際接替指揮,在兒玉源太郎的指揮下日軍巧妙出擊,用重炮戰術灌頂攻擊俄軍碉堡,僅用一週六千傷亡就攻下乃木希典付出六萬將士生命久攻不克的203高地,進而攻克旅順港,而這些功勞卻被日本的宣傳機器記在仍然擔任司令的乃木希典頭上。日本著名日俄戰爭研究學者,《坂上之雲》作者司馬遼太郎就將乃木希典稱為日本第一“愚將”。就連乃木希典本人也深感羞愧。班師回朝之後對失去親屬的民眾說道:“

吾乃殺乃兄殺乃父之乃木是也”。用這樣的文言文道歉,也說明乃木希典心中知道,那些軍屬們是永遠不會原諒他的。即使但是的日本宣傳機器大力造勢,但歷史的事實終將被人們探尋。口口相傳的軍神最終不過落得個被本國民眾唾棄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