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靠谱童书每周推荐 孩子免费听故事神器

点击标题下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关注

600多个经典故事任意听

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把一个正在埋头专心挖沙的娃,平和地带回来吃饭,难度可能比做一顿饭要大得多。

宁宁从1岁起到现在快3岁,除了睡觉的床,呆得最久的地方不是爸爸妈妈的怀抱,而是小区里的沙坑。

拍爸因为溜宁宁时间多,被小区群封名“那位沙坑边的老父亲”。

用这位老父亲的话说,“给我家二女儿一个桶一个锹,她就能铲到天荒地老,山无棱天地和才敢与沙绝......”

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陪女儿玩沙轻松,在一边刷刷手机盯着就行,但带女儿回家就不容易咯。

刚开始,10次里有9次都是拧着娃,伴着暴风骤雨的哭喊声进门。

当了一两年的学习型爸爸后,拍爸实力见长。

慢慢实践起了温柔提醒,“宁宁,还玩5分钟我们就回家哦”,“宁宁,最后2分钟了哦。”

共情,“宁宁,爸爸知道你很想继续玩,可是太晚了,我们真的要回家了。”

游戏力,“你看小鸟小蝴蝶都回家吃饭了,宁宁也要回家吃饭啦。”

几招混合使用下来,成功率进步到10次有5次可以父慈女孝地进家门。但这一半的概率似乎已经是极限,还能有办法提升么?

说实话,我这些年被三个娃推着修炼,很多状况一出现,脑子里已经能下意识地列出应对步骤1、2、3。心中有数,大部分时候都不至于太慌乱和失控。

要说遇到还是有些犯怵的,像这样的“转场”,也就是把孩子从正沉浸的世界里带走,算是难度很大的,我也得碰运气。

最近在看一本书《简单教养经》,看到里面怎么应对“转场”,觉得很有启发。

看起来让孩子停下正在干的,听大人的话离开,是个简单合理的要求。

但实际上呢,孩子的小脑瓜在经历不同世界的转换,从“孩子的世界”到“大人的世界”。

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如果说大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是聚光灯,那么小婴儿感知世界的方式更像是能照亮四周的灯笼。

他们不光用眼睛看,还用手、鼻子、皮肤、耳朵去感触,全心全意投入着,跟眼前做的事情融为一体。

想象得到,手里正铲着沙的宁宁,可能刚捡来一个小树枝,试着怎么给沙子屋搭小桥。拍爸冒失地闯进来,站在沙坑外好话说尽非要带她回家。

就像大人正全神贯注看着悬疑剧,在凶手即将露出马脚的时候,一个人过来突然冲到面前说要关掉屏幕。

是不是不管他说什么,态度好不好,心里都会堵得慌,本能想反抗呢?

可不可以先少一点冒失,暂时也进“孩子的世界”看看,再温柔地把她带回到“大人的世界”。

跟拍爸讨论的时候,他皱着眉摇摇头,那我进她的世界一起玩,不是更没完没了,还能回家?

第二天我建议他试试,准备带宁宁走的时候,走进沙坑蹲在孩子面前,耐心地看看她在做什么。

不到一分钟,感受到爸爸目光的宁宁就先开口了,“爸爸,这里有蚂蚁,蚂蚁去那个洞洞里。”

拍爸赶紧使出游戏力接话,“是啊,这些蚂蚁都进洞里了,看来它们是要回家吃饭了。宁宁和爸爸也回家吃饭好不好?”

没有立刻听到“不要,不要,不要回家”的反抗,拍爸继续,“宁宁的喵喵也要吃饭了,宁宁回去喂她好不好?”

才两三分钟,拍爸带着二女儿笑嘻嘻地回来了,宁宁一进门就去找她的玩具喵,拿着迷你碗勺们开始给喵喵喂饭。

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复述这些的拍爸连连感叹,和以前一样用了游戏力啊,为什么今天会这么顺利?

佩服他的灵光闪现和无数次磨炼生出的直觉,虽然一样用了游戏力,但这次不是站在沙坑外高高在上呼唤女儿了,而是先走进了“孩子的世界”。

只蹲了几十秒,最爱父母的小人儿马上就感受了尊重和联结,打开了嘴巴和耳朵,愿意开始沟通和倾听。

拍爸那句“蚂蚁都回家吃饭了,宁宁也回家吃饭好不好”,前半句在描述孩子的世界,后半句在介绍自己的世界,像是搭出了一座桥梁,让孩子有了走过来的可能。

再提到宁宁感兴趣的喵喵,具体又可以操作的“喂喵喵吃饭”,给孩子走向自己的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

难怪说育儿的段位高低,都藏在细节里,有时候这些细节哪怕连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但也不是Get到了“走进孩子的世界”、“建造一座桥梁”、“提供一把钥匙”的要点,孩子“转场”起来就会变得所向无敌。

前天我没有午睡,晚上困得早,也想早点给娃洗完澡进入哄睡。看宁宁正沉浸在新积木的拼拼搭搭里,想来正好再实践一把“转场”。

我先坐在她旁边,小宁宁长长的睫毛跟随着小手一闪一闪,快乐又专注的样子像闪着光。

果然不到一分钟,她注意到我了开始说,“这是宁宁搭的小汽车,哎呀,撞到石头啦......”

我顺着她往下说,“是啊,小汽车撞到石头啦,看来太晚了,宁宁司机也要去洗澡休息了,开车太辛苦了。”

宁宁侧过脸来看看我,“宁宁不辛苦,不要洗澡睡觉。”

被困意席卷的我不甘心,桥梁没建好,那就直接抛出钥匙吧,于是接着说,“小鸭鸭也要洗澡睡觉了,宁宁和妈妈一起去帮小鸭鸭洗澡好不好?”

小人儿摇摇头,坚持要等一下再洗。

这样僵持了半个多小时,最后我打着哈欠说,“妈妈中午没睡觉,现在实在太困了,宁宁跟妈妈早点洗澡睡觉好不好?”,才得到了她的点头。

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回想起来,在浓浓的困意下,刚刚建立起的桥梁马上因为我的着急而坍塌。

育儿的招式若只在表面上使出来可能是没效的,这三个要点的精髓其实是真诚地尊重与联结。要是实在没有办法做到,倒不如跟孩子坦陈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生活里孩子的“转场”数不胜数,有意料之中的,也有意料之外的。每一次都这样面带微笑绞尽脑汁的话,爹妈们会不会累死?

在累死前,我列出了目前最难搞的宁宁每天必来的“转场”:

从床上起来到卫生间洗漱

上午遛完回家吃午饭

下午遛完回家吃晚饭

饭后玩乐后到卫生间洗澡

睡前阅读时间到关灯睡觉

(几个月后,还有收拾妥当出门上幼儿园)

要让这些意料之中的变化顺利进行,比起那三个要点,或许更重要的是,尽量让它们每一天都在固定得时间,以固定的模式出现,让它们形成一种规律。

以前我分享过关于孩子韵律的文章,

“有韵律的生活让孩子内心安定,身体健康。展现出来,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很‘好带’。”

特别用在“转场”上,当形成了固定的韵律,孩子的生物钟会自动开启,肌肉动作也会跟着适应,省去了大脑在不同世界里斗争的过程,孩子就会顺着熟悉的地方前进。

更可以在每一次转变都安插上一点点仪式感,比如哼一首固定的小曲,或者拿出固定的玩具。

写了这么多,发现当妈也太不容易了吧。

最后用一首育儿博主渡渡鸟写的小诗节选和亲们共勉吧:

亲爱的,

得做有熊心豹子胆的妈妈,

静如冬眠,

动如闪电,

稳如磐石,

机灵百变。

童年是一块猎场,

而妈妈是守门人。

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