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沒別的招了?

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把一個正在埋頭專心挖沙的娃,平和地帶回來吃飯,難度可能比做一頓飯要大得多。

寧寧從1歲起到現在快3歲,除了睡覺的床,呆得最久的地方不是爸爸媽媽的懷抱,而是小區裡的沙坑。

拍爸因為溜寧寧時間多,被小區群封名“那位沙坑邊的老父親”。

用這位老父親的話說,“給我家二女兒一個桶一個鍬,她就能鏟到天荒地老,山無稜天地和才敢與沙絕......”

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陪女兒玩沙輕鬆,在一邊刷刷手機盯著就行,但帶女兒回家就不容易咯。

剛開始,10次裡有9次都是擰著娃,伴著暴風驟雨的哭喊聲進門。

當了一兩年的學習型爸爸後,拍爸實力見長。

慢慢實踐起了溫柔提醒,“寧寧,還玩5分鐘我們就回家哦”,“寧寧,最後2分鐘了哦。”

共情,“寧寧,爸爸知道你很想繼續玩,可是太晚了,我們真的要回家了。”

遊戲力,“你看小鳥小蝴蝶都回家吃飯了,寧寧也要回家吃飯啦。”

幾招混合使用下來,成功率進步到10次有5次可以父慈女孝地進家門。但這一半的概率似乎已經是極限,還能有辦法提升麼?

說實話,我這些年被三個娃推著修煉,很多狀況一出現,腦子裡已經能下意識地列出應對步驟1、2、3。心中有數,大部分時候都不至於太慌亂和失控。

要說遇到還是有些犯怵的,像這樣的“轉場”,也就是把孩子從正沉浸的世界裡帶走,算是難度很大的,我也得碰運氣。

最近在看一本書《簡單教養經》,看到裡面怎麼應對“轉場”,覺得很有啟發。

看起來讓孩子停下正在乾的,聽大人的話離開,是個簡單合理的要求。

但實際上呢,孩子的小腦瓜在經歷不同世界的轉換,從“孩子的世界”到“大人的世界”。

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如果說大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是聚光燈,那麼小嬰兒感知世界的方式更像是能照亮四周的燈籠。

他們不光用眼睛看,還用手、鼻子、皮膚、耳朵去感觸,全心全意投入著,跟眼前做的事情融為一體。

想象得到,手裡正鏟著沙的寧寧,可能剛撿來一個小樹枝,試著怎麼給沙子屋搭小橋。拍爸冒失地闖進來,站在沙坑外好話說盡非要帶她回家。

就像大人正全神貫注看著懸疑劇,在兇手即將露出馬腳的時候,一個人過來突然衝到面前說要關掉屏幕。

是不是不管他說什麼,態度好不好,心裡都會堵得慌,本能想反抗呢?

可不可以先少一點冒失,暫時也進“孩子的世界”看看,再溫柔地把她帶回到“大人的世界”。

跟拍爸討論的時候,他皺著眉搖搖頭,那我進她的世界一起玩,不是更沒完沒了,還能回家?

第二天我建議他試試,準備帶寧寧走的時候,走進沙坑蹲在孩子面前,耐心地看看她在做什麼。

不到一分鐘,感受到爸爸目光的寧寧就先開口了,“爸爸,這裡有螞蟻,螞蟻去那個洞洞裡。”

拍爸趕緊使出遊戲力接話,“是啊,這些螞蟻都進洞裡了,看來它們是要回家吃飯了。寧寧和爸爸也回家吃飯好不好?”

沒有立刻聽到“不要,不要,不要回家”的反抗,拍爸繼續,“寧寧的喵喵也要吃飯了,寧寧回去喂她好不好?”

才兩三分鐘,拍爸帶著二女兒笑嘻嘻地回來了,寧寧一進門就去找她的玩具喵,拿著迷你碗勺們開始給喵喵餵飯。

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複述這些的拍爸連連感嘆,和以前一樣用了遊戲力啊,為什麼今天會這麼順利?

佩服他的靈光閃現和無數次磨鍊生出的直覺,雖然一樣用了遊戲力,但這次不是站在沙坑外高高在上呼喚女兒了,而是先走進了“孩子的世界”。

只蹲了幾十秒,最愛父母的小人兒馬上就感受了尊重和聯結,打開了嘴巴和耳朵,願意開始溝通和傾聽。

拍爸那句“螞蟻都回家吃飯了,寧寧也回家吃飯好不好”,前半句在描述孩子的世界,後半句在介紹自己的世界,像是搭出了一座橋樑,讓孩子有了走過來的可能。

再提到寧寧感興趣的喵喵,具體又可以操作的“喂喵喵吃飯”,給孩子走向自己的世界提供了一把鑰匙。

難怪說育兒的段位高低,都藏在細節裡,有時候這些細節哪怕連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但也不是Get到了“走進孩子的世界”、“建造一座橋樑”、“提供一把鑰匙”的要點,孩子“轉場”起來就會變得所向無敵。

前天我沒有午睡,晚上困得早,也想早點給娃洗完澡進入哄睡。看寧寧正沉浸在新積木的拼拼搭搭裡,想來正好再實踐一把“轉場”。

我先坐在她旁邊,小寧寧長長的睫毛跟隨著小手一閃一閃,快樂又專注的樣子像閃著光。

果然不到一分鐘,她注意到我了開始說,“這是寧寧搭的小汽車,哎呀,撞到石頭啦......”

我順著她往下說,“是啊,小汽車撞到石頭啦,看來太晚了,寧寧司機也要去洗澡休息了,開車太辛苦了。”

寧寧側過臉來看看我,“寧寧不辛苦,不要洗澡睡覺。”

被睏意席捲的我不甘心,橋樑沒建好,那就直接拋出鑰匙吧,於是接著說,“小鴨鴨也要洗澡睡覺了,寧寧和媽媽一起去幫小鴨鴨洗澡好不好?”

小人兒搖搖頭,堅持要等一下再洗。

這樣僵持了半個多小時,最後我打著哈欠說,“媽媽中午沒睡覺,現在實在太困了,寧寧跟媽媽早點洗澡睡覺好不好?”,才得到了她的點頭。

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回想起來,在濃濃的睏意下,剛剛建立起的橋樑馬上因為我的著急而坍塌。

育兒的招式若只在表面上使出來可能是沒效的,這三個要點的精髓其實是真誠地尊重與聯結。要是實在沒有辦法做到,倒不如跟孩子坦陳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生活裡孩子的“轉場”數不勝數,有意料之中的,也有意料之外的。每一次都這樣面帶微笑絞盡腦汁的話,爹媽們會不會累死?

在累死前,我列出了目前最難搞的寧寧每天必來的“轉場”:

從床上起來到衛生間洗漱

上午遛完回家吃午飯

下午遛完回家吃晚飯

飯後玩樂後到衛生間洗澡

睡前閱讀時間到關燈睡覺

(幾個月後,還有收拾妥當出門上幼兒園)

要讓這些意料之中的變化順利進行,比起那三個要點,或許更重要的是,儘量讓它們每一天都在固定得時間,以固定的模式出現,讓它們形成一種規律。

以前我分享過關於孩子韻律的文章,

“有韻律的生活讓孩子內心安定,身體健康。展現出來,我們就會發現,這樣的孩子很‘好帶’。”

特別用在“轉場”上,當形成了固定的韻律,孩子的生物鐘會自動開啟,肌肉動作也會跟著適應,省去了大腦在不同世界裡鬥爭的過程,孩子就會順著熟悉的地方前進。

更可以在每一次轉變都安插上一點點儀式感,比如哼一首固定的小曲,或者拿出固定的玩具。

寫了這麼多,發現當媽也太不容易了吧。

最後用一首育兒博主渡渡鳥寫的小詩節選和親們共勉吧:

親愛的,

得做有熊心豹子膽的媽媽,

靜如冬眠,

動如閃電,

穩如磐石,

機靈百變。

童年是一塊獵場,

而媽媽是守門人。

孩子玩到不肯回家,除了硬拖回去没别的招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