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山寨之謎!防匪?自保?打埋伏?

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

在淄川、博山的東南部和南部山區的山上分佈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山寨(當地人俗稱“圍子”),這些山寨大小不一,有的建造精細,有的建造粗糙,這些石寨經歷了至少上百年的風雨侵蝕或人為破壞,現在大都成為殘垣斷壁,亂石擋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被人遺忘。

由於近十幾年來鄉村旅遊的興起再加上眾多驢友的光顧,這些沉寂了上百年的山寨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有些人對這些山寨的建造年代和用途頗感興趣,想弄個明白,但由於這些山寨的建造年代比較久遠又缺乏史料記載,只能從當地一些老人的口中得到一點零星的信息,大都是一句話:“山上的圍子是用來躲避匪患的”。其它的就很難知曉了。

最近一兩年,我也斷斷續續地探訪了一些山寨,對此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想解開這些山寨的謎底,於是查閱了一些史料和走訪了山寨附近村莊的一些老人,漸漸揭開了罩在山寨上面的這團迷霧,困惑了多年的難解之謎終於浮出了水面。

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
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

關於山寨最早的建造年代,實在不好確定。比如,馬鞍山上的山寨,有專家認定為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兵營,如果這一說法成立的話,距今也有兩千多年曆史了,但這些史書上沒有記載;再如招夫寨(有大寨小寨兩處),傳說是明朝永樂年間起義領袖唐賽兒的一處兵營,她手下有一員干將叫秋花,用比武招夫的辦法,招募人才,後來她在一次作戰中戰死,後人為了紀念她,就把她防守過的山寨叫做“招夫寨”,這也距今有六百多年曆史了。

以上這兩座山寨的建造年代比較久遠,真假難辨,暫且擱置不議,留待以後專家學者去繼續探究考證。

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

據史料記載,淄川、博山地區大規模集中修建山寨是在明末和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及民國時期。明末清初,戰亂頻繁,社會動盪不安;清咸豐、同治年間,捻軍征戰山東,紀律鬆弛,隊伍形同流寇;同治元年,淄川的劉德培以抗漕聚眾起義;另外臨近地區的土匪也經常前來騷擾民眾。

民國26年的《續修博山縣誌•匪患》記載:

咸豐十一年辛酉二月十二日,捻匪入境。十月,蒙沂諸縣棍匪蜂起,各村團練與相哄擊,死難者七十餘人。

同治元年,淄川劉德培以抗漕事聚眾,據淄城與清廷抗。九月,劉德培邀南捻數萬眾來。

同治二年癸亥三月十三日,清兵追捻匪六萬餘人自萊蕪長峪道猝至,居民聞警皆逃漢王寨,不慎於火焚,毀甚巨。

同治五年丙寅三月,捻匪由夏莊過境。

同治六年丁卯,捻匪自蒙沂來,由漢王寨北去。

以上記載,從咸豐十一年到同治六年,捻軍多次進入淄川和博山境內,為了防避捻軍燒殺搶掠,紛紛建造山寨,這也從山寨遺留下來的不多的石刻中得到驗證,如張莊的雁門山山寨中有一處房屋上的石刻就有“大清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六日”字樣;小口頭村東山山寨的寨門上刻有“同治六年六月上浣”字樣。

《博山縣誌》中記載的捻軍是一支什麼樣的隊伍呢?

“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夥”,捻軍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遊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油捻紙用來作法,於節日時聚眾表演,為人驅除疾病、災難以牟利。早期捻子是向鄉民募捐香油錢,購買油捻紙。後來,也有恐嚇取財、勒索而實與盜賊無異的現象。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數越多,所謂“居者為民,出者為捻”,而清朝官方稱之為捻匪。

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
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

除捻軍以外,當地人因對朝廷不滿也聚眾起義,例如,上面《博山縣誌》中的記載:“同治元年,淄川劉德培以抗漕事聚眾,據淄城與清廷抗。九月,劉德培邀南捻數萬眾來。”可以看出,這些起義也是裡應外合,相互串聯,給當地的老百姓帶來了禍患,為此也紛紛修建山寨來防匪患,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位於西石門村西嶽陽山上的兩處山寨,當地人稱為“王家圍子”,《博山縣誌》中有王肇沅《修石門山寨記》一文,對我們研究山寨產生的歷史背景彌足珍貴。

“……於是修寨之意決。是時賊氛稍遠,吾鄉人紛紛議築土堡,或以淄城堅,竟相移入。乃與家大人議。以城雖堅,而我無田可供食。窵橋雖有田,而土堡終不如山寨之險。堅壁石門,以耕以守計甚得。於是歲五月朔鳩工庀材。度古寨地狹,莫容。乃於古寨南之高峰起寨。其地勢尖峰巉削,東南皆懸崖,惟西面稍坦。巉者平之,四圍周以石垣。石取諸山,故價廉而工省。其懸崖處,垣無庸高也;其坦處,則甃以重垣,上施銃眼二。非重垣不足防衝突也。其門,則石券,僅容人出入,上小屋一間,以備風雨瞭守。門則東北向,以登山之路在北也。四維既張,無以禦寒暑焉,不可,於是房屋備;枵腹焉,不可,於是倉廩備、庖湢備;峰高,無水,尤不可以不儲,於是即寨之西偏最凹處鑿池,上覆以石,而灰泥其中。不泥則漏卮為患;不覆則凍裂堪虞。夏日急雨驟漲,皆入池中,盛水約二千石。……”

“……當此時只為南匪計耳,不意於次年秋竟有劉德培之變,蠶食山中諸村。予與臧獲數輩負隅固守,賊聞有備,不來犯,竟賴以全。……”

從文中我們得知,修建山寨最初是為了防“南匪”,不料想“次年”淄川的劉德培聚眾起義,經常來蠶食山裡的百姓,王家人就在山寨中躲避,逃過一劫。

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

民國初年,土匪蜂起,給百姓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地威脅。我們再來看《博山縣誌》上的記載:

民國元年壬子,匪魁於三黑據千人洞劫掠,近村兵民合擊,驅之出境。

民國七年戊午,悍匪白天祖自結老峪進窺,十八營營長佟瑞亭率兵擊,卻之。

民國十五年丙寅正月十五日,臨朐匪蓋三省夜襲太河鎮,焚燒團局,大肆劫掠。同時,土匪小白龍並擾,及馮家社東偏。

莒州匪孫立子劫掠太河牟莊、馬陵、同古坪等處,旋去。

益都土匪趙錫據昭陽洞、仁河等處,四出剽掠。

民國十六年丁卯正月二十七日,土匪在邢家莊一帶與警備隊接戰,匪氛甚惡,幸民團策應,匪不得逞,始引去。是年三月二十九日,匪至上瓦泉莊,賴民團先事預防,得無恙。

是年六月,劉黑七黨羽夜入柿巖莊,擄孫氏子及其甥以去,甥道亡,孫氏子贖還。是年九月初四日,劉黑七率匪三千餘人入東峪、峨莊一帶。初五日,出遨萊峪至前懷莊。

民國十七年戊辰七月十七日,劉黑七劫掠郭莊,進窺夏莊。民團分隊長朱子厚往救,得免。

民國十九年庚午六月,益都匪趙光慶焚燒東峪、東道平等莊。

民國二十年辛未,益都匪犯境,王縣長蔭桂偕客軍及本縣隊伍集太河莊追逐,破走之。

民國二十二年癸酉春,伊來灝率匪眾數百擾邑之東鄙,經博山、臨朐兩縣會剿,始遁去。

從以上記載來看,淄川、博山的匪患多來自於外地。除捻軍以外,清末民初劉黑七、於三黑、蓋三省、白天祖、小白龍、伊老九等在沂蒙山區有名的土匪,幾乎都曾經光顧過淄川和博山。建山寨以自保,恐怕是當時的民眾無奈中的最好解決辦法了。

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
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

抗戰時期,日寇在原有的山寨基礎上建設碉堡,構築工事,成為他們侵華的據點,革命隊伍也充分利用山寨易守難攻的優勢,與日軍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

這些都是淄川、博山山寨構築的幾個重要時期,其中以清末民初的遺存為多,有的則多次被重複利用,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在這裡說明一點,現在的淄川東南部山區的幾個鄉鎮,比如,太河、口頭、峨莊等鄉鎮,過去都屬博山縣管轄範圍,直到解放後的1958年才劃歸淄川。

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
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
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淄博山寨之谜!防匪?自保?打埋伏?

湧泉山人2018.8.31於湧泉讀畫堂

掃描二維碼 關注淄博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