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醫打開手機聽科普|齒間的眼淚,牙齦的控訴

青医打开手机听科普|齿间的眼泪,牙龈的控诉

近期,我院舉辦了“健康中國 科普先行”首屆醫學科普能力大賽。參賽醫生結合專業及常見病、多發病,從科學性、專業性、趣味性方面進行展示。我們將陸續推出優秀作品,讓您感受醫學科學魅力。

青医打开手机听科普|齿间的眼泪,牙龈的控诉

本期主講人 肖喜梅

首屆醫學科普能力大賽“十大演說家”

很多人都會有牙齦出血的經歷,大部分會在刷牙時出血,有的會在早晨醒來時口內出血,當然嚴重的也有半夜來掛急診的,口內出血不止。

牙齦出血,既不要慌張,也不能忽視。

牙齦為什麼會出血

我們的牙齦為什麼會出血呢?首先需要了解一種疾病——牙周病。

牙周病指的是發生於牙齦、 牙周膜等牙齒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 當前我國成年人中 80%~ 97%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

青医打开手机听科普|齿间的眼泪,牙龈的控诉

牙周病是人群中最廣泛流行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也是成年人失牙的首位原因。牙周病患者會出現牙齦發炎、出血、疼痛口臭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出現牙齒鬆動移位、咀嚼無力、牙齒痠軟甚至脫落。

說到這裡,有些人還是會不以為然的說,說到底,牙齦出血最壞不也就少個牙齒嘛,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現在可以鑲牙、可以種植牙齒。

No!No!NO!還有更可怕的……

牙周病危害不容小覷

2017年世界愛牙日的主題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而我們的“牙周大使”就和全身健康息息相關,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阿爾茨海默病、骨質疏鬆等等。

牙周病已經被Meta分析確立為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CHD、口腔癌等疾病的危險因子。Meta分析結果顯示,暴露於牙周病可以增加高血壓發生率1.86倍。還有研究表明,剩餘牙齒數小於10比剩餘牙齒數大於25的患者冠心病死亡風險增加7倍。

牙周病與糖尿病的關係就更加“親密”了,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狀態為齦下菌群提供了豐富營養,使牙周感染無法徹底清除,加重了牙周組織破壞;而牙周病作為慢性炎症,對糖尿病代謝控制具有負面影響。

青医打开手机听科普|齿间的眼泪,牙龈的控诉

有干預性研究發現,產前得到良好牙周治療和維護的婦女,其早產和極低體重新生兒的發生率降低82%。美國醫學會建議,婦女在懷孕前或至少懷孕早期,應儘快請牙周醫生進行牙周檢查並得到及時治療與維護,以降低早產、低體重新生兒的發病風險。

牙周病和肥胖的關係也很微妙。到2015年,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數將達15億,而肥胖與牙周病發病呈現高度相關性,肥胖患者體內堆積的脂肪組織可分泌大量脂肪因子,直接介導牙周損害。

此外,牙周病和腎炎、呼吸道疾病等都有相關性。

我們為什麼會得牙周病呢?病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主要包括菌斑微生物、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創傷性咬合等。全身因素,包括社會心理因素、內分泌失調、吸菸等方面。

治療牙周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應用機械方法除去牙石、菌斑,以消除菌斑微生物對牙齦造成的刺激作用,具體治療方法包括齦上潔治術、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等。大家自己能做到的就是好好刷牙,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並控制好刷牙時間。

這裡推薦Bass刷牙法,時間一定要每次3分鐘左右,重度牙周病患者時間還要長,同時要配合著使用牙線、牙間隙刷等器械清理牙齒。

青医打开手机听科普|齿间的眼泪,牙龈的控诉

另外,每半年到一年到口腔科定期洗牙。當然,牙周病患者除了基礎治療(齦上潔治術、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外,很大一部分還需要做牙周手術治療(牙齦翻瓣、植骨、遊離齦移植等)。

青医打开手机听科普|齿间的眼泪,牙龈的控诉

牙齦出血,不容小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