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地学之星陨落,中科院地学部刘光鼎院士去世!

刘光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1929年12月29日出生,山东蓬莱人。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队。

1980年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司副司长、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

1989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1993年当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并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进展》主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所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又一地学之星陨落,中科院地学部刘光鼎院士去世!

科研成就

刘光鼎50年代末到前苏联考察了海洋物探工作,参与了前苏联黑海海洋物探工作,60年代初在国内组建了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队伍,发表关于地震压电晶体检波器频率特性的论文,在当时非常艰苦的条件完成了中国自己的海上物探工作,与他的同事们共同编写的《渤海海底地质构造初步研究报告》被评为1965年国家科委重大成果。在后来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中,还完成“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1:200万)及专著《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又一地学之星陨落,中科院地学部刘光鼎院士去世!

1982年完成“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研究”,在中国近海大陆架地区发现六大新生代沉积盆地及一系列含油气构造。

1984年刘光鼎着手组织国家重点攻关项目85-054"寻找大油气田的理论与方法技术研究",该项目下设有“中国的天然气"、"南方碳酸盐岩的油气"、"塔里木油气"、"东海油气"四大课题,刘光鼎为项目负责人。与此同时,他还在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系统内部组织编绘《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海30年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编绘出海底地形图、立体地貌图、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平面剖图、地球动力学图、地质图、大地构造以及新生代沉积盆地图,统称为《系列图》。并在该系列图的说明书中探索总结了规律性认识,指出中国海经历了五幕演化史。1992年,该《系列图》和《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由地质出版社出版,1993年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5年《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图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同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9年6月,地质矿产部安排刘光鼎到亚洲近海联合勘探组织任高级专家,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要求刘光鼎出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光鼎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首先提出研究所基础建设的四大中心,即成像中心、高温高压岩石物性中心、地磁台链中心以及资料信息心。确定了应用开发的四大课题,即沉和盆地综合研究、油储地球物理、岩石圈目录研究以及地球磁场与空间电磁环境。他调地球物理应与地质相结合,并亲自领导“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学理论与方法

又一地学之星陨落,中科院地学部刘光鼎院士去世!

科技成果奖励

时间 奖项名称

  • 1982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2年 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

1993年 地质矿产科技奖一等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

1995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7年 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1998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又一地学之星陨落,中科院地学部刘光鼎院士去世!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

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0年科学中国人2010年终身成就奖

又一地学之星陨落,中科院地学部刘光鼎院士去世!

家庭背景

父亲:刘本钊,字康甫,早年曾先后在清华大学、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自昆明返回青岛,任职于山东大学;全国解放前夕,受迫胁去台湾,就职于新竹清华大学。

母亲:董德玉,擅长书法、医术。抗日战争前夕,携众子女从青岛返回蓬莱,悬壶行医,并支持子女们参加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