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種韭菜,竟能年入千萬元!他種的韭菜與我家韭菜有啥不同?

1989年出生的柴會龍,大二的時候就創立了一家員工達400人的公司,被同學稱為“柴百萬”。2012年大學畢業後,柴會龍回到故鄉章丘市柴家村種韭菜,截止到2013年年底,

營業額一千多萬元,淨利潤達100多萬元。

大學生種韭菜,竟能年入千萬元!他種的韭菜與我家韭菜有啥不同?

柴會龍一手倡導的“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戶”模式,改變了幾十年來傳統的種植模式,他的盆栽韭菜也因此成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一個典型。下面是柴會龍自己講述的農村創業史:

我大學讀的是國貿專業,做過校園媒體,畢業時即使面對年薪20萬的誘惑,也還是想回到自己的家鄉——章丘市柴家村。我的家鄉有種植韭菜的歷史,355戶人種韭菜,有1500畝特色品牌基地,村裡甚至在2000年註冊了綠色無公害韭菜的品牌,但這個官方認證並沒有給村民帶來更多的利潤。19歲那年,我就立誓,如果四年之後,家鄉的韭菜還沒有走向全國,我自己將回到家鄉實現這個夢想。

食品安全是消費剛性需求

大學生種韭菜,竟能年入千萬元!他種的韭菜與我家韭菜有啥不同?

在我上大學時,就不斷聽說各種韭菜中毒事件。很多明明是無公害、無殘留的蔬菜就算放在超市裡也沒有人要買。由於恐懼,消費者們現在連證書都不認可了。現在城鎮化那麼厲害,很多人沒有地(想種也沒法種),也種不出好韭菜,只能買。面對這樣一個旺盛需求,我們的村民卻並沒有賺到多少錢。普通韭菜在中國確實很難賣得起價錢,在農貿市場裡,4塊錢(一斤)算是頂天了。

要改變這些問題,我必須從很多方面著手改變過去農業生產經營的一些方式方法。我決定以家庭農場為主,以農民合作社為輔。先把自己做成一個標本,如果成功,再宣傳給農民。我租下40畝做大批量的韭菜生產,專門供給超市,這樣的無公害韭菜可以賣到30-40元一斤;另外10畝專門做韭菜盆景,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製的需求。

農產品的營銷要接地氣

大學生種韭菜,竟能年入千萬元!他種的韭菜與我家韭菜有啥不同?

過去我們的韭菜遠銷到北京、天津,大家都說好,可是消費者並不知道這個產品是誰生產的,怎麼生產的,說白了,沒有品牌。我的想法就是要打開銷路,形成品牌。

我們有意識的接觸媒體,我們在濟南等城市的本地生活頻道開始做廣告。我們通過廣告,向消費者們傳達我們的品質、產品,還有模式。

我們還和(擁有)高端人群的機構合作。我們最早通過濟南高端農產品網站賣我們的無公害韭菜。另外,我還和車友俱樂部合作。他們需要活動場所,也願意支持我們。經常有很多車友會把車開到我們的基地,實地看我們的種植情況,然後帶上幾盆回去。

讓市民在家裡割韭菜

大學生種韭菜,竟能年入千萬元!他種的韭菜與我家韭菜有啥不同?

冬天是韭菜的旺季。城裡的老百姓想吃自己種的韭菜(食品安全需要),又沒有地方去種。面對這個市場,很多人做了嘗試,比如北京就有人做盆景農業,但是價格太貴,一盆盆栽可能賣到3、4百塊錢。另一類是無土栽培,但是這種農作物的生命力非常差,產品就長一茬。

我們韭菜的壁壘就是種植技術,尤其是育苗技術,看似進入門檻非常的低,其實門檻非常高,別的地區難以複製。育好苗才能保證消費者拿到家裡是可以生長的。

研究了競爭對手的做法後,我們開發了盆景韭菜。我們用統一規格的泥盆來裝,使得產量和品質都有了提升,形成標準化的產品外觀。

以前的韭菜是在地裡種植,粗曠;而盆栽韭菜是我們精心育苗,成活率高。這樣柴家村的無公害韭菜可以放在市民的陽臺上養,既可以用來觀賞,又可以吃。每盆韭菜可以割3-5茬,每次都是新鮮的。我們賣的是產品,不是食材,市場反響很好,每盆韭菜可以賣到79元。市民吃完了,還向我們預定和團購,我們按照小區配送。

通過合作社確保供應鏈

大學生種韭菜,竟能年入千萬元!他種的韭菜與我家韭菜有啥不同?

有了銷路和口碑,就要保證供應鏈。

我讓村民加入我們的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種植、統一銷售,分享收益。除了保證產量,我們還要保證品質,品質是品牌的生命。農民,你只要讓他掙到錢,他就願意按照這種模式進行生產,並且由於大家是利益共同體,誰要亂來,壞了招牌都是不被允許的。其實我們的要求很低,他們大都是種了30多年地的農民,他們的技術非常成熟,我們地挨著地,互相監督,不撒農藥就統一都不撒農藥。農產品安全現在越來越厲害,農民也知道不灑農藥是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