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幼升小”妈妈的日与夜

今年9月,我的孩子就上小学三年级了。想到这儿,我感觉心里轻轻地松了口气。我和孩子历时两年的“幼升小”阶段算是告一段落了。这个“两年”是我自己定义的,指从幼儿园大班毕业到小学二年级结束的这段时间,也是孩子告别幼童到成为一个“小豆包”的阶段,历时两年。因为我觉得以幼童各方面的接受能力来说,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一个心理上的转变,对自己的身份重新认知是不太现实的。

一个“幼升小”妈妈的日与夜

当初我对孩子的小学班主任说出“我的孩子是零起点,请您多关照”的时候,自己的心里也有点发虚。因为在孩子的幼儿园时期我们真正实践了“快乐教育”这个理念,纯玩为主,零星接触了点英语、拼音什么的,在“牛娃济济”的帝都大海淀,我们家也算异类了。虽然我是博士学历,但毕竟是初为人母,对幼童的教育各种摸不着头绪。经常是听听张三的经验,马上实践一下,效果不佳又赶紧换李四的。家里的老人看我像没头苍蝇似的,很不屑地说:“我们那时候也没费那么大劲,把你们几个都养大了,学历也不低。”我一想的确如此啊,现在不是提倡“快乐教育”吗?孩子就要散养。

于是我心一横,真是身体力行,把孩子“放羊”了。在他的0—5岁没有报任何兴趣班,纯玩为主。我对孩子也没有任何教育上的规划,回想一下,那几年也是我为人母后最轻松的时光。

一个“幼升小”妈妈的日与夜

但我总是隐隐感觉到哪里不对。因为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整个社会环境和我们幼年时可大不相同了。那时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根本谈不上规划。老人们常抱怨现在的学校把很多教学任务推给了家长。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多数父母们在孩子的学校教育上一直是角色缺位的,少有对孩子在课后进行督促,也很少参与教学任务,基本上是老师独挑大梁。家长们少有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有过思考。

当然,这和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个著名的“五个需求”理论,第一个层次就是人首先要满足自身温饱的需求。想想我们的父母刚刚历经改革开放初期,能让孩子吃饱穿暖,能考上个大学已属不易,哪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实践教育孩子的细节问题。时代飞速发展,仅仅依靠老人们的经验主义,以“关起门来当大夫”的方式教育孩子,我想这肯定是跟不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的。

一个“幼升小”妈妈的日与夜

经过重重思考和不断的向教育专家们的虚心求教,我更坚信孩子的教育背景是应该规划的。根据孩子的身体发育,尤其是脑部发育的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育儿。比如:大脑的发展和使用有其规律。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发育需要一定的营养,大脑的神经元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就是omega-3脂肪酸。神经元的正常运行也是离不开omega-3脂肪酸。但是人体合成这种脂肪酸的能力并不强。所以可以多给孩子吃些鱼,尤其是多油鱼类,如三文鱼、鳕鱼、沙丁鱼可以促进omega-3脂肪酸的形成。

一个“幼升小”妈妈的日与夜

同时,我也观察了身边很多学霸,发现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几个特点。一是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简单说就是把一本书读薄的能力,可以把若干个知识点编织成一个大网。在遇到问题时,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整合,再进行二次输出。二是良好的体力。毕竟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革命工作的本钱。

为此我给孩子制定了一个培养方案,原则就是重质量不重数量。一定要建立在孩子身体发展的规律上来选择培养内容,项目贵精不贵多。结合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要求,我还是选择了数学和英语两个科目做课外加餐,毕竟学历教育是还是现行教育的基础。在个人兴趣爱好上按照“一动一静”的培养原则,选择了击剑和国画两个兴趣班。

此后两年我们娘俩奔波在学校、运动场和辅导班上的路上,有笑有泪,有苦有乐。两年过去了,孩子成长很快,绘画作品参加了中日青少年书画展,击剑也练得有模有样,在学校的成绩也不错。

一个“幼升小”妈妈的日与夜

“快乐教育”不是对孩子进行愚化,侧重点还是在教育,重在质量。培养内容要遵循科学规律,讲究方式方法,纯粹散养、“放羊式”的育儿方式是不可取的,不能听之认之。小树还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