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古代沒有拖延症?你的拖延症,只是你尚未找到人生目標

歷史洪流縱橫,能被流傳下來的典故,必然是極具代表性。想要在如海的人潮中展露鋒芒,一路高歌猛進,名留青史,就必須勇猛,必須優秀。

為何古代沒有拖延症?你的拖延症,只是你尚未找到人生目標

戰國時期有位說客蘇秦,他自幼聰明好學,志向遠大,學的都是縱橫遊說之術。成年後蘇秦就離鄉背井,周遊各國四處遊說,希望能成就自己的一番大事業。

戰國時期,秦國是第一大國。於是他覲見了秦王,說道:“大王,當今天下,六國皆弱,唯秦國最強。大王又是最賢明通達之主,何不趁著秦國一家獨大之機,一統天下?”

可惜,秦國執政者秦惠王,屬於剛繼位的新皇帝。在這位新皇帝看來,說客,都是些投機倒把的滑頭分子。秦惠王對這些人較為反感,想到自己皇帝的位置還沒做穩當,就耐著性子說道:“鳥羽翼未豐滿之前,不飛;道德不夠崇高的人,不足以管理天下。寡人覺得時機未到。”

為何古代沒有拖延症?你的拖延症,只是你尚未找到人生目標

02

蘇秦十年磨一劍,好不容易瞅準了這個良機,結果秦王有眼不識泰山。蘇秦恨其目光短淺,憤然道:“從前三皇五帝都是靠著實力把這天下給打下來的。如今,您未動用任何武力就繼承了秦國的江山。耳畔所聞,都是您那些臣子的花言巧語。您是被矇蔽住了雙眼。如此良機,切不可錯失啊”。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秦國的確具備了強大的實力,憑藉武力征服諸侯也是戰國末期的大勢所趨。蘇秦敏銳的嗅到了這個契機,只不過他的遊說水平不足,不僅沒有打動秦王,反而還觸怒了秦王,鬧得不歡而散。

蘇秦冷靜下來之後,覺得仍不能放棄這個機會,先後十幾次上書給秦王,都石沉大海。此時,蘇秦盤纏用盡,華麗裘衣典當的銀兩也已支撐不住自己的生活開銷。

蘇秦只能灰頭土臉的回故里。

笑臉,總是用來迎接成功人士的。對於失敗的人,蘇秦的妻子只當不知道他已回家,照樣坐在織布機前織著布匹,他的嫂子不給蘇秦做飯,他的父親也不理睬蘇秦。

為何古代沒有拖延症?你的拖延症,只是你尚未找到人生目標

03

事業上受到重創,經濟上斷了來源,親情上受到冷遇,蘇秦會選擇怎麼做呢?

蘇秦沒氣餒,連夜打開了十幾箱的書,反覆研讀。每當到了困頓之時,蘇秦就用錐子狠狠地刺自己的大腿,哪怕扎到鮮血浸溼了褲腿,也不放棄。

一年後,蘇秦再次離鄉,開展自己的遊說大業。這次他成功了,被趙王封了“武安君”。在他的遊說下,六國都和秦國斷了往來。

此次回鄉,他的父親出城三十里來迎接他,他的妻子都不敢正視他,他的嫂子趴在地上對他行大禮。

如果蘇秦在第一次遊說秦王失敗後,就給自己找各種藉口,說自己生不逢時,未獲伯樂賞識;說家人目光短淺,他們的勢利成了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讓自己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緩過來,那麼蘇秦必然會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再也翻不出一朵浪花來。

為何古代沒有拖延症?你的拖延症,只是你尚未找到人生目標

蘇秦的成功,讓我們看到的認準目標,積極行動,無畏艱難的豐碩回報。當初,蘇秦在觀察天下局勢之後,便打定主意找第一大國秦王獻上計謀,即使一再被拒絕,蘇秦也再接再厲,接連十幾封的上書,封封言之灼灼,即使最後心灰意冷返鄉,也沒有給自己片刻的喘息期。正是這樣的人,才能促成六國合縱,才能勝任六國的國相。

在植物界,物競天擇;在動物界,弱肉強食。想要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行動力便是一切的重中之重。

運氣,是不可琢磨、飄忽不定的。你想要,它不一定來。

天分和本能,就像是你的庫存糧,放著不用會黴變腐朽;盡著用,會坐吃山空。

成功的機緣,萬瞬之一,錯過就是人生成敗的兩端。

三十六計中有一計為:“趁火打劫”。敵之害大,就勢取利。當敵軍的陣營內部著火,我方就要抓住機會立馬出擊,捲走任何對我方有利的物資。

為何古代沒有拖延症?你的拖延症,只是你尚未找到人生目標

04

如果拖延症來襲,我方先要考慮進去會不會燒著自己?對方的物資是否值得我們冒這個風險?要不還是觀望一段時間再說吧。

在我們躊躇的時刻,其他具備行動力的陣營就會先下手為強,搶佔了物資。

拖延症是一副沉重的腳鏈,讓你距離成功的目標越來越遠。

曾有位農家之子,父母拼盡全力將他送入京城的學府,就是希望兒子能夠高中科舉,光宗耀祖。若不能一舉高中,起碼也要在京中覓得一份體面的工作。這樣也就不枉費父母那麼辛苦的耕地種田,省吃儉用的供他學業。

可惜的是,這位農家之子是典型的“拖延症”患者。

為何古代沒有拖延症?你的拖延症,只是你尚未找到人生目標

先生千叮萬囑要背功課,農家之子覺得辛苦,總是推說自己頭疼。先生也無奈,只能搖搖頭。在京城生活開銷大,農家之子不甘過著清貧的生活,遂託人捎信回家。信中寫道:兒子在京中苦讀,奈何沒有貴人扶助自己。錢也不夠跟同學交際用,每日形單影隻,甚是孤單。如此下去,恐難在京城有所發展。

可是鄉下的老父母,已經難以拿出更多錢財來滿足兒子的這個要求。到最後,農家之子覺著自己的命不好,在京城沒能遇到賞識自己的伯樂,先生也看不上自己,同學也不理睬自己,最後連學堂也懶得去了。

這位農家之子只會怨天尤人,從未積極行動,努力學習。最終,他只能迴歸故里,延續祖輩的農耕之路,未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絲印記。

為何古代沒有拖延症?你的拖延症,只是你尚未找到人生目標

時代,是人才的鍊金石。拖延症,則是英雄發展之路上的一味毒劑。它會讓英雄的腳步越走越慢,為英雄套上一付又一付沉重的枷鎖,直至英雄淪為路人,失去了在歷史上留下印記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