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1个亿哪!

这可不是万达老王的“小目标”

Leonardo da Vinci.

列奥纳多·达·芬奇。

达·芬奇绝对是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一位怪咖,他不仅能画画,还有许多奇思妙想,他造过飞机,设计过密码锁,还解剖过偷来的尸体……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画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这些通通都是达·芬奇的前缀。

现在,又一场达·芬奇引发的疯狂已经开始了。

当达·芬奇名作《救世主》再现市场且即将拍卖的消息流出后,全球文化圈都疯狂了。更疯狂的是,谁也猜不到这幅《救世主》将被谁纳入囊中。

要知道,现在,《救世主》至少将拍出1亿美元的天价。

1个亿哪!并且是1亿美金!这可不是那个万达老王说的“小目标”。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救世主》画作

众所周知,世上现存的达·芬奇真迹不足20幅,而《救世主》是其中之一。

你想见见《救世主》吗?

你有机会的,给你条信息:10月28日至11月4日,佳士得拍卖行将在纽约举行拍卖预展,展品中当然有《救世主》;同时,佳士得也会在世界各地带来有关巡展,地点包括香港(10月13至16日)、三藩市(10月17至21日)及伦敦(10月24至26日)。

最后,《救世主》将于11月15日在佳士得纽约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以特别拍品形式瞩目亮相。

或许很多人花几辈子都搞不到1亿美金,但欣赏过《救世主》后,或许你可以说,至少你见过值1亿美金的妙物!

不扯这些了,现在小编可明要做件更疯狂的事:达·芬奇瞬间附身,听达·芬奇说说达·芬奇的事。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达·芬奇 附身

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别人才有理由喜欢你

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那年,大概就注定了我对科学的向往,会与艺术结缘。

记得小时候,我看过小鸟从我面前飞过,以至于后来我在想为什么它们能飞?

沉迷于飞行,我想建造飞行器,想知道我们到底能不能飞?

我知道你们都听过我画鸡蛋的故事。

一个鸡蛋,反复地练习,直到把它画圆为止。

其实,绘画这个领域更多的是依靠个人天赋。

我在很有名的韦罗基奥作坊里面当过学徒工,精于绘画。

我画过的小天使,因为画的太好,导致老师之后放弃绘画,转去研究雕塑。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因为我是左撇子,好像你们又可以证明一次“左撇子都聪明”这句话。

可是你们忘了,我采用左手从右到左,需要镜子才能阅读的反写书写方式。

很难,但我喜欢。

就像你们在研究《最后的晚餐》的时候,总会说这幅画高明的地方,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沉下心来,细细观察画中的人物哪个是犹大。

卡普阿的《最后的晚餐》,画里那个伸手拿面包的人便是犹大。

乔托的《最后的晚餐》,那个头顶没有光环的人就是叛徒犹大。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卡普阿的《最后的晚餐》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乔托的《最后的晚餐》

而我的《最后的晚餐》,我要让耶稣成为故事的主角,那个站在画面最中间的人物。

我想要大家仔细去研究这幅画,从细节之处,发现谁是犹大,谁是叛徒。

你会发现,画里所有的人物都没有头顶光圈,也没有伸出去拿面包的手,但你能看到那个略显紧张,身体后仰,手握钱袋,打翻盐瓶的人,就是犹大。

画作是灵魂的艺术,是流动的画面。

我希望我喜欢的每一幅画,都像一个故事,值得你们去体味。

《最后的晚餐》,我画了三年,有个官吏怀疑我偷懒而去催促我作画。

殊不知,那时的我正在思考如何展现犹大叛徒的身份。

怀疑使我愤怒,愤怒使我任性。

我对官吏说:“要不然你来当模特?要不然你来画?”

最后他灰溜溜地走了,我也辞去了米兰宫廷画师的工作。

创作对于我来说是极其认真的事情,我不在乎功名成败,我只在乎创作出来的东西是不是我想要的。

一幅画,代表我对艺术的感知。如果我对作品不满意,我是不会提交的。

即使赞助人反复催促我,我都只能对自己诚实,对我的绘画作品保持敬畏。

是的,就是这样!你们为什么喜欢我?还不是因为我做的那些事!所以,为了让你们更喜欢我,我当然要对我做的事情负责。

年轻人,记住我的忠告:只有对所做的事情负责,别人才有理由喜欢你!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文艺复兴后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请永远保持

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我,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我们仨,人们给了个“文艺复兴后三杰”的名号,

还四处说我们仨关系复杂。

“文艺复兴后三杰”的名号是外界给我们的评价,至于准不准确先不说,

但外界对我们三人关系的描述也是准确的,我们确实不合。

争强好胜的不是我,外界的诋毁赞誉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想对我想要探索的领域永葆热情。

我相信,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也是这么想的。

我年长于他们两位,属于不同年龄段的我们自然对艺术和人生的看法有所不同。

艺术之交流,思想之碰撞。

我60岁那年,米开朗基罗37岁,拉斐尔29岁。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拉斐尔《雅典学院》

我也是不理解为什么我和米开朗基罗要因“雕塑和绘画到底哪一个才是第一艺术”而争执。

不理解,随后拉斐尔画了幅《雅典学院》,画中柏拉图的形象就是我。

难道因为吵架时的我形象很生动?

更不理解,后来只要拉斐尔发表一幅画,米开朗基罗也立刻发表一幅画的行为。

关于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我只知道那天拉斐尔很开心的要和米开朗基罗打招呼的时候,米开朗基罗一脸的“你是谁?”的表情,彻底激怒了脾气温和的拉斐尔。

米开朗基罗的戾气,大概都可以将我们拒之千里之外。

而我和拉斐尔,大概两个脾气秉性都很相似的人,是做不成朋友的,很无趣。

所以那些年,我们都在努力工作。

充满激情的米开朗基罗,用他的疯狂完成了《大卫》。

顺风顺水的拉斐尔,用他的优美创作了《西斯廷圣母》。

而我,除了绘画,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人的一生,我追求积极地创造。

没有工具可以创造工具,没有思路可以创造思路。

年轻人,我和你说,请永远保持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这个世界上一切的发明和创造,都源自强烈的好奇心。

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你们看到的我

其实不是我

我热爱实验,我热爱记录。

实验没有对错,我所记录下来的所有东西,都值得保存。

那6000多页的手稿,都是我对未知的好奇。

那一年,我研究军事武器装备,想知道到底这些武器的杀伤力有多大。

那一年,我研究人体力学解剖学,想要知道为什么人眼360度都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事物。

有关“日心说”,当时的我迫于社会的压力不敢向外界公开,但是伽利略比我勇敢很多。

很多事情我不说,大概是知道有些人会把我当做异类。

但我知道未来的某一天,从我这些奇奇怪怪的研究里,一定能证明出一些原理,让我们离真理更近一步。

鸟怎么飞?水怎么流淌?人怎么活动?光怎么传播?

未知的一切令我着迷。

我热爱绘画,希望用明暗对比让事物立体,希望用明暗渐隐法让人物的情绪更加内敛,形象更加神秘。

那些没有发表的手稿,我并不想发表。

因为一切的研究,只是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那部分。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蒙娜丽莎》

你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只在特定领域里展现了他们的天赋,而我是在各个领域里都有一项研究发明。

你们说我是人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类心智发展的集大成者。

所以,我有这么多的故事,这么多的手稿,

为什么,你们始终只记得我的《蒙娜丽莎》,那个女人的神秘微笑?

趁着1亿美金,我为达·芬奇打call

| 可明笔记 |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

他还擅长雕塑、音乐、发明、建筑,

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

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

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

爱因斯坦认为,

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

科技至少可以提前30-50年。

达·芬奇,狂拽酷炫的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所以说他是天才,没有人会反对。

但是,我只想知道,

除了那个女人的神秘的微笑,

除了那个著名的晚餐,

关于达·芬奇,你还知道什么?

认识一个人,或者历史记住一个人,是从哪儿下手?

达·芬奇那么狂拽酷炫,

现在你提起他,一下子能想得起来的也不过就那三两件事。

对于庸庸碌碌的大多数人呢?

如何告诉世界,你曾经来过?

□□□□

作 者: 可 明

版 面: 蓝朝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