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日伪时期砀山县的“名誉”章

一枚日伪时期砀山县的“名誉”章

“名誉”章

简介:铜质章,直径3.3厘米,圆形,外边有12齿。上边文字:苏淮特别区保安第二总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下边文字:砀山县唐寨镇全体敬赠。中间是名誉2字。

这是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也就研究了一下,要想知道这枚徽章是怎么回事,就要先知道“苏淮特别区”是什么?

苏北行政公署及苏淮特别行政区是汪伪“国民政府”与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争夺地盘而成立。在1942年以前,江苏省长江以北皆为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所管理,汪伪仅控制长江以南各县市。为了将该地纳编入旗下,汪伪先于1941年11月于泰县成立“苏北行政公署”,统辖江苏省长江以北之泰、江都、六合、浦镇、仪征、泰兴、靖江、南通、海门、启东、如皋、东台、兴化、高邮、盐城、宝应等16县,并于1942年1月1日后暂代管“徐海道”及安徽省淮北地区;再于同年1月24日划江苏省的徐州市及铜山、丰、沛、砀山、邳、萧、宿迁、睢宁、东海、灌云、沭阳、赣榆、泗阳、淮安、淮阴、涟水、阜宁等17县(原徐海道),以及安徽省的宿、泗、灵璧、亳等4县(原淮北地区)为“苏淮特别行政区”,后又于1944年2月1日将苏淮特区称“淮海省”。“苏北行政公署”完成过渡任务后,于1943年5月27日并入江苏省,成为江苏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区。

1942年1月15日,汪伪政府在该地区设置了直属行政院的苏淮特别区,在徐州设立行政公署,任命郝鹏举为行政长官,辖区包括江苏、安徽的1市21县。但是,该地区虽在行政上归属汪伪政府,但根据日本军方意见,“为了防止因急剧变动引起人心动摇”,该地区的“财政、治安、教育、交通通信事业、通货等仍保持现状”。因此,该地区的管辖权问题实际上仍未得到解决。1943年1月,汪精卫偕同周佛海、林柏生等视察徐州,并在苏淮特别区公署成立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讲,表明决心掌握该地区行政权的态度。然而,延至次年1月13日,汪伪政府才得以决定将苏淮特别区改称淮海省,由郝鹏举任省长、保安司令兼汪记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2月19日,汪伪政府财政部宣布自3月1日起在淮海省禁止发行“联银券”,但不禁止流通。4月进而实行“中储券”与“联银券”的兑换,10月禁止“联银券”在市面流通。由此,取得了该地区的金融统治权。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苏淮特别区是伪“淮海省”的前身。而苏淮特别区保安第二总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也就是当时的伪军。由于缺少相关史料,这枚所谓的“名誉章”具体来历则不得而知。

当时的砀山县唐寨镇是指砀山县第二区唐寨镇,并不等于现在的唐寨镇,其大致就是今天唐寨镇的唐寨、油坊、于集(夹堤子村除外)三个行政村的范围。

但可以确认,当时的“砀山县唐寨镇全体”被代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