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告別城中村後,是一座大江東新城

都市快報

Author: 記者 林建安 通訊員 李華

終於“回家”了!

一個星期前,大江東前進街道前新福苑抽籤選新房,457戶居民即將入住這個新小區,大多是三豐村的村民。

大江东:告别城中村后,是一座大江东新城

前新福苑在東三路和江東一路交會處,有1600多套安置房。周邊配套蠻不錯,隔創新路,有前進第一小學、前進中心幼兒園、前進初級中學,前進農貿市場、前進衛生院,還有3家超市。小區北面,是即將和大家見面的蝴蝶谷花海生態公園。

50歲的陸阿姨,是土生土長的三豐村人,從一塊磚到一面牆,再到23幢嶄新的高層樓房,這些年,她和老鄰居們看著“新家”慢慢建起來。

現在,隨便在小區裡一逛,小花園、兒童遊樂區、大草坪……老百姓們喜聞樂見的配套設施,相當齊全。

今年,大江東要完成3647套安置房,更多的大江東人,將要住進盼了很久的“新家”。

告別城中村後

迎來大江東新城

錢塘江潮起之處,便是杭州的東門戶——大江東。

1966年以前,“圍墾運動”在錢塘江邊“造”出了50多萬畝灘塗,這一大片土地裡,大江東佔了大部分。

自灘塗而來,向新城而生。

杭州要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近年來紛紛被大企青睞的大江東,眼下更是迫切地想要“跑”向城市化。自2015年到2017年年底,大江東一共完成8703戶農戶、150多家非住宅徵遷,騰出了3.98萬畝土地。

大江东:告别城中村后,是一座大江东新城

這些土地,為大江東新城的建設,提供了相當大的空間。

小泗埠村裡

建起龍湖城市綜合體

開車過江東大橋後,沿江東大道往東行至青六路,就到義蓬街道的小泗埠村了。這個村子,被大家叫作“江東南大門”,原來是錢塘江上的一個埠頭,也曾繁榮一時。

2015年,小泗埠村成為大江東第一個整村拆遷村,騰出了2600多畝土地。也是在這一年,小泗埠村的村民,對“城市夢”有了更實際的期待。

小泗埠村整村拆遷,為大江東核心區的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拆”出來的2600多畝土地上,建起了東湖防洪調蓄湖項目、智慧谷、寶龍城市廣場、龍湖城市綜合體、紅黃藍國際幼兒園、杭高東湖分校等。

龍湖城市綜合體已於去年年底開工,具體位置東至頭蓬快速路,西至靖江路,南至艮山東路,北至江東一路,項目佔地214.9畝,預計2021年開業。未來,這裡將是一個涵蓋商業、住宅、酒店、學校等多種業態的大型商業綜合體。

杭高東湖分校,在青六線與左十四線交叉口,佔地約140畝,擬設63個班,其中小學部42個班,初中部21個班。智慧谷,由青六路、江東大道、小泗埠直灣和小泗埠橫灣圍合而成,項目佔地207.74畝。

不久後,這裡將拔地而起一個集商業、辦公、金融、研發、智慧應用、信息產業為一體的建築群。

小泗埠村東南面,是建華村。

100多年前,這個村子還是錢塘江的江道,後來淤漲成陸,紹興等地的農民到這裡開墾定居,才逐漸形成了一個村子。通過城中村拆遷,建華村騰出了2000畝土地,根據規劃,這裡也將建起一個城市綜合體。

宏新、創新兩個村子裡

建起職教科技城

新灣街道的宏新村和創新村,在大江東中部,中間橫著江東大道南北相鄰,與海寧鹽官隔江相望。

這兩個村子的整村拆遷,為大江東騰出了3000畝的開發空間,成為大江東職教科技城一期的啟動區域,規劃有杭州中策職業學校、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等9個重點項目。

大江東職教科技城北至江東一路-宏新北橫河,東至東昇路-規劃滬乍杭鐵路,南至江東大道,西至規劃頭蓬快速路,總用地面積約4.6平方公里。

一邊是中策職高、杭科院等主城區名校資源,一邊是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航天、機器人及自動化、軌道交通等7大產業為主導的產業園區。高校和企業將在這裡“牽手”,一起轉型升級。

未來,大江東職教科技城,將成為大江東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

越來被大企青睞的大江東

也越來越宜居

3年前,董明珠把格力電器智能產業園放到了大江東。去年,填補國內空白的大尺寸半導體硅片項目,也落地大江東。近年來,錢塘江東岸這片熱土,越來越被大企青睞。

與此同時,在地鐵7號線和8號線的保駕護航下,老百姓也對大江東表現出了極大的信心,跨江買房的人,不在少數。在人們印象裡,這個“產業很發達”的地方,也變得越來越宜居了。

大江东:告别城中村后,是一座大江东新城

擇一城安居,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離不開城中村改造帶來的“向城而生”。

引濱水景觀入城

新灣街道三新村的安置小區叫華彩名府,在新灣大道以西,馮婁橫路以北,搶險灣以東,一共有418套安置房。

通過引入南沙大堤、搶險灣、馮婁橫灣等“生態綠地”,周邊形成了一片“兩縱一橫”的濱水景觀。

今年5月,新灣街道38個重大項目開工,其中一個就是全域綜合整治和景觀提升。新灣大道以西片區,沿馮婁橫灣和搶險灣,要形成“一縱一橫”景觀長廊,總綠地面積9.2萬平方米;新灣大道以東片區,沿盛陵灣和南沙大堤,要串起一條集運動、觀景、商業於一體的體驗式生態走廊,新增綠化帶4.2萬平方米。

這些,都是三新村村民以後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的“福利”。

“蜜蜂窩”變成“蜜蜂公園”

“口袋公園”,被稱為高樓林立的城市中的綠洲。義蓬街道的“口袋公園”建設,讓大江東的城中村換了副模樣。

義前街和義盛路兩條馬路交叉所形成的三角地帶,以前被當地人叫作“蜜蜂窩”,又髒又亂。這個差不多11畝大小的“蜜蜂窩”裡,窩著7戶農宅,大多是上世紀80年代的老建築。

大江东:告别城中村后,是一座大江东新城

2016年,“蜜蜂窩”終於拆了,一年後,義蓬街道在這裡建起了兩個公園——蜜蜂公園、義蓬公園。現在,從義府大街拐入青六路,第一眼看見的,就是義蓬公園。在義蓬人心裡,這個公園已然是城市“綠肺”。

這兩個公園,也讓義蓬名苑、義蓬村周邊的回遷安置戶,多了一個娛樂休閒的好地方。現在,差不多每天都有2000多人來這兩個公園散步、唱歌跳舞。

2018年,大江東的目標

1.開工拆遷安置房7063套,總建築面積137.62萬平方米。

2.竣工安置房3647套,總建築面積68.97萬平方米。

3.完成城中村改造回遷安置420戶。

截至目前

開建前進高層安置房二期2167套,總建築面積37.13萬平方米。

大江东:告别城中村后,是一座大江东新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