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赤坎金沙灣,抗戰時期成了全國唯一港口,發揮了重要作用

說起湛江的金沙灣觀海長廊,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現在這裡已經成為湛江最高檔的商住小區群,高樓林立,商業繁華,還有美麗的海邊露天浴場……然而,這裡過去曾經是軍事要地,抗日戰爭時的重要港口,還出現過重達幾萬斤的擱淺巨鯨……今天就來為大家講這一段歷史。

湛江赤坎金沙灣,抗戰時期成了全國唯一港口,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沙灣周圍高樓林立,早已經是繁華都市

金沙灣觀海長廊一帶,過去是一條漁村,叫做沙灣村。沙灣村在清朝屬遂溪縣21都管轄,原是沙灣海灘的一個小漁村。清朝中期,洪姓的一支從化州長歧遷徙到沙灣南端定居,形成沙灣南村。後發展到沙灣北端,形成沙灣北村。

沙灣在法殖民者時代一直是軍事要地,其海域是用來停泊軍艦的。1943年日軍侵佔廣州灣後,沙灣也被封鎖為軍事禁區,檢查來往船隻。

沙灣成為市區的一部分,是因為一個坡頭商人,他的名字叫許愛周,後來成為香港的船業大亨。他的孫子許晉亨比他還有名,因為他交往的都是女明星,先是劉嘉玲,後來與李嘉欣結了婚。上個世紀30年代,許愛周率先在赤坎填海開發房地產,使赤坎的面積擴大到沙灣,沙灣因此成為了赤坎的海運中心。

湛江赤坎金沙灣,抗戰時期成了全國唯一港口,發揮了重要作用

昔日的漁場早已變成露天海水浴場

抗戰時期,國內別的城市相繼淪陷,廣州灣成了我國唯一可利用的港口,赤坎成了商業重鎮,而沙灣也成了抗日救國的物資中心。後來,廣州、香港等地淪陷後,大量難民就是從沙灣上岸逃來避難。成千上萬的沙灣挑夫,每人挑著100斤以上的擔子,冒著被日本飛機轟炸的危險,將軍用民用物資運到火車上,對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現在的金沙灣海域,雖然魚蝦不多了,但在當時卻是著名的淺海漁場,漁民在漲潮時 “趁小海”,捕捉小魚蝦蟹,拾貝挖沙蟲泥釘,然後將這些豐富海產品沿街擺賣,是赤坎居民早晚趁菜市的熱門。

有部分居民還喜歡按潮汐流水到沙灣海邊,守候漁民上岸,第一時間買生跳跳的海鮮,海市交易成為一景,這個習慣一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有。

說到沙灣收穫的最大的海產品,居然是一條巨鯨!據史料記載,清朝末年,一條如小山般的巨鯨擱淺在沙灣海灘,重達數萬斤!當時也不懂什麼保護動物,沙灣漁民發現後,用十多條牛拖到今光復路十九小附近空地宰賣,價錢極便宜。

那一次,赤坎居民和鄰近村民,家家都買到鯨魚吃,有的人一連吃了好幾天,吃到膩吃到怕。漁民還用鯨脂熬成鯨油,赤坎很多人用此油點燈長達一年多。光復路十九小附近,宰殺鯨魚前曾舉行隆重的拜祭儀式,祈福日後平安,群眾把這一帶起名叫“海安坑”。

今天的沙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変化,昔日位於村西邊的低矮平房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瞻目的湛江國際會展中心、金沙灣觀海長廊、麗灣新天地和一系列新興的地產項目,沙灣加了個“金”字,已經成為全湛江最高檔的商住社區,房價漲到15000以上,漁村和軍港已經成為遙遠的歷史。

湛江赤坎金沙灣,抗戰時期成了全國唯一港口,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在的金沙灣地產仍然是坡頭老闆開發的,是巧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