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所谓的俄国黑科技吧 有火箭降落伞加持的卡52遇事照样脸黑

武装直升机由于头顶旋翼的存在和作战高度极低的特点,一旦遭遇危险,机组人员并不能像固定翼飞机那样弹射逃生,绝大多数武装直升机都采用抗坠毁设计来提高乘员在坠机中的生存概率,通过在起落架、机身、座椅和座舱上采用抗坠毁和吸能设计来被动承受坠机冲击,尽可能地保全乘员。武直设计师一定没有考虑过乘员的感受,在遭遇危险时只能眼睁睁地被困在座舱中随机坠毁,然后再赌上一把生存几率,其中的恐惧绝对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忘了所谓的俄国黑科技吧 有火箭降落伞加持的卡52遇事照样脸黑

为了彻底解决直升机逃生难题,避免采用累赘沉重的抗坠毁设计,提高机组在低空作战中的信心并最大限度发挥出直升机作战效能,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在卡-50/52共轴双旋翼武装直升机的研制中另辟蹊径,为该机装备了世界上第一种直升机火箭弹射逃生系统。

忘了所谓的俄国黑科技吧 有火箭降落伞加持的卡52遇事照样脸黑

这两种直升机在座舱中都安装了俄罗斯红星设计局研制的K-37-800火箭弹射逃生系统(当然卡-52双座型安装了两套)。红星设计局是俄罗斯著名的弹射座椅和飞行装具研究机构,其最著名的产品就是广泛装备俄制第三代战斗机的K-36D弹射座椅,曾多次在航展上低空拯救过俄罗斯飞行员的生命,被誉为世界第一弹射座椅。K-36D弹射座椅的最新型号目前已经发展到K-36D-5,装备了苏-57隐身战斗机。

忘了所谓的俄国黑科技吧 有火箭降落伞加持的卡52遇事照样脸黑

许多媒体把K-37-800说成是弹射座椅,这是完全错误的,而且这个错误被广泛传播了许多年。红星设计局把K-37-800称为“火箭-降落伞系统”而不是弹射座椅,因为在弹射逃生过程K-37-800的座椅部分并不会像传统弹射座椅那样会被沿着滑轨弹出座舱外,而是采用了早期固定翼飞机弹射逃生系统的设计:使用一枚牵引火箭把飞行员拉出座舱。

这种诨名“扬基系统”的火箭牵引弹射逃生系统由美国斯坦利航空公司发明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具有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没有复杂的人-椅分离程序、弹射逃生成功率高的优点。但由于该系统最大弹射速度不高,所以只能装备低速飞机,如A-1“天袭者”攻击机,该机在服役中达到了92.8%的弹射救生成功率,比传统弹射座椅足足高出10%。

忘了所谓的俄国黑科技吧 有火箭降落伞加持的卡52遇事照样脸黑

所以对于低速的武装直升机来说,火箭牵引弹射逃生系统远比弹射座椅系统合适。红星设计局经过7前研发和测试后,终于为卡-50/52研制出了K-37弹射逃生系统。K-37采用模块化设计,安全弹射速度范围90-350公里/小时,安全弹射高度范围0-5000 米,飞行员体重范围57-91.4千克,从中可以看出该系统并不具备零-零弹射逃生能力。红星表示K-37除了装备武装直升机外,也适用于轻型民用飞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研制中的初教-7螺旋桨教练机同样配备了类似的SQZ-1火箭牵引弹射逃生系统。

忘了所谓的俄国黑科技吧 有火箭降落伞加持的卡52遇事照样脸黑

当卡-50/52武装直升机的机组启动弹射逃生程序后,旋翼叶片根部的爆炸螺栓会炸断共轴双旋翼的六个叶片,然后贴在座舱盖内侧的微型爆破索(MDC)会引爆炸碎座舱盖玻璃(仅限于卡-52,卡-50可能采用的还是传统抛盖式弹射),清理出弹射通道。接着安装在座椅头枕位置的白色固体自旋火箭点火向前上方飞出,通过系带拉着飞行员脱离座舱。向上爬升到远离直升机的高度后,自旋火箭自动脱落,飞行员的PS-3/A降落伞张开。与单座的卡-50不同,双座卡-52两名乘员的弹射轨迹各自偏向一侧,而且以先后顺序弹射以避免空中相撞。

忘了所谓的俄国黑科技吧 有火箭降落伞加持的卡52遇事照样脸黑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卡-50/52的弹射逃生系统在该机服役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在卡-50/52发生的4起坠机事故中只一例成功弹射逃生的例子,所有事故共导致5名乘员死亡。更为好笑的是在2013年10月发生的唯一一次成功弹射逃生的例子中,导致这架卡-52K坠毁的原因居然是K-37-800弹射逃生系统的不正常启动!俄紧急情况部报称这起事故无人员死亡,两名机组从机上弹射时均受伤。

通过卡-50/52低下的事故逃生率可以看出,对于武装直升机来说弹射逃生系统不一定比抗坠毁设计更实用,因为超低空飞行时乘员可能根本就来不及启动弹射程序,在这种情况下依靠被动抗坠毁设计来提高乘员生存概率显然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