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從何時起成爲山東的政治中心?爲何春秋戰國時期臨淄作爲齊國的都城沒有得以延續繼而成爲山東的政治中心?

夢痕無忌


濟南成為山東的政治中心應該是在明朝。歷史上,齊國首都為臨淄,魯國首都為曲阜,山東故也被成為齊魯大地。由此可見,齊國包括其都城臨淄在山東歷史上的重要的地位。

歷史上齊國的富庶也被後人津津樂道。春秋五霸之首便是齊桓公,起初齊國的國力也遠遠超過秦國,在管仲、鮑叔牙等人的努力下,齊國沿海經濟發達,而臨淄也長期為齊國的都城。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看,當時臨淄繁華富庶,可以說是世界上少有的城市中心之一。公元前221年,曾經強大一時的齊國最終被秦國所滅。臨淄的名稱雖然有所嬗變,但是地位卻一直延續下來了。

臨淄地位的變化應該是從兩晉時期開始的,伴隨著行政區劃的更迭,青州治所的變化,臨淄漸漸失去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輝煌。而歷城(原濟南)的地位逐漸上升,大家熟知的曹操還曾經擔任過濟南相。三國兩晉南北朝,由於軍事戰略地位和地理區劃的原因,臨淄的地位也不再如以前。到了明朝時,臨淄的地位已經被濟南府取代。洪武九年,山東省治由青州移治濟南,濟南成為名副其實的山東首府。明清時期一直延續至今,濟南的地位一直十分穩固。

為什麼臨淄地位沒有延續,其實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軍事政治版圖的改變,臨淄的位置優勢漸漸喪失,戰略地位在下降。作為曾經的齊國的都城,已經不適應山東政治中心的角色。二是地理條件和軍事位置來看,臨淄的攻守地位遠不如靠山靠黃河的濟南,而且濟南的交通位置重要。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是明清皇朝定都北京,而濟南臨近北京,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濟南作為山東首府,也是歷史的選擇。


齊魯壹點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濟南還沒有正式登陸山東政治舞臺中心之前,齊國都城臨淄已經是春秋戰國時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而在齊桓公稱霸之後,臨淄在山東六國中的地位更是獨一無二的。

1、齊國都城,從營丘到薄姑再到臨淄

《史記》記載,西周分封諸侯時,因姜子牙是開國第一功臣,被分封在齊國,都城是營丘。在打敗萊國之後,姜子牙修明政事,順風俗,開工商,發展漁鹽業,民眾多來歸附,姜子牙被授予“征討五侯九伯”特權,齊國一躍成為大國,地位高於其他封國。

以上記載提到的齊國都城營丘,並非現在的臨淄,而是今天的山東昌樂。那麼,齊國都城是如何從營丘轉移到臨淄的呢?

姜子牙死後其子丁公呂伋繼位;丁公死,其子乙公得繼位;乙公死,其子癸公慈母繼位;癸公死,其子哀公不辰繼位。哀公被周王用鼎烹殺,立其弟靜為齊君,是為胡公。胡公遷都於薄姑(今博興)。齊哀公的同母弟公子山帶領黨徒、營丘人襲殺胡公自立為君,是為齊獻公。齊獻公元年,把都城從薄姑遷到臨淄。

2、臨淄的地位變化,以西晉為分水嶺

臨淄成為齊國都城後,發展到齊桓公時成為獨一無二的重要城市。晏子使楚時,晏子曾對楚君說:“齊國都城臨淄有7500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儘管使用了誇張修辭手法,但臨淄城當時的繁華可見一斑。

秦滅六國後,臨淄成為齊郡,仍是極其重要的城市。王莽建立新朝時,曾短時期裡被改名為齊陵縣。東漢時,臨淄的地位再次提升,因為當時山東最高行政長官是青州刺史,治所本在青州,但因襲臨淄的繁華盛景,把治所遷居到臨淄,此後臨淄成為州治、郡治、縣治三級政府所在地,地位等同於山東的首府。

臨淄的地位變化以西晉為分水嶺。西晉永嘉之亂後,州郡縣三級政府重新搬遷到青州,自此臨淄不再成為山東的政治中心。

臨淄失去山東政治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是:西晉永嘉之亂中,人們發現臨淄地勢平緩,一馬平川,易攻難守,屬於四面臨戰的城市。而青州地處沂山山脈和魯北平原的交接處,北出可控山東半島,向南有山險可據,境內丘陵、河谷密佈,地貌多樣,古為"九州"之一,政治地位顯赫,也是山東的第一軍事重鎮。

3、濟南治所變化,同樣以西晉為節點

在濟南民間自古就有“先有平陵城,後有濟南府”的說法。西漢時,以東平陵城(今濟南章丘區龍山鎮)為治所設立了濟南郡,這是“濟南”一詞正式出現,東平陵城則是濟南最早的權力中心所在地。

呂后執政時,以東平陵城為治所成立濟南國。漢景帝時,因參與“七國之亂”,濟南國被降格為濟南郡。王莽建立新朝後,曾把東平陵城改名為“樂安”,東漢時又改成濟南國。需要提醒的是,此時的濟南是青史刺史的管轄範圍,而青史刺史的辦公地點正是臨淄。

東平陵城在唐朝時又被改名,改名者是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七年,唐太宗的兒子李佑在山東起兵造反,東平陵人李君球和其兄、其子等人堅守城池,抵抗叛軍達一個多月,直到唐軍到來打敗李佑。李世民為此把平陵縣改名為“全節縣”。

據記載,西晉永嘉年間,濟南的治所從東平陵城西遷到歷城縣(今濟南歷城區),又過去500餘年後,公元815年東平陵城被併入歷城縣,東平陵城作為濟南治所長達1500年的歷史結束了。

不過,對於東平陵城為什麼被廢置,而把濟南的治所西遷至歷城,至今學界尚無定論。人們只是猜測或許與地理位置、河水改道等有關。

4、明德王開府,濟南一舉成為山東首府

濟南成為山東的政治中心是在明朝。直接促成這一變化的,與兩大事件有關: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

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朱棣的六世孫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慫恿下御駕親征,在土木堡被瓦剌大軍擊敗被俘。其弟朱祁鈺登基稱帝,國號景泰。因瓦剌“挾帝之謀”失敗,次年將朱祁鎮無條件釋放,卻被景泰帝軟禁7年。最終,朱祁鎮經過“奪門之變”復位,國號天順,立長子朱見深為太子,封四子分別為德王、秀王、崇王、吉王。

其中的德王朱見潾最初封地在山東德州,但他以德州土地貧瘠、風沙太大為由,要求改封到山靈水秀的濟南。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朱見潾來濟南就封,修建了德王府(今濟南珍珠泉一帶)。

至此,濟南的治所再次變化,由歷城縣遷移到如今的濟南所在地,山東的政治中心也從青州西遷至濟南。此後,濟南的山東政治中心地位一直延續不變。

青州失去山東政治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是:相較於濟南的地理位置,青州更靠近東部而遠離西部、北部,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山東腹地,其政治、軍事、經濟地位的優勢不明顯。而隨著濟南作為德王的就封所在地,其政治地位迅速提升,加之地處魯中地區,依山傍水,又是齊魯大地的交通樞紐,其軍事意義重大,因此一直是山東的政治中心。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指動濟南


歷史的定格是在最近一二百年中形成的。先秦時代距離現在太遙遠,一切都是變化。別忘了,距今2000年,沒有什麼事變化不了的。

工業,現代城市的基礎是工業,是交通,是區位優勢,濟南位置完全好過臨淄。

國家政策,決定一個城市的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